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你們了,說中文不要加英文

2021-01-09 網易新聞

「Kevin啊,這個project發給整個group,再CC老闆一份。」不管學生還是上班族,你身邊一定有喜歡這麼說話的人。想好好說話真的很難嗎?為什麼人喜歡中英夾雜著講話?又該怎么正確的看待他們呢?

初入職場的大學畢業生,第一次到公司,往往會大受刺激。因為公司裡同事們無論發音準確與否,總是一口英文夾雜著的中文。

像「Tuesday我們eat together吧」,這種級別的表達都只算是常規操作,還有「Ada,tomorrow我有個meeting要開,這邊你來take on一下」這種完全無視語法規則的強行中英夾雜。

這麼一圈聽下來,職場小白都要懷疑自己前22年英語都白學了。他們可能忍不住吐槽:「這樣speak English真let我渾body難受」。

對於中英夾雜,錢鍾書在《圍城》裡也吐槽過一個喜歡中英夾雜的買辦:

「跟外國人來往慣了,說話有個特徵——喜歡中國話裡夾無謂的英文字。他並無中文難達的新意,需要借英文來講;所以他說話裡嵌的英文字,還比不得嘴裡嵌的金牙,因為金牙不僅妝點,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縫裡嵌的肉屑,表示飯菜吃得好,此外全無用處。」

為什麼有人要中英混雜著說話呢?難道中英夾雜真的只是為了zhuangability嗎?

中英夾雜,不一定是裝bigger

一提起中英夾雜,人人都能想到典型的都市白領式:「我今天買了件超有feel的shirt,又去Starbucks喝了杯Cappuccino」。但其實在很多別的場合,人們也習慣中英夾雜著講話。

比方說,留學生圈子裡往往能聽到這樣的對話:「明天要做個pre」、「我有個assignment要due,deadline是今晚」。不懂的人聽了往往一臉問號。

程式設計師們說話也常常是這個畫風的:「Jack,把你提交的代碼merge request一下」、「review一下你的代碼,那個工程rebuild一下」。恐怕在IT小白們聽來就像聽天書吧。

就連看個籃球,也能聽到什麼NBA啊,logo shot之類的詞。

就連李開復都諷刺道:「我不是很sure,也許有些term不好translate,或者要show off自己的外語level,再不然maybe是剛從國外return,還沒有used to全用中文。


2018年12月13日,上海,某咖啡廳,幾位白領正在聊天。你很可能會聽到「我覺得這家的coffee比較好喝,推薦你他家的CaramelMacchiato,很是正宗」

事實上,這種現象也引起了語言學家們的濃厚興趣。語言學上,講話時混雜其他語言的現象被稱作「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1]。

不過,在語言學家們看來,語碼轉換的作用很多,遠不止zhuangability這麼簡單。

一般來說,語碼轉換的作用有以下幾類:指示作用、委婉避諱和身份認同。

比如說,在一門語言中,有許多概念無法用其他語言精確表達。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適當的語碼轉換,就可以迅速讓對方了解你想說什麼。這就是語碼轉換的指示作用[2]。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表示不能理解了,究竟有什麼概念無法用其他語言簡潔地表述呢?

舉個例子,當代大學生最為痛恨的presentation。如果你跟同學說,「我明天要到講臺上,配合幻燈片做五分鐘的演講,然後再下來」。不僅複雜,聽的人也會覺得一頭霧水。可如果你說「我明天要做個pre」,懂的人立馬就懂了。


2018年6月23日,武漢,演講節目《一席》,一名演講者正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演講要求選手在一定時間內展示自己的想法,這就是大學生口中的presentation

還有app,雖然也有人管他叫「應用程式」,但怎麼聽起來都沒有「誒屁屁」表達起來方便。

事實上,這種詞不僅英語裡有,各個語言中都有許多類似的詞彙。

比如日語中的komorebi(木漏れ日),是指「透過樹林縫隙射過來的陽光」。瑞典語中的gökotta則是指「清晨外出聽到的第一聲鳥叫」。德語的kummerspeck指的是「因為憂鬱而進食過多長的肉」。如果要用漢語來闡述這些概念顯然過於複雜,用外語單詞代替就簡單得多。

你看,當別人問你怎麼又胖了,你不用費盡周折地解釋,只要大大方方地摸著自己的肚子說,「這是我的kummerspeck」,就可以了。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是,如果你不想用母語明確表達某個概念,那你可能會傾向於用其他語言裡的詞來進行替代,這樣就能表達一些委婉的意思[2]。


