識字(shí zì)。
認識文字。[夏衍《從辛亥到「五四」》:「因為我識字,能記帳,那位管事說,老闆正要請一位記帳的人。」]
識字在教材中的例句:
1、雨來低頭一看,原來剛才一陣子掙扎,識字課本從懷裡露出來了。鬼子一把抓在手裡,翻著看了看,問他:「誰給你的?」雨來說:「撿來的!!」(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18、 小英雄雨來(節選))
2、過了晌午,雨來吃了點兒剩飯,因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紅布包著的識字課本。(出自:統編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18、 小英雄雨來(節選))
識字參考例句:
1、印度重男輕女的觀念在識字率上有明顯體現。
2、莊戶人家沒有識字的,學那些也沒啥用。
3、人可以不識字,但不能不識人
4、奶奶因為不識字,要我代筆寫信給叔叔。
5、財主正陪著客人,怕客人知道自己不識字,便裝模作樣地看信。
6、張伯伯吃夠了不識字的苦頭,決心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
7、字分類器的輸出總是與待識字結構相似的一個侯選字集合。
8、父親雖不識字,卻能做到謙厚有禮,可見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之深之廣。
9、情商和你的識字量或者做算術的能力無關。情商是一種有效地識別和運用情緒來知道行為的能力。
10、自從那些識字的流民在蘸火工藝上大放異彩後,秦雋揚越來越注重工匠的文字能力。
識字有關的成語:
1、不識之無(bù shí zhī wú):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2、略識之無(lüè shí zhī wú):之、無:指最簡單的字。形容識字不多。
3、僅識之無(jǐn shí zhī wú):之無:指最簡單的字。形容識字不多
4、不通文墨(bù tōng wén mò):通:精通;文墨:指寫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識字不多
5、紇字不識(hé zì bù shí):識:認識。指人不識字
6、目不識書(mù bù shí shū):謂讀書很少或沒讀過書;不甚識字或不識字。
《識字造句和解釋_識字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