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把整塊海洛因加工成一個個圓柱狀,裝在保險套內,再塞進肛門或吞到腸胃,將毒品從雲南運到嘉興,再從嘉興包車到溫州交易。昨天,龍灣警方向媒體通報了被省公安廳列為督導目標毒品案件告破,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繳獲400餘克高純度海洛因,摧毀一條雲南通向溫州的販毒通道。
據悉,近年來販毒分子為逃避打擊而採用一種比較隱蔽的體內藏毒、運毒方式。藏毒者強忍因胃部收縮的噁心感覺,將包裝好的毒品用水吞進胃腸,或放進肛門,到目的地再將毒品排出。人體藏毒隱蔽性最強,對帶毒者危害最大,一直是各地禁毒工作的難題。
工廠接連虧損老闆改行販毒
劉某,雲南邵通人,29歲。幾年前劉某在溫務工期間,與安徽明光籍男子王某相識。兩人決定合夥創業,在龍灣開辦了一家閥門加工廠,並招募了七八個人幫忙。雖然辛苦,但比打工收入可觀多了,然而好景不長,2014年,由於經濟不景氣,工廠接連虧損,甚至連工人的工資也不能如期支付。
眼看日子越來越難過,劉某向混跡於嘉興一帶的連襟蔣某求助,劉、蔣、王三人商量共同販毒來發筆大財。
「我們做大頭,散賣雖然利潤更可觀,但接觸面大了容易出事。」劉某三人明確了各自分工。有車的王某充當司機,負責運輸;蔣某負責聯繫上家進貨;劉某自己負責與下家談價格、交易收錢。
劉某又唆使工廠員工王某某參與團夥負責交易,並表示賺錢後不僅馬上支付工資,還會有大筆分成。
說幹就幹,去年7月份,劉某和蔣某將雲南老家的祖屋作為抵押,向雲南上家訂購了價值26萬元的400克海洛因。
三人在等候毒品交易時落網
去年9月中旬,龍灣公安分局禁毒大隊民警在工作中獲得一條重要線索,有人近期將從嘉興攜帶海洛因到溫州出售。
民警偵查發現對方要出售的並非少量的海洛因,其目的是在溫州尋找「大客戶」,然後建立一條從雲南運輸毒品到溫州銷售的渠道。
經過多日偵查,發現有「大客戶」向其提出做大宗生意的意願,雙方約定於9月24日下午進行交易。
當天下午3時,當劉某、王某、王某某來到龍灣狀元高速路口附近等待交易時,禁毒民警迅速出擊,將三人當場抓獲,並在王某駕駛的轎車內繳獲高純度毒品海洛因400餘克。
人體藏毒可能會隨時喪命
至此,案情基本清楚,但是主犯蔣某還沒有落網,有可能繼續在販毒,存在一定的社會危害性。
時值「百城禁毒」會戰期間,該案被列為省廳毒品目標案件,領導指令限期破案。禁毒大隊民警多次赴嘉興、雲南等地進行偵查,經過大量信息研判,最終將犯罪嫌疑人蔣某鎖定在安徽合肥一帶。
去年12月13日,禁毒大隊組織精幹力量趕赴安徽,經過前期偵查部署,最終於去年12月19日晚10時許,在合肥市郊的某出租房裡抓獲蔣某。至此,該目標案件成功告破。
蔣某交代,他在雲南訂購了400克海洛因後,僱了一名馬仔,將毒品藏在馬仔體內運到嘉興,然後馬仔將毒品排出體外,他再包車將毒品運到溫州。蔣某說,每次交易,上家都會將海洛因加工成圓柱形,然後僱傭馬仔,將包裝處理過的毒品吞進肚子或塞進肛門,一個人一次可在體內藏毒500至1500克,吞食毒品一般用時5至10個小時。毒品可在藏毒者體內停留約四天,其間藏毒者基本不進食,由於胃腸的蠕動和胃酸的腐蝕,一旦外部包裝破損,他們隨時會命喪毒品。
記者從警方了解到,為了獲取暴利,躲避相關部門的檢查,毒販藏毒的手法可謂五花八門,層出不窮,有將毒品偽裝成奶茶、茶葉等,通過航空、郵包等方式郵寄。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