2014年10月29日,德國,漢堡Vs拜仁慕尼黑。 狂熱漢堡球迷闖入場內豎中指被捕,用大家都知道的方式罵人,就會讓觀眾感到憤怒,換個聽不懂的語言可能就不會了

舉個例子,你想和朋友聊一些羞羞的話題,但又不想明確說出來,那你就會問「你們每周ml幾次啊」折中的方法來代替。這樣既解決了問題,又不會很尷尬。

當然,想爆個粗口也可以用語碼轉換。比如「我X」就顯得低俗,但如果說「fuck」,不僅可以暗爽一下,別人可能壓根就沒聽到你說的啥。

發洩情緒的時候也可以說「I'm angry」而不是「我生氣了」。這樣發洩了情緒,又沒有那麼情緒化,就屬於基於委婉表達情緒的語碼轉換。

身份認同,有時候也需要混用語言

而且,根據語言學的經濟原則,人往往傾向於用最少的語言表達最大量的信息,能說2個字就不說三個字,能說平舌音就絕不說翹舌音,簡單說就是「懶」[4]。

比如,籃球迷喜歡說看NBA,而不是看「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盟」。我們喜歡模仿臺灣腔,把「就這樣吧」說成「就醬吧」,模仿北京人說「裝墊兒臺」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2019年4月29日,加拿大多倫多,18/19NBA東部半決賽G2。球迷聊天會直接用NBA表達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盟,簡潔易懂

但問題是,很多人的中英文夾雜,並不一定符合經濟原則。

比如白領們常用的「program」,5個音節並不比「項目」兩個字更簡短,「這個project的schdule」也沒有「這個計劃的預算」更容易說出口,況且還有無視英語語法規則的嫌疑。

因此,很多人也會覺得這是在裝bigger。根據1983年的一項對雙語者使用者的調查顯示,他們中對於語碼轉換不滿的比例高達75.22%,他們往往認為語碼轉換暗示著「缺乏教育,粗心大意,缺乏身份和裝腔作勢」[3]。

有沒有人真的是用外語夾雜故意裝格調?當然不能排除這種人的存在。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有時候一些表達雖然不夠經濟適用,但是卻能讓使用者有身份認同,那大家也會傾向於這種表達。


2018年3月22日,重慶,戴立明老人手寫的中英文讀書筆記。如果你想學好英語,出於模仿英語口語的原因,你也可能出現中英文夾雜的情況

語言學家發現,語碼轉換的根本原因,是由於一個群體試圖模仿別的群體口音特徵,這也就是「言語適應理論」[1]。而這樣做往往是為了表達自己是屬於某個群體或者社會階層。

比方說,你去一個公司面試,面試官是北京人。那麼在面試過程中,不管說的對不對,你肯定都會努力在每個詞後邊加兒化音,以表示你對他的贊同或討好。

如果你去西南旅遊,看到大家都講方言,你也會努力在自己的普通話裡夾雜幾個方言單詞以示友好,比如「請問一下,這個『拖孩』賣多少錢」。


2018年4月8日,廣東潮州的振德街,夕陽下,一群老朋友聚在一起聊天。熟悉的老人們用本地話聊天,但有時面臨一些方言裡沒有的新詞,他們也可能使用普通話

所以,很多情況下,語碼轉換的發生都是受到了環境的影響。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同事都叫Sherry、Kevin、Bob和Alex,每天都吵吵著讓你「把這個project發給整個group,再CC老闆一份」,那麼顯然就算你不想這樣說話,也會自然而然學這麼說的。

當然,當你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這一群體的認同時,其他的群體可能就會對你有意見了。如果你從大學課堂裡出來,到了老家不懂英語的親戚面前,還一口一個「presentation」、「due」,別人當然會覺得你「不好好說話」。

全世界人民都愛這麼說話

不過,老家的親戚們也不要急著批判北京、上海寫字樓裡的Sherry和Kevin們。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喜歡這麼說話。

如果我們把「外語」換作方言,你就會發現這種混用非常常見。

在南方很多地區,因為方言裡專有詞彙的缺失,人們會習慣在說自己的方言的時候摻雜普通話詞彙。

比如2009年對於寧波市162人的一項調查顯示,60歲以下的人有93%~95%表示經常能接觸到家鄉方言和普通話的語碼轉換。你很有可能在一臉懵逼中聽到了「我blablabla新聞聯播blablabla」[8]。

