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談民進黨當局差別待遇:在臺灣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2020-12-21 華夏經緯網

臺灣地區教育部門近日宣布部分境外生可返臺,首批優先開放11個「低風險國家和地區」學生入境,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泰國、帛琉等,讓人遺憾的是,7600名大陸學生被排除在第一批入境名單之外。對此受訪陸生表示「會吵的孩子有糖吃」,已經透過學校的陸生聯誼會,向教育部門表達訴求,希望能在7月中旬第二批返臺名單中開放陸生返臺

據臺教育主管部門統計,這學期約有2.6萬名境外生沒入境,其中陸生佔「最大宗」,有7463人。而開放的上述11個國家和地區中,尚未返臺學生,共2238人。有臺灣媒體批露,實際上,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對大陸疫情的風險等級處理和境管,基本上是以省市區域為單位劃分,但此次解禁境外生來臺,卻未按照前述原則,理由為何?

臺灣媒體呼籲,陸生已四個多月未能返臺就學,民進黨當局不能再推諉,應儘速列出對大陸各省市「解封」時間表,不能讓他們遙遙無期地等待。

對此,有應屆畢業的陸生寫信給臺「教育部」稱,大陸經歷年初的疫情後,已建立嚴格的防控排查機制。近兩個月,許多省份病例清零。該陸生表示,不能參加畢業典禮已是很大遺憾,盼能放行有緊急需求的應屆畢業生,讓他們在臺灣的求學生活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記者也輾轉聯絡到一位在臺灣政治大學讀博的江蘇籍陸生。原本應該6月份畢業,走向新徵程的她,不得不按下「人生暫停鍵」,面臨可能延後畢業半年的命運。

「得到(陸生)未在第一批名單中的消息,原本的期待落空,肯定會失望。」「文文」同學表示,目前她正在透過政大的陸生聯誼會,向臺灣教育部門發聲,希望臺灣能在7月中旬第二批返臺名單中開放陸生返臺。

「但是在臺灣,教育部門的聲音很弱小,教育部門和防疫部門會互相『踢皮球』。」「文文」無奈的表示,希望找到這些政策中「互相矛盾的地方」,爭取到面對面表達訴求的機會,「在臺灣,會吵的孩子有糖吃」。

她告訴記者,因為不能及時返臺,某些臺灣大學為給新生讓路,居然清空了陸生宿舍,看到這種新聞很影響心情,「政大還好,通過陸生聯誼會和學校溝通,把這半年的住宿費用退了一半。」「文文」覺得,相比陸生,那些陸配子女「小明」同學,算是「半個臺灣人」,也遲遲無法返臺,讓她特別不能理解。

無論是陸生,還是「小明」,都只是孩子,「打孩子最傷父母心」,民進黨當局還真是會挑軟的地方下刀子。對此,臺灣媽媽們也看不下去

臺灣《聯合報》近日刊載了一篇臺灣媽媽的投文,遺憾因受疫情影響女兒原定到復旦大學當交換生,不得不延後半年,並對無法返臺學習的陸生和陸配子女「小明」們的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傷害了嚮往臺灣的大陸年輕人,傷害了父母之一是臺灣人的『小明』,也傷害了我們自己的孩子;算來算去,真不知到底有誰能得利?」

