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專家解讀「26條措施」:撇開蔡英文當局 這個思路對了

2021-01-21 中國臺灣網

 

  QUESTION

  直新聞:針對「26條措施」,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一口咬定這是大陸在推行「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是在企圖介入島內選舉。對此,你做何解讀?

  ANSWER

  時事評論員 劉和平:假如換個位置來思考問題,尤其是用屁股決定腦袋的方式來思考問題,我認為,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堅決反對「26條措施」,是有他自身的邏輯和道理的。

  因為「26條措施」的出臺,有利於臺資企業和臺灣民眾,有利於大陸自身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兩岸交流,甚至也有利於國民黨與國民黨籍的參選人韓國瑜,卻唯獨不利於蔡英文與民進黨。所以站在自身政治立場和政治利益的角度上來說,蔡英文與民進黨可謂是斯人獨憔悴。

  蔡英文說,大陸在此時出臺「26條」,目的是要介入臺灣的選舉。這恰恰就反映出,蔡英文與民進黨只是站在自身政治立場和政治利益的角度來看待「26條」的,同時也說明他們最為擔心的,就是「26條措施」對島內選舉的衝擊。

  大家知道,蔡英文的民調起死回生反超韓國瑜,這個關鍵性的時間節點就在今年六月份,因為這個時候香港爆發了「修例風波」,蔡英文趁機打起了所謂的「主權牌」、安全牌與兩岸牌,通過炒作所謂的中國大陸威脅論與汙名化「一國兩制」,調動起了一部分臺灣民眾的所謂「亡國感」。

  在這種情況下,蔡英文與民進黨很自然地就會認為,大陸在這個時候出臺「26條」,是要在兩岸問題上部署一場反擊戰,從蔡英文當局手上搶回兩岸話題的主導權,讓兩岸議題從當前國民黨與韓國瑜的劣勢,重新轉變為國民黨與韓國瑜的優勢。

  而且,大陸出臺的這些惠臺措施,並不是像蔡英文當局自身所說的那樣是沒有效果的。要知道,去年2月28號大陸多部委聯合出臺的「31條惠臺措施」,就為當時韓國瑜競選高雄市市長起到了「神助攻」的作用,韓國瑜趁機就提出了「貨出得去,人進得來」的選舉口號。

  因此,蔡英文當局擔心去年「31條惠臺措施」效應會在今年重演,幫助韓國瑜打贏翻身仗。尤其是,這些惠臺措施中的相當一大部分,是針對臺灣青年而來的,這有助於韓國瑜在選戰中補強吸引不到年輕人選票的短板。

  QUESTION

  直新聞:蔡英文當局反對「26條措施」的另外一個理由就是,大陸在出臺這些措施之前,完全沒有跟臺方商量就單方面宣布了,所以臺灣當然不能接受。對此,你怎麼看?

  ANSWER

  時事評論員 劉和平:我覺得,蔡英文當局的這個判斷,也不能說是全錯,也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的。大陸出臺這些政策,就是要將蔡英文當局撇在一邊,直接跟臺灣企業與臺灣民眾對話,根本就沒有也不會顧及蔡英文當局的感受。

  這背後的原因就在於——

  首先是因為蔡英文當局公然拒絕了「九二共識」,破壞了兩岸溝通與交流的政治基礎,使得兩岸官方與半官方層面也就是海基會與海協會的交流,處於了全面停擺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大陸還怎麼可能會跟蔡英文當局商量?

