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萬粉絲、190萬相關篇貼文,一夜之間傳統時裝屋 Bottega Veneta 像是厭倦了虛偽的網絡世界,其 Instagram 帳戶內容蕩然無存。與此同時,BV於 Facebook,Twitter 兩大社交平臺的帳戶也被一併註銷。
Photo / Via Google
幾乎沒有人能預料到,近年來在 Daniel Lee 掌舵下迅速崛起並奪得多個時尚大獎的Bottega Veneta,會在受關注程度如此高的時間節點突然斬斷自己與網絡媒體的聯繫。
Photo / Via Google
而這也不難讓人聯想到此前 Saint Laurent 在 Hedi Slimane 離開後的「清理行為」,Matthew M. Williams 接手 Givenchy 後官方IG的歡迎方式,以及許多音樂人在發布新專輯前的慣用伏筆。
Photo / Via Google
那麼BV這次的刪號,為的又是什麼呢?「品牌更名」、「新的營銷方式」、「重塑形象」,行業內外各種猜測接連不斷,但只要官方發言人一日不作回應,我們依舊不得而知。
Photo / Via Google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聊一下,看看究竟有哪些可能的因素會讓 Bottega Veneta 選擇背道而馳,放棄社交媒體這塊兵家必爭之地。
社交媒體意味著什麼
Photo / Via Google
想必大家都知道如今網絡以及社交媒體對於時尚產業來說到底有多重要,COVID-19下的2020,各大品牌基本沒有辦法通過實體走秀展現自己的成衣系列,無奈之下只能將目光投向數位化渠道。
Photo / Via Google
前有 Raf Simons 加入 Prada 後以直播形式呈現並能當場解答網友問題的首場大秀,後有稱得上是數字時裝裡程碑的 Balenciaga Online Video Game,各大品牌絞盡腦汁,通過前所未有的方式吸引大眾眼球。
Photo / Via Google
Photo / Via Google
除了作為成衣的展現渠道,Social Media也逐漸成為時裝屋拉近自己與年輕一代關係的重要工具,看看亞文化製造機 Balenciaga 的官方Instagram,再看看收錄大批 Fashion Icon 上身照的 Givenchy。
不難發現,「高熱度」在當下的社交媒體時代確實反映著背後流量與銷量之間的轉化。
那麼說回今天文章的主角Bottega Veneta,又何嘗不是靠 Social Media 重新崛起的呢。
自 Daniel Lee 開始接手 Bottega Veneta 以來,品牌僅憑短短兩年便在弱肉強食的時尚界內站穩了腳跟。
2019 Fashion Awards上,斬獲年度最佳品牌、年度設計師等四個大獎。2020年全球疫情的局面下,依舊勢頭強勁,據Kering集團的財報指出,Bottega Veneta 在第三季度中收入增長17%至3.325億歐元,放眼望去,又有多少個品牌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2019 Fashion Awards 最大贏家 / Via Google
成績單如此華麗的背後,離不開社交平臺上爆款給品牌帶來的積極影響。(2019年總收入有八成來自配件)
早從18年起,Bottega Veneta便開始走上了「網紅帶貨」的道路,在至關重要的 Instagram 平臺中,時尚博主們幾乎人手一個 The Pouch 雲朵包,而辨識度極高的方頭涼鞋更是緊隨其後,成為不少人心目中的前衛標配。
Photo / Via Google
Photo / Via Google
再到2020年,深受時尚人士以及潮流愛好者追捧的 Puddle Boots 還有高筒靴,同樣在 Social Media 上擁有搶眼的戲份。更不用說上一屆的格萊美頒獎典禮中,BTS的每一位成員都從頭到腳穿著 Bottega Veneta 的這種巨型流量了。
Photo / Via Google
Photo / Via Google
就是如此般熟悉的營銷策略,令到BV的名字就像是網絡病毒那樣迅速蔓延開來,即使本對時尚不太感冒的朋友也多少會看到過他們的單品。
這麼一來,在 Social Media 中已經嘗到不少甜頭的 Bottega Veneta 選擇告別社交媒體,我個人認為大概率是他們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刪號,BV的底氣從何而來
Photo / Via Google
其實縱觀 Bottega Veneta 近年來在官方社交平臺上的動作,真的算是「隨緣」經營了,相比於 Balenciaga 持續的怪誕輸出以及 Givenchy 的明星收錄,BV的 Instagram 只是偶有更新。
Photo / Via Google