民進黨當局「逢陸必反」的伎倆早已司空見慣,如今連毫無政治色彩的兩岸文教交流和大陸學生權益,都被民進黨當局畫上了紅色註腳,難道不怕天理昭昭,天打雷劈!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花錢多待遇差 擔心孩子在臺灣受教育會受氣
    福建廈門高三學生家長,同時也是一所中學語文科教師的林老師告訴大公報,從民進黨執政以來,陸生報考臺灣島內高校的意願普遍走低,大家的感覺是花錢多,待遇不如其他如東南亞地區的學生。「我們學校今年摸底基本沒人報臺灣學校,當然今年疫情也是很大方面原因,我的兒子原本就沒有計劃報臺高校。」
  • 「很多臺灣學生以為大陸疫情都和武漢一樣嚴重」,陸生感嘆:民進黨...
    在臺灣大學攻讀研究生的王同學目前還在家中,他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臺灣放開陸生返校的政策遙遙無期,他已經做好本學期全程上網課的準備。    「我是從媒體上得知,臺當局宣布禁止陸生返回臺灣。」
  • 大陸學生來不了,臺灣大學坐不住了,呼籲民進黨當局快開放
    臺灣當局陸續開放19個「低及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的境外學生返臺就學,卻遲遲不讓陸生入境,。臺灣大學昨以正式新聞稿呼籲民進黨「政府」開放陸生返臺,而且「宜快不宜遲」。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則表示,相關事項正進行跨「部會」協商討論中。
  • 臺灣新北市舉行防疫大規模演習,市長侯友宜喊話民進黨當局
    臺衛生福利部門主管陳時中3月14日二度合體新北市長侯友宜,為的是新北市舉辦的防疫大規模演習,難道也是因為擔心會有社區感染這一天嗎?對此陳時中不願多談,不過這場演習確實演練的項目不少,包含應對大規模社區感染,甚至出動臺軍化學車。
  • 臺灣口罩難買 陸生自備口罩返臺卻被查扣!
    華夏經緯網9月15日訊:最近陸生陸續返臺就學,很多人怕在臺灣買不到口罩,從家裡帶足一年或半年的用量,卻在進入臺灣海關時被扣,焦急不已。「陸生返臺推動組」在臉書表示,有些陸生僅攜帶100~500隻口罩卻仍然被扣,提醒陸生要注意相關規定。根據島內官方最新規定「旅客入境攜帶250片以下免申請許可」,如果超過250個仍要申請許可。
  • 打小孩給外人看,民進黨當局算計過頭了
    民進黨當局見狀火上澆油替美幫腔,稱不該用突襲方式,造成國際友人對臺不信任。 圖為盧秀燕與臺中市養豬協會籤名聯署拒絕萊豬,展現力挺臺灣豬肉決心。 盧秀燕也遭到民進黨網軍群起「出徵」,只因為酈英傑下不來臺,就急著教訓盧秀燕的這群人,難道看習慣了民進黨都跪美,就看不慣有人站著說話?
  • 臺灣經濟低迷 蔡英文瞄中陸生錢包?
    大陸首富王健林的「生財經」,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似乎「聽進去了」。近日,臺媒報導紛紛指出,在臺就讀大陸學生盼望納入臺灣健保(健康保險)的呼聲常年不斷,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24日終於表態,準許陸生納保,但必須全額自付保費。 中國國民黨民代隨即算了筆帳:每年赴臺陸生平均約9000人,以每人每月1249元新臺幣的費用計算,每年臺當局將因此將賺得1.35億新臺幣收入。
  • 川普突襲臺灣?民進黨當局急了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近日有日本媒體爆料,川普為了鞏固國家政權,避免解放軍在美國大選月對臺灣發起衝突,會選擇以突襲的方式前往臺灣,並恢復與臺灣的「建交」關係。臺灣多家知名媒體也轉載了該篇文章,並在島內大肆宣揚。如果這則報導屬實,那本就緊張的臺海問題,可能真的會爆發進一步的衝突。
  • 疫情過後,大陸會對臺灣有什麼動作?
    大陸將有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資源、更多的手段和更多的工具,反擊「臺獨」分裂行徑。大陸會有什麼動作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過後,兩岸關係也沒有和緩跡象。該連署聲明提出五大訴求:一是民進黨當局應立即取消歧視性政策,積極保障陸生、陸配與所有在臺居留者合法入境與醫療權利,不該放任誤導性用辭傷害來往兩岸的民眾;二是抗疫無界,及時救援,應予以實質支持,協助大陸抗擊疫情,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傷害;三是不要「逢中必反」;四是理性討論兩岸關係,化解「反中」的仇恨情緒;五是反對民粹情緒勒索,去除暴戾言語相向的惡習。
  • 臺灣《聯合報》:川普意外掀了民進黨當局「國王的新衣」
    但若將近期川普政府對臺灣的一連串動作綜合來看,即將下臺的川普政府,顯然有意無意地觸及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臺灣這條紅線,而這樣的舉動也意外掀了民進黨當局「國王的新衣」,揭露了民進黨遇到紅線會自動退回的本質。
  • 臺灣經濟靠誰?民進黨當局不要搞錯了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民進黨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操弄讓兩岸更加對立撕裂,疫情結束後兩岸情勢如何發展也令人關注。中華兩岸事務交流協會總會長謝正一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真正在破壞兩岸關係的是民進黨當局,對於疫情結束後兩岸情勢如何發展,臺灣經濟需要靠大陸,要緊張的應該是臺灣,該擔心的也是臺灣。