  其次是因為大陸接受了過去兩岸ECFA談判尤其是服務貿易談判的教訓。當時大陸是想通過兩岸之間官方與半官層面的平等交流與協商,通過對等開放市場,也就是既讓臺灣資本與產品登陸,也讓大陸資本與產品登島的方式,來促進兩岸的經貿交往。

  但是,由於這種交往需要臺灣當局尤其是臺立法機構通過與背書,結果就給了民進黨上下其手進行反制的機會,綠營通過發動「太陽花學運」的方式,最終使得兩岸服貿協議胎死腹中。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大陸接受了教訓,轉而採取單方面對臺資企業開放市場、單方面給予臺灣同胞優惠待遇的方式,來直接撇開民進黨的幹擾。

  也就是說,去年的「31條」與今年的「26條」,都預示著在蔡英文與民進黨上臺之後,大陸已經放棄了原先的兩岸對等談判、市場對等開放的策略,轉而採取以我為主以我為主導的策略,直接跳過蔡英文與民進黨當局,來單向啟動大陸市場對臺資企業與臺灣老百姓的開放。

  大陸已經不在乎民進黨的反應,甚至是不在乎蔡英文當局說這是在統戰,因為大陸所有對臺措施的最終目標,就是要促進兩岸的統一。

  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些措施是單向的以我為主的,所以蔡英文當局對此只能是惱羞成怒,拿不出太過有效的反制措施,甚至是進一步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制訂所謂的《中共代理人法》,也逆轉不了這個勢頭。

