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最後一天,被大火親吻過的巴黎聖母院廣場終於重新開放。
雖然仍舊有扎眼的白色隔欄佇立於此,但時隔一年多之後,能夠再一次如此近距離的與之對望,還是覺得格外難得。
本以為,這已經是巴黎聖母院自火災之後最好的消息,卻沒想到還有更振奮人心的故事將要發生。
從今天開始,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將進入新階段,在完成了加固工作之後,開始拆除腳手架。
早在去年年初,巴黎聖母院就為了修復屋頂和尖塔而搭建了由40,000根金屬管相互嵌套而成的巨大腳手架,重達500噸,高度超過40米的它們相互交織形成一道密密麻麻的鐵網,牢牢相依,層層堅固。
在火災發生的前三天裡,腳手架還擔負著拆除聖母院尖頂上12位耶穌聖徒和4位福音傳道者雕像的重擔,堅持努力工作。
然而一場大火改變了一切。這些腳手架在大火中受熱,變形,老化,脆弱得不堪一擊。
慶幸的是,它們是一牆一牆設計搭建的,並沒有放在框架或尖塔之上。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結構,在大火肆虐的那個晚上,這道厚重的鐵網沒有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得以堅強站立。
同時,這個位於聖母院中間的500噸重物還在支撐受損的牆壁和防止木材從框架中掉落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不過,當初有多偉大,如今就有多棘手。
火災之後的它們雖搖搖欲墜卻仍有分量,有很大的可能會掉落在其他的三個拱頂上,成為了對聖母院時時刻刻存在的威脅,也變成了重建工作中最關鍵的難題。
去年平安夜時,巴黎聖母院的主教Patrick Chauvet就對此表示了120分的擔憂:
因為這些腳手架的存在,巴黎聖母院至今依然前途未卜,或者說,她一直都沒轉危為安。
所有人都知道很難,但無路可退,只能向前。
先將原本的建築加固,然後在三個不同高度上用金屬橫梁包圍,確保聖母院的穩固,將倒塌的危險降至最低。
去年年底到今年一月,聖母院旁又豎起了75米高的起重機和兩個升降機,一個更輕便更高的腳手架也被妥善安置完畢。它能夠讓舊腳手架的兩側穩定,保證在拆卸過程中不會出現不平衡的現象,也方便技術人員通過繩索上下攀爬。
裝卸現場早已就緒,原本計劃著,從今年年初開始,工人就會小心謹慎的將碎片和金屬管一一拆下,這本就是件細緻的活,需要時間,也需要天氣的配合,最好不要太寒冷,但要求乾燥。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
誰也沒想到的新冠疫情突然襲來,將所有的人和事都打了個措手不及。這樣的拆除工作足足延遲了6個月,才得以再次啟動。
今早9h45,平日裡還沉寂無語的聖母院裡,已是忙碌又緊張的氣氛。
工人開始通過電梯爬進腳手架內部進行最後一次核對確認檢查;
之後技術人員就會按照預先確定好的順序將金屬管逐一拆除,既要保證其他的金屬管保持原樣,還要避免腳手架破裂或向內部塌陷,如果真的要找一個貼切的形容,那麼就把它看成挑竹籤的遊戲好了:小心謹慎,不要手抖。
從今天開始,會有兩個由5名技術工人組成的團隊相互交替工作,他們會儘可能的下降,用刀鋸將被燒毀的零件割開,使金屬管彼此分離。
與此同時,因為大火,所有的金屬管都遭到了鉛塵的汙染,每一個碎片和管道在取下後都必須塗上特殊的物質放入專用的容器,避免再次汙染教堂。
如果一切順利,拆除這個被大火損壞的鐵怪物,至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工程浩大繁複,且充滿了不確定性。
不過,沒關係,誰讓你是全世界人都愛的巴黎聖母院呢。
我們有足夠的耐心,等待你一點一滴慢慢恢復成記憶裡最美樣的樣子,然後再次一見難忘。
-END-
ref:
https://www.lefigaro.fr/culture/notre-dame-de-paris-le-demontage-de-l-echafaudage-sera-lance-lundi-20200607
文|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