還有非常喜歡中英混用的香港人民,雖然普通話水平還停留在「系兄弟一起來砍我」,但是中英粵語夾雜起來表達卻一點也不含糊。比如「你幫我check下,即刻call我」或者「我好中意食milkshake」。而像「你com咩plain」(你抱怨什麼),完全可以無視英語語法。


2019年1月12日,深圳,陳小春StopAngry巡迴演唱會。在香港發展的陳小春在演唱會上也會爆出—「你 hurry 一點啦」這種中英文夾雜的話語

這其實就是因為香港曾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被統治了超過150年時間,香港成為了一個典型的雙語社會。英語是當時社會上的高變體,正式場合必須用英語。因此,人們在私下場合中使用英粵混雜,既能順應社會公約,又能傳達信息[5][6]。

而像印度,由於被英國統治時間更長,在社會上,印地語、英語夾雜著說話的現象極為常見。印度人甚至專門給了這種現象一個專有名詞「Hinglish」(Hindu+English的英文縮寫),跟中英夾雜絕對有得比[7]。


2017年6月23日,印度新的Marora村被非官方命名為「川普村」。村門口的廣告牌上用英語和印地語寫著「歡迎來到川普村」。印度作為英國曾經的殖民地,雙語夾雜使用的情況十分普遍

不過,語言本來就是個相互借鑑交流的過程,能溝通就好,對中外夾雜也不必太介意。畢竟,現在要是讓你用純正的中文表達一下「你好low」,你估計一時半會也說不出來。

更何況,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也慢慢豐富了語言詞彙。比如英語中的「typhoon」(颱風)就來自粵語,「kungfu」(功夫)則來自官話。而漢語中的「咖啡」、「沙發」來自英語,「經濟」、「社會」等詞則來自日語。


2018年8月25日,「中元燈火會」漫展,陰陽師白狼和源博雅 coser,漫展上常常會有「好かわいい」(好可愛)的驚嘆,這裡也有很多中日語言夾雜

這些外語詞,一開始都是直接摻雜在漢語用的,慢慢也被我們接納了。如果你誇一個人「卡哇伊」,雖然是日語,也不會有人覺得你在裝逼。

不過,對於那些真正喜歡藉此裝bigger的人,還是不要走火入魔比較好。如果在理髮店裡,雖然理髮師也叫Tony,但你要是非得說「這個hair幫我來個undercut好不好啊」。萬一他沒聽懂,剪壞了你也只能認了。

參考文獻

[1]李少虹. (2009). 語碼轉換概述. 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28(2), 7-8. 

[2]席紅梅. (2006). 語碼轉換的社會語用功能探析. 學術交流(7), 133-134.  

[3]Bentahila, A. . (1983). Motivations for code-switching among arabic-french bilinguals in morocco.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3(3), 233-243. 

[4]袁洪. (2014). 語言經濟原則的語用研究.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5), 86-90. 

[5]李楚成. (2003). 香港粵語與英語的語碼轉換. 外語教學與研究, 35(1), 13-19. 

[6]餘璐璐, & 林立紅. (2011). 香港粵語與英語的語碼轉換順應性分析.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3), 74-75.  

[7]Klingler, A. (2017). Changes in Code-Switching Patterns among Hindi-English Bilinguals in Northern India. Lifespans and Styles, 3(1), 40-50.  

[8]阮詠梅. (2010). 方言和普通話語碼轉換之社會語言學分析.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1), 95-99.

