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小冰(化名)無意間在頸部前方摸到一個小結節,在當地醫院進一步檢查後,小冰被確診為甲狀腺乳頭狀癌。
聽說甲狀腺癌是「懶癌」,不像其他惡性腫瘤那樣攻擊性強,進展快,而且治療效果也是全身所有惡性腫瘤中最好的,小冰在當地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後,就沒再把它當回事,甚至沒有按照醫囑定期回醫院複查。
那是2017年的事。一轉眼,三年過去了,最近幾個月來,小冰總是時不時就出現胸悶、咳嗽。
到當地醫院一檢查,她意外地得知甲狀腺癌復發了,而且腫瘤已經侵犯了氣管並轉移到了頸部和縱隔淋巴結,病情已經相對晚期。
眼見「懶癌」突然發起「暴脾氣」,後果竟然如此嚴重,小冰又害怕又後悔。當地醫院醫生建議她立即轉去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下簡稱「中腫」)頭頸科,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轉到中腫後,小冰得到了甲狀腺癌多學科診療(MDT)團隊的會診。專家們對小冰的病史及檢查結果進行全面細緻分析後,最終為她制定了治療方案:手術+碘131治療+TSH(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
中腫甲狀腺癌單病種首席專家楊安奎教授為小冰進行手術,術中切除了甲狀腺癌原發病灶及受累的頸段氣管,同時做了頸部和縱隔淋巴結清掃術,以保證手術徹底,最大程度清除病灶以及降低腫瘤復發率。
手術非常順利,術後小冰接受了碘131治療和TSH抑制治療。治療後小冰恢復良好,並遵醫囑定期回醫院複查,目前沒有復發或轉移。
圖:楊安奎教授團隊在為甲狀腺癌患者進行手術
過度治療VS治療不足?
MDT有助提升規範化診療
甲狀腺癌是一種好發於中青年人的頭頸部惡性腫瘤,其中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3倍。近20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上升迅猛,是發病率上升最快的惡性腫瘤,一躍躋身全球十大惡性腫瘤、女性五大惡性腫瘤之列。
「在全球甲狀腺癌發病率持續爆發式增長的大背景下,當前我國對於甲狀腺癌的診治現狀是,部分醫院有過度治療傾向,部分醫院又存在治療不足。」楊安奎教授表示,完善中國的甲狀腺癌診治規範、提高公眾對甲狀腺癌的科學認識刻不容緩。而提升甲狀腺癌的規範化診治水平,離不開多學科協作的共同努力。
1964年,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建院之初,便設有頭頸科,是全國最早創立的頭頸科之一,並開始致力於甲狀腺癌的診治,甲狀腺癌規範化診治模式初具雛形。幾十年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中腫甲狀腺癌規範化診治水平迅速提升,治療效果在國內領先。
2016年,中腫正式組建了甲狀腺癌MDT團隊,這是一支由甲狀腺癌首席專家楊安奎教授領領銜並涵蓋外科、超聲、影像、病理、核醫學、內科和基礎研究等多個學科的高水平團隊,旨在規範甲狀腺癌的診斷與治療,為甲狀腺癌患者提供規範、系統的診療服務。
中腫甲狀腺癌MDT團隊以病人為中心,密切跟蹤甲狀腺癌診治的國際發展趨勢,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嚴格按照國際指南規範診治甲狀腺癌,確保診治程序的合理規範,防止過度治療或治療不足的傾向,為國內同行樹立了標杆。
圖:中腫甲狀腺癌MDT團隊成員及護理人員合照
錘鍊新技術 挑戰高難度
助力提高泛中南基層醫院診療水平
該團隊不斷錘鍊技術、銳意創新,追蹤國際最新技術潮流,在國內率先獲較早開展了術中喉返神經監測、納米炭負顯影保護甲狀旁腺、腔鏡甲狀腺手術等新技術,致力於讓患者獲得更好的療效、更滿意的術後生活質量。
目前,該團隊每年門診接診甲狀腺癌患者約3萬人次,每年甲狀腺癌手術量達2500臺,其中包含侵犯氣管、喉、頸總動脈或合併縱隔淋巴結轉移等各類高難度甲狀腺癌手術,收治規模和診治水平均位居國內前列。
作為泛中南地區腫瘤專科聯盟的牽頭單位,中腫甲狀腺癌MDT團隊每周二下午組織多學科專家為基層醫院接診的疑難甲狀腺癌病例進行遠程MDT會診,並定期派遣骨幹醫生下沉幫扶基層醫院,將中腫甲狀腺癌規範化治療理念推廣到基層,逐漸提高泛中南地區基層醫院甲狀腺癌的診治水平。
該團隊還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甲狀腺癌相關科研項目,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論文,並擔任多個重要學術職位,每年主辦多場高水平學術會議,邀請國內外頂尖頭頸外科專家進行學術交流,為國內同行帶來最先進的甲狀腺癌診治理念及最前沿的研究進展,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很高聲譽。
中腫甲狀腺癌MDT團隊成員組成
單病種資深首席專家:郭朱明
單病種首席專家:楊安奎
外科:楊安奎、郭朱明、張詮、宋明、劉學奎、陳文寬、李浩、劉巍巍、李秋梨、陳豔峰、歐陽電、陳樹偉
核醫學科:樊衛
內科:蔡清清
超聲科:李安華
病理診斷:張靜
影像診斷:李卉
實驗研究部:貝錦新
學術秘書:陳樹偉
文/陳樹偉、陳鋆、文朝陽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津、任珊珊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