相關焦點

  • 社評:需要給蔡英文當局一個根本性警告了
    社評:需要給蔡英文當局一個根本性警告了 2020-08-31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早安海峽:臺當局查扣大陸漁船扣押5人 臺灣長期挺綠主持人與蔡英文...
    【頭條】臺當局再以「越界」為由查扣大陸漁船 扣押5人據臺灣「聯合報」4月22日報導,為阻擋大陸漁船「越界」捕魚,臺當局「海巡署」馬祖海巡隊已部署特勤快艇。22日馬祖周邊海域濃霧籠罩,仍有少數大陸籍漁船在捕魚作業,臺當局馬祖海巡隊中午在東引海域強行登檢1艘「越界」大陸漁船,扣押大陸漁民5人。
  • 蔡英文「追隨」美國打擊陸資,專家:會拖垮臺灣經濟
    編輯:堅果審稿:悠悠近期,民進黨當局對陸資企業痛下殺手,宣布了多項禁止措施。首先,宣布禁止臺灣代理或經銷大陸的網際網路公司,記者又將英國商人經營的「淘寶臺灣」判定為陸資企業對其開罰單。禁令最終損害的是臺灣的利益這些小動作都充滿了明顯的政治色彩,專家對此表示,蔡英文的措施傷害的不僅是大陸企業更是損害了兩岸間正常的貿易往來,侵犯了臺灣消費者的權利,將阻礙臺灣經濟的發展。
  • 大陸臺商「回臺自首」?蔡英文當局強推惡法,「倒幫」韓國瑜大忙
    這讓在大陸經商的臺商們和在大陸工作生活的臺胞非常惶恐,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越線,已經商討著回臺灣「自首」,任蔡英文當局處罰,免得過這種提心弔膽的日子。臺商深感恐慌,不知道啥時候就會「中招」儘管蔡英文當局通過社交平臺安撫民眾,解釋說是反滲透,不是反交流,臺胞正常的生活交流不受影響,但實際上卻受了影響,就連馬英九都說,有可能下一個被約談的就是他了,還有網友調侃到郭臺銘有可能隨時「觸法」。
  • 剛叫囂對抗大陸,臺當局就發現不對勁,菅義偉一動作讓蔡英文心涼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是一個很明顯的「臺獨」分子,她公開宣揚「臺獨」言論,煽動島內人民對抗大陸,購買大量軍事裝備,妄圖以武謀「獨」,但是「臺獨」分子始終只是一些上不得臺面的宵小之輩,甚至有的「臺獨」分子缺乏最基本的常識,信口開河。
  • 劉和平:香港國安法為何讓蔡英文當局感到焦慮?
    我曾經說過,無論是對於美國來說,還是對於蔡英文當局來說,去年因為修例風波而引發的香港街頭運動,對他們都可謂是如獲至寶。從美國的角度來講,過去他們跟中國大陸進行意識形態冷戰對抗時,實際上只有一張牌可打,也就是臺灣牌。而香港問題的激化,則讓美國手上多了一張揀起來就可以用的牌。
  • 臺灣民間寄給大陸的救命口罩,竟被蔡英文當局全部攔截
    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旗下港臺帳號報導,日前,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禁止臺灣口罩「出口」至大陸。臺經濟部門公告自1月24日起至2月23日止,為期一個月期間,紡織材料制口罩管制「出口」。而近日,臺灣民間不少民眾想要將口罩以快遞、郵寄、行李託運或「報關」方式寄送出去,大量寄往大陸及港澳地區,以支援大陸的親友及公司同仁,沒想到,口罩全數被臺灣當局截住沒收。
  • 臺當局害怕事發生了!四件大事暴露蔡英文危機,島內目光轉向大陸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臺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的各種挑釁和破壞,使得兩岸關係嚴重惡化,臺海形勢更加複雜嚴峻。然而,近期臺灣發生了四件大事,暴露了蔡英文當局的危機。四件大事中的第一件就使得島內民眾的目光轉向大陸:臺灣《工商時報》日前發表社論稱,沒有兩岸貿易的臺灣將失去可觀的成長動能。該社論列出數據表示,臺灣今年「出口」得以成長主要是依靠大陸和美國市場,而來自大陸市場的貢獻更是美國的兩倍以上。臺媒指出,臺灣此次復甦仍深深依賴大陸市場,沒有大陸市場,臺灣今年經濟成長仍是極其微弱的,決策當局不要被表面的數字迷惑了,而誤判情勢。
  • 蓬佩奧任期最後送大禮,蔡英文當局怎麼還保守了?島內專家:根本是被...
    不過對於美國取消美臺往來限制,蔡英文當局的回應卻趨向保守。島內直言,美國政府的「臨去秋波」對臺灣而言是看得到、吃不到。官員態度相對保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9日聲稱,國務院已將行之有年的美臺官員交往限制廢除,「以讓臺灣官員今後能以更平等、尊嚴的地位與美國交往。臺灣《聯合報》11日舉例稱,之前單是臺灣地區領導人過境美國就有諸多限制。
  • 蔡英文被事實「打臉」,「脫鉤」大陸誰受傷?
    但是蔡英文倒行逆施的行為,卻被事實無情「打臉」。蔡英文試圖與大陸經濟「脫鉤」根據調查,在今年上半年,臺灣企業對中國大陸投資高達31.7億美元,這比去年同期要增加超過50%。兩岸之間的經濟聯繫沒有像蔡英文的那樣「脫鉤」,這是因為大陸在疫情爆發初期就採取極為強硬的政策,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的傳播,所以大陸經濟形勢是十分樂觀的,臺灣企業也試圖加大在大陸的市場份額。自從民進黨上臺以後,就不斷試圖阻撓臺灣企業和大陸之間的合作。甚至趁著今年疫情期間,想要在經濟方面和大陸「脫鉤」。同時採用了行政命令的手段,限制兩岸之間的航線交流。