相關焦點

  • 歪果仁中文紋身,中國人英文T恤,簡直不忍直視!
    來源:多倫多生活  微信:itorontolife走在加拿大街頭,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歪果小哥妹紙穿著帶中文的T恤也能見到一些花臂「社會」大哥紋著中文這個時候這是要提醒小哥哥們不要給你買冰淇淋麼?其中一個就是中國人穿的「最荒唐的」 英文字樣不幸的是,我們國人也被他拍到了好多!
  • 「求求你們不要拘留我!」崑山新鎮一男子酒駕被查醜態百出
    原標題:「求求你們不要拘留我!」崑山新鎮一男子酒駕被查醜態百出有些人明知酒駕會對自己和他人造成危險,而且會受到法律嚴懲,但依然鋌而走險酒駕,被抓到後卻悔之晚矣。陳某知道自己酒駕犯了錯誤,害怕被處罰,就趴在地上直呼「完蛋了,完蛋了,求求你們不要拘留我!」最終在民警的勸導下,陳某配合執法,經呼氣酒精含量測試,測試結果為64mg/100ML,已達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標準。最終,陳某因飲酒後駕駛機動車的行為被處罰款1000元,駕駛證記12分並暫扣半年的處罰。
  • 為什麼有人喜歡中文說話加英文?
    不就是坐不下需要加張桌子麼?還能不能好好說話了!吃完飯回到辦公室,總經理招呼我,「小鍾,把tomorrow(明天)的schedule(日程)發給我一下……」有人可能想不明白,好端端的對話為什麼要夾英文單詞?有人可能覺得厭惡,認為這麼說話陰陽怪氣,是「裝」的體現;有人可能又會覺得正常,因為這樣的情況好像隨時都在發生,無法避免。為什麼有人喜歡這樣講話?
  • 中文裡夾英文還能不能好好說話了 為什麼有人喜歡中文說話加英文?
    中午去商場吃飯,電梯裡一個穿休閒西裝露腳踝,面龐細緻的男生用嗲嗲的普通話對身邊的女伴八卦。到了餐廳,隔壁女孩手一抬,「waiter(服務員),麻煩你幫我們多加一張table(桌子)!」不就是坐不下需要加張桌子麼?還能不能好好說話了!
  • 為什麼有的人說,英雄聯盟的英文解說比中文解說優秀呢?
    坦率的說,囧王者並不覺得英文解說比中文解說優秀,只是英文解說更貼近拳頭公司設計的英雄聯盟這個遊戲而已。中文解說中也有大量優秀的解說人才存在,例如管澤元,娃娃,餘霜,記得等人。在剛過去S8總決賽上,囧王者覺得中文解說反而比英文解說更精彩,更給力。
  • 英雄聯盟:對線期一過就迷茫,低端局的通病,求求你們不要再犯了
    這些莫名其妙的做法都是低端局的通病,可以說是致命錯誤,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上分,但是你只把排位當娛樂的話,那就沒有看的必要了。這種局也是被廣大網友們戲稱為「病友局」,完全沒有一個隊伍的樣子,執行力也特別的低,打信號不聽,小地圖不看,該怎麼浪就怎麼浪。無論做什麼都感覺自己特別忙的樣子,但是就是不會抱團推進,除非覺得把優勢浪出去了,覺得應該團了,才會在開始打字呼喚隊友打團。
  • 英文繪本《Oh, No! 噢,不要!》
    每天閱讀十分鐘,世界從此而不同點擊標題下 小馬兒英文 關注並設定星標每周一三五日定期推送全新英文繪本懶猴打著噴嚏說:「天吶,我們出不去了。」「噢,不要!」突然一陣轟隆隆的聲音響起,大地震動了起來。轟-隆隆!轟-隆隆!一陣轟隆隆的聲音響起,大地震動了起來。轟-隆隆!
  • 爸爸媽媽,求求你們,不要再拿我跟別人比了!
    ……每天聽著這些,真的要喘不過氣來,爸爸媽媽,求求你們,不要再比較了!也許你們覺得比較更能激勵孩子,但,你們有沒有想過,每天這樣比來比去,對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01 被比較的孩子只想贏,無法接受失敗。
  • 怎麼把中文轉英文?中文轉換成英文的超簡單方法
    對於會說英語的小夥伴來說,將中文轉換成英文非常簡單,但是如果你英語不好又需要將中文翻譯成英文該怎麼辦呢?別著急,中文轉英文實用又簡單的方法就在下面。今日主題:中文轉英文簡單方法使用工具:語音翻譯器(手機APP)操作方法:①打開軟體;②選擇翻譯模式;③設置翻譯語言;④開始翻譯操作方法雖然很簡單,但我們還是來看一遍具體的操作的流程吧:1、打開手機中已經安裝好語音翻譯器工具;2、在【語音翻譯】與【文本翻譯】功能中選擇一個翻譯模式,如「語音翻譯」;3、設置好翻譯的源語言及目標語言(軟體默認的翻譯就是為中文翻譯英文
  • 求求你們,不要再黑《龍貓》了