  • 暫停陸生赴臺,是否預示今後兩岸教育交流縮緊?
    這位負責人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民進黨當局限制大陸居民赴臺的措施不斷升級,2月6日起,民進黨當局全面暫停大陸居民赴臺。當年,大陸率先宣布臺灣高校可以向大陸招生,此後的2010年,臺灣當局開放了陸生赴臺就讀高等院校通道。在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兩岸關係研究所所長張寶蓉看來,兩岸高校雙方向開通招生政策,有力地推動兩岸交流,尤其是高等教育間的交流。「十年來,陸生赴臺求學實踐表明,陸生赴臺求學以及臺生來大陸就學對於增進彼此的了解和互信、破除偏見和『刻板印象』等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 民進黨為了讓臺灣民眾吃上一口「毒豬肉」左右開弓
    來源:華夏經緯網距離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入臺還有不到兩周時間,民進黨當局更是牟足勁,排除萬難,清掃一切障礙,確保臺灣民眾都能在新年的第一天就能吃上一口「毒豬肉」。起因是蘇偉碩曾在網絡發表「萊劑促動TAAR1的活(毒)性,可能是搖頭丸的250倍」、「不是不吃就沒事,光是呼吸就可能會吸到」等言論,遭民進黨當局衛福部門告發涉嫌違反「食安法」,高雄警方通知蘇偉碩在12月25日晚間10點到案說明。蘇偉碩坦言,接到通知書當下非常氣憤,生氣民進黨當局怎能如此霸道。
  •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任由美方宰割臺灣,會引發更大民憤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歡、石龍洪、陳舒)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3日應詢指出,事實證明,民進黨當局挾洋自重,打著「經濟商業」的幌子同美國發展關係,只會進一步任由美方宰割,損害臺灣同胞利益。勾連外部勢力,不顧民眾利益和安全,一意孤行,只會引發民眾更大擔憂和義憤,最終是會被民眾拋棄的。
  • 風波再起 民進黨當局「一魚三吃」!
    這個改名其實也不是今天才有,自從民進黨「執政」之後,就一直就想把「臺北故宮」改名,因為這個名字對於他們來說過於刺耳。故宮,故國的宮殿,那麼這個故國又是哪兒呢?它對中華文化傳承的意味太明顯了,味道太濃厚了。所以對於「臺獨」勢力來說,改名等於拔出了這個「眼中釘」。
  • 2020年臺灣經濟: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題:2020年臺灣經濟: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新華社記者查文曄 黃揚 鄧倩倩盤點2020年臺灣經濟,人們有不少問號。全年經濟增長率比預期小幅上調,臺灣突破「悶經濟」了嗎?臺灣經濟表現中,什麼是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民進黨當局鼓吹「親美遠中」,在經濟領域能實現嗎?在區域經濟合作潮流中,民進黨當局正把臺灣帶向何處?
  • 菲律賓《聯合日報》:臺灣民進黨當局四方式對美國遊說滲透
    梳理多年公開資訊和報導可以發現,民進黨當局對美國國會、智庫滲透承襲了臺灣當局一貫以來的做法,並在中美博弈和民進黨謀「獨」企圖影響下續有發展。遊說集團(Lobbying Group)是美國議會政治中頗有代表性的政治現象。受益集團透過對擁有立法權的參眾兩院的議員進行直接間接遊說,從中獲取政經利益。這種遊說通常結合金錢捐助,甚至形成遊說滲透產業鏈。
  • 臺灣虧大了!美國許下空頭支票,民進黨當局拿西裝換內褲
    真正有益於臺灣的關稅減免連個風聲都看不到,含有瘦肉精的豬肉臺灣民眾卻真的要吃到了。 空頭支票 11月20日舉行的「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讓民進黨當局沸騰了起來。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過個人社交帳號上,秀對話成果,而「美臺」關係發展是她不離口的一句。
  • 民進黨當局新版「護照」放大「臺灣」 臺網友批:了無新意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9月3日訊 民進黨當局又搞「去中國化」小動作!綜合臺灣《聯合報》、《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2日公布所謂臺灣新版「護照」封面設計,為了強化所謂「臺灣元素」及「辨識性」,將封面上的英文「TAIWAN」字樣放大、字體也加粗,預計明年1月發行。此事引發島內各界爭議,臺灣網友批評「了無新意,空空洞洞」。
  • 民進黨當局一番「折騰」後,臺灣對大陸經濟更依賴了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受今年疫情的嚴重影響,臺灣經濟下行的壓力直接成倍增長,這讓民進黨當局進退兩難。原本在今年年初,民進黨當局還想出各種舉措,意圖達成與大陸經濟「脫鉤」的目的。可現如今民進黨當局卻不得不接受現實,經過一番「折騰」後,兩岸經濟不僅沒有愈發生疏,反而讓臺灣對大陸經濟更加依賴了。據數據表明,在6月份臺灣出口大陸的總佔比達46.1%,這也是史上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