所以 Bottega Veneta 在網絡上的火,主要還是帶有品牌名的Hashtag的火。人們看到的BV爆款或是日常資訊,也基本是來自博主們的個人Post以及類似New Bottega、Bottegaveneta.by.danielle這種由粉絲經營的類官方帳戶。
比官方更新頻率快得多的兩個帳號 / Via Instagram
這麼一想,此次 Bottega Veneta 刪號對品牌自身在 Social Media 上的影響,似乎並沒有某些外界報導中所描述的那麼嚴重,該有BV的地方也還是會有。
Photo / Via Instagram
而當下社交媒體與時尚產業之間的關係也是十分微妙,不難發現在疫情下依舊能擁有不錯業績或是話題度的品牌往往在這幾年裡面與「爆款」二字脫不了干係。無論是Prada、Gucci,還是Marine Serre、Balenciaga,都有著各自的爆款特性。
Marine Serre / Via Google
但過度打造網紅產品,終究只會透支品牌的核心價值,令自家的設計變得有種爛大街的味道。
就好比靠 Dad shoes 爆火的Balenciaga,當初有多少人潛意識裡將 Balenciaga 與 Low 劃上等號,而品牌近年來又祭出了多少驚豔世人的大動作,才逐漸塑造回本該擁有的高端調性。
Photo / Via Google
對於同樣是靠爆款走紅的 Bottega Veneta 來說,在品牌已經賺足了眼球,收益十分可觀並且還讓世人注意到 Daniel Lee 賦予BV的新面貌的情況下,主動選擇抽身離開,與消費者形成該有的距離感,又何嘗不是對品牌形象的一種保護呢。
再來看看設計師Daniel Lee,低調的個性(自己一直沒有開通Instagram帳戶)也與BV退網行為尤為相符。
對他比較了解的朋友應該也知道 Lee 對於 Social Media 的看法一直特別矛盾,即使曾毫不忌諱地在採訪中表示如今的時尚確實需要通過網絡向世界發聲,但自己心裡無論如何都會有點牴觸。
「I am a millennial. To me it’s not a foreign territory. I grew up with the Internet. I’m aware of social media; I like it in some respects, I don’t in others. It’s part of modern-day culture. Obviously, fashion is about change; it’s a kind of conversation about the world. Yeah, we have to keep up, for sure.」
Photo / Via Google
把時間節點拉近些,前不久的春夏系列「Salon 01 London」其實也能窺探出 Bottega Veneta 逃離聚光燈的意圖。
Photo / Via Google
堪稱絕對私密的本場時裝大秀只邀請了非常少數的名人觀看,其他大部分都只是內部人員以及與品牌向來有緊密合作關係的媒體編輯。
Kanye West / Via Google
並且整個Show下來,Bottega Veneta明確禁止各位提前洩露走秀內容,也不允許拍攝分享,導致在之後的社交平臺上面清一色的全是官方圖片。倘若不是 Bottega Veneta 近兩年已經累積了足夠多的關注度,這麼私人的走秀很有可能就在接連不斷的秀場發布中遭到「淹沒」。
拋開本場秀的私密形式,其背後所呈現的「Daniel Lee式美學」也給了BV刪號不少底氣。這位年輕的設計師,擁有著異於同齡人的豐厚履歷,不僅在 Maison Margiela 得到過不少鍛鍊機會,還在 Phoebe Philo 手下的 CÉLINE 工作過長達6年時間,實力當然是在線的。
無可否認,Daniel Lee的設計風格會帶有 Phoebe Philo 的影子,不少網友似乎也樂於將 Old CÉLINE 與 New Bottega 劃上等號,但其實兩大品牌還是會有區別,前者注重女性柔軟氣質的塑造,而後者則更偏向於呈現摩登女性的硬朗。
CÉLINE / Via Google
Bottega Veneta / Via Google
那麼融合了 Old CÉLINE 時期的簡約主義與新世代的硬挺廓型,Daniel Lee的設計自然吸引了 Phoebe Philo 在 CÉLINE 就已經積累起來的大批品牌擁躉,還有不少追求現代質感的新粉絲,BV的受眾群體也因此不再局限於爆款消費者。
Photo / Via Google
倘若 Bottega Veneta 這次真的選擇了走上與品牌調性以及設計師個性都十分相符的低調道路,那麼對於真正喜歡BV的忠實追隨者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畢竟適當的神秘感以及不從眾的獨特設計向來比爆款更能留得住消費者的真心。
不知道各位對 Bottega Veneta 的這次刪號又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