  • 深度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涉臺內容:遏制「臺獨」是當務之急
    李鵬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說明大陸對臺大政方針沒有改變,堅持著眼於為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兩岸人民謀福祉。李鵬說:「即便在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以疫謀獨』和圖謀搞『法理臺獨』的情況下,大陸依然繼續擴大兩岸之間的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這體現了大陸對臺灣同胞的關心和誠意。
  • 大陸對澳輸華商品採取措施,臺當局給澳大利亞的支持來了:買了200瓶...
    臺灣當局兌現了蔡英文「給澳送溫暖」的承諾,非常「爽快」地購入了……200多瓶葡萄酒。上月底,我商務部對澳大利亞輸華葡萄酒,徵收臨時反傾銷稅,不久之後,澳總理莫裡森突然被一幅漫畫氣到「自爆」,中澳外交風波牽動了世界輿論場。一個名為「跨國議會對華政策聯盟」(IPAC)的「草臺班子」,發起了「支援澳大利亞、12月買澳產葡萄酒」的活動。
  • 蔡英文還要吹破多少「牛皮」?
    對于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在島內看不到希望、而轉向大陸求學、就業、創業,蔡英文更是怕得很,從最初的「口頭勸阻」,到後來的威脅恐嚇,再到如今的「修法」明令禁止……綠色恐怖不斷升級,懲罰手段逐漸加碼,吹的牛皮也越來越多。畢竟選舉快要到了,畢竟民進黨當局的政績乏善可陳,畢竟人總是要面子的,於是,「臺商回流7千億」便成了蔡英文每天掛在嘴邊的「牛」。
  • 大陸對臺灣出手!蔡英文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定製補水保溼面膜好評如潮,買4盒贈3盒+2片;上工中式紅酒買1箱贈1箱;華為5G手機「3折購」;青眼酒買2箱贈1瓶;鐵棍山藥顆粒買2贈1;100%蠶絲被749.3元起;戳圖購據央視新聞報導,海關總署2月26
  • 今時不同往日,蔡英文求美國也沒用了,臺專家讓「臺獨」心涼
    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頻繁對美軍購,妄想倚美謀「獨」。據統計,民進黨當局不斷加大對美軍購力度,近四年來,臺灣對美軍購總額就高達180.5億美元。美國也逐漸從過去只對臺灣出售「防禦性」武器,轉變為開始出售「進攻性」武器,嚴重危害了臺海地區穩定,持續推高了臺海地區風險。
  • 被世衛打臉後 蔡英文使出的「九陰白骨爪」能奈大陸幾何?
    與去年同期情況略顯不同,當蔡英文當局今年再度「毫無懸念」地被世界衛生大會拒之門外後,島內輿論並未呈現太過強烈反應。畢竟,當沒有懸念的結果早在所有人預料之中,當死不悔改的蔡當局早已自棄臺灣參與國際事務的政治基礎,接踵而來的一切都顯得那麼「自自然然」、「水到渠成」。兩岸輿論場間迴蕩的,唯有蔡英文們被打臉後的幽怨哀嚎。
  • 蔡英文當局第二個任期若仍執迷不悟,更大失敗等著你!
    自取其辱的民進黨當局再次在全世界丟醜。或許是為了擺脫尷尬,自找臺階,美國方面第一時間虛張聲勢地跳出來大放厥詞。甘做哈巴狗的民進黨當局也跟風表達「遺憾和不滿」。也難怪,會前美國為所謂「支持臺灣參與世衛大會」大張旗鼓,民進黨當局也幻想是「臺灣離世衛最近的時候」,此時遭到迎頭痛擊,他們能不氣急敗壞嗎?
  • 蔡英文喊話大陸要「對話」,國臺辦開門見山
    導讀:民進黨當局近日發出想與大陸進行「不設前提的對話」的聲音,然而這個「不設前提」恰是兩岸溝通的障礙。民進黨當局想和大陸進行「不設前提的溝通」近日,民進黨當局蔡英文受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邀請,發表線上演說,她提及為了臺灣地區的和平穩定,想與大陸相互尊重和理解,和平共存。只不過她有個前提條件,就是在「不設置前提」的情況下,與大陸開展建設性對話,和平解決分歧。
  • 臺灣民間寄給大陸的救命口罩,竟被臺當局全部攔截
    在這個特殊的階段,全國人民也眾志成城,團結一致,紛紛的為武漢捐獻物資和口罩,除此之外,許多的國家和國際社會也都紛紛地伸出援手。然而與大陸手足情深的臺灣,卻在這個階段限制臺灣民眾攜帶口罩出境的數量,並且禁止口罩出口一個月,引起了許多臺灣民眾還有大陸網友的不滿。
  • 蓬佩奧任期最後送大禮,蔡英文當局怎麼還保守了?
    原標題:蓬佩奧任期最後送大禮,蔡英文當局怎麼還保守了?,島內專家:根本是被美國當猴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張天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任期只剩10天,卻在最後關頭接連消費臺灣。不過對於美國取消美臺往來限制,蔡英文當局的回應卻趨向保守。島內直言,美國政府的「臨去秋波」對臺灣而言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