    那麼小編為什麼這麼會說有人黑《龍貓》呢?因為小編看到一些人為了賺取點擊量,捕風捉影,歪曲了宮崎駿老爺子製作這部動漫的本意。所謂的陰謀論就是,這看起來雖然是個美好的童年故事,其實背後隱藏了一個悲慘的真相。
  • 家長聽寫孩子單詞,是念英文還是說中文?
    語文中新學的古詩詞和課文需要背會,需要默寫,家長要說古詩的題目或者是課文的題目,孩子自己在作業本上默寫;聽寫是要聽寫從課文裡學到的短語,詞彙,家長念拼音,孩子寫中文。可是英語這門科目上,默寫和語文默寫一樣,都是默寫課文或者是必背句型;但是聽寫可不一樣,聽寫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念中文,另外一種是念英文,以上兩種方式都可以算聽寫。
  • 男人啊,求求你們別穿涼鞋了
    導讀:男人啊,求求你們別穿涼鞋了文|時尚氫氣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男人啊,求求你們別穿涼鞋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fast stone中文安裝怎麼設置英文換中文?
    Fast stone是一款十分方便的辦公軟體,但是界面全是英文又造成了一些不方便,那麼有沒有fast stone 的中文版呢?Fast stone中文安裝怎麼設置英文轉中文?接下來一起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
  • 如果人類進入宇宙流浪,我希望我們說的是中文,而不是英文
    同樣是英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的英文也有差別。可見,表音文字,在時間和距離面前,脆弱不堪,不加約束,很容易支離破碎! 如果未來人類進入太空漂流,不同的宇宙飛船之間的通訊其實是很困難的,每個宇宙飛船都會變成近乎隔絕的小世界,在這樣一個個小世界裡,英語等表音文字能否保持穩定?
  • vivo手機怎樣能說中文變成英文發送
    vivo手機怎樣能說中文變成英文發送?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默認的輸入法和鍵盤設置4、點擊鍵盤設置中的手機輸入法,進入到鍵盤設置頁面,在頁面上可見語音設置5、點擊進入到語音設置頁面,在頁面上可見語種選擇6、點擊語種選擇,彈出語種選擇的頁面,在頁面上可以選擇普通話、英語、粵語、中譯英7、將語種選擇位英文
  • 求求你們別罵鄭爽了,這次我站她!
    求求你們別罵鄭爽了,這次我站她! 話不多說 上油! 十幾年過去了 印小天還是當年那個小天 還是那個熟悉又魔性的舞步 仿佛在看春晚 對此半仙真的想說:
  • 禁中文、不要去中國、中文寫不要作弊?!中國學生真的心累……
    該校生物統計系的助理教授梅根·尼利(Megan Neely)向全系學生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要求中國學生不要在學校說中文。梅根在郵件中稱,學校有兩名教職員工找她調看學校對一二年級學生的監控視頻,然後從視頻裡指出一小群在教學區和休息室講中文的學生,想從梅根這裡知道他們的名字。
  • 免費送你:50000款中文+英文+日文字體
    所以說呀,字體的選擇很重要,有大氣一點的,有可愛一點的,有清新一點的,更有簡約一點的。只要設計師根據設計需要使用你所擁有的字體資源,就完全不用擔心。如果,你要是看不上這些字體,你要自己去費功夫設計,那麼你牛,當我沒說。
  • 中文為何比英文美麗?美在哪裡?雅在哪裡?動聽在哪裡?
    如果對中文和英文都深入研究,你會發現中文遠比英文更美!如果說中文是精心錘鍊的高級文字,那英文就顯得粗糙簡陋:幾千年的錘鍊讓中文詞彙典雅、凝練、雋永、回味悠長、意境深遠,而英文詞彙則簡單、直白,內外通透,缺乏意境;如果說中文是美妝盛宴,那英文就是素麵朝天;中文是身穿華麗晚禮服、風情萬種的貴婦,那英文就是T恤、牛仔褲的鄰家女孩。
  • 汽車上的按鍵都是英文,為什麼不用中文呢?各說各的,引爭議
    其實這個問題沒想像當中那麼複雜,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習慣,第二個,其實就是實用性,從一方面來講,為什麼這麼說,首先,英文的中控按鍵,它是全世界都在用,不光是國內不用中文,就像是德國是德文,但是他的按鍵他也是英文的按鍵,日本也是英文的按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