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每個人都戴口罩,很多平時沒有關注過的事情都開始「浮出水面」了,比如口臭問題,以前不戴口罩很少會發現自己可能有較重的口氣。當然,除了口臭外,大家也因為戴口罩的緣故,對嘴裡的各種感覺也有了更深刻的體會,比如嘴裡發甜、嘴裡發酸,嘴裡發苦等等,中醫認為自覺口味是跟飲食、人體健康有關的,反映了人體臟腑的情況。
其實,即使在平時裡,我們也能感覺出口味的不同,有時候會覺得嘴裡有異味,有時候反而覺得嘴裡發淡,吃什麼也沒有滋味,那麼我們自己感覺的口味中隱含著哪些有關健康的信息呢?
口中不同異味反映什麼問題?
1、嘴裡感覺發淡,中醫認為:脾虛消化有問題
嘴裡自覺發淡其實就是味覺變弱了,中醫認為脾胃是主管人體消化的臟腑器官,還能影響人們的食慾,所以,覺得嘴裡自覺發淡,沒啥胃口的情況,都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的。
中醫的脾虛也就是我們說的消化力弱、沒有食慾,通常是以下情況導致的,比如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有胃病,消化道潰瘍的患者,如果身體不好或者大病初癒的患者也可能有這類的情況,都屬於脾胃虛弱。
中醫認為脾虛還可能造成溼邪加重,溼重的人舌苔變厚,甚至可以看到上面覆蓋一層厚厚的白苔。而舌苔多了以後會導致舌頭無法跟食物直接接觸,舌乳頭因此起不到辨別味道的作用,就會感覺食物沒味,不太想吃了。此外,脾胃虛弱和溼邪加重是可以互相影響的,從而會導致惡性循環,如果不進行調理,或者身體的自愈力差會讓情況逐漸加重,出現一系列消化的問題。
從中醫角度來說,這類問題可能還會有疲憊乏力、脘腹脹滿、大便不規律,有時候便溏,有時候便秘等的情況。
食療調理:如果想改善嘴裡發淡的感覺,可以通過食用健脾祛溼的藥材和食物來調理身體,比如山藥、白朮、蓮子、百合、薏苡仁等,蔬菜可以考慮芹菜、香菜等,這些都有助於健脾,並且可以幫助人們提升食慾,提高脾胃消化能力。同時不要吃太涼的食物,吃飯應該定時定量,不要暴飲暴食。
需要注意的是,高油、高糖、高鹽的飲食往往會導致人脾胃虛弱,同樣也可能會造成嘴裡發淡的感覺,這些人為了健康,必須注意飲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這些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可以幫助胃腸消化,此外,多做一些運動也可以通過出出汗來祛溼。
2、嘴裡發鹹,中醫認為:恐為腎虛
中醫認為腎之味為鹹,嘴裡發鹹跟腎病有關,主要原因可能是年齡太大、勞累過度以及久病不愈等情況出現的腎陰虧虛,導致虛火上炎造成的。
腎陰虧虛的患者,還可能有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失眠盜汗的情況,這時候應該通過補益腎陰,滋陰降火的方式來調理。
食療改善:可以多吃黑色入腎經的食物,比如黑米、黑豆、黑芝麻、核桃、板慄等。
3、嘴裡發甜,中醫認為:脾胃溼熱
嘴裡發甜,中醫認為和脾胃功能失調有關,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脾胃溼熱。考慮原因是,發病的前一段時間吃了較多辛辣刺激,或者味道濃重的美食,或者持續較長時間進食過多,導致脾胃失調。
嘴裡發甜可能會有胃口比較好的情況,而且容易餓,吃完很快就餓了,飲食增加比較多。出現這個情況,應該首先考慮是否有血糖高的情況,如果沒有可以考慮通過中藥或者食療進行調理。
食療改善:去胃火,健脾祛溼,清胃火可以選用黃連泡水,但不宜多喝,每天一杯黃連水即可,或者飲食用苦瓜做菜,健脾祛溼可以使用薏苡仁、山藥、白朮等,將這些食物熬粥或者做菜食用即可。
4、嘴裡發苦,中醫認為:與肝膽鬱熱有關
嘴裡發苦的情況,相對來說比較多見,多數情況是在清晨起床的時候會有較強的感覺,但隨著時間變化會逐漸消失,中醫認為嘴裡發苦也就是口苦,跟肝膽鬱熱,導致的膽汁上蒸於口有關,可能是工作生活壓力太大、精神緊張、焦慮、抑鬱等情緒相關。
不過中醫認為的膽汁外溢上蒸於口,並不等同於現代醫學的膽囊炎,中醫認為當不良情緒加重時,可能會導致肝鬱的情況發生,肝鬱化火,鬱火嚴重以後會刺激膽汁更多分泌,並且會出現反流,這就會出現嘴裡發苦的情況。既然是情緒和壓力相關,那麼如果患者感覺口苦以後,首先要解決壓力和情緒問題,而有的患者感覺口苦後,就覺得可以通過喝一些飲料,自我改變口味,結果口苦沒有改善,可能還會導致出現三高等問題。
食療改善:推薦通過一些中醫的涼茶飲品來疏肝降火,比如使用夏枯草涼茶調理,不過市面上販賣的涼茶應注意含糖量,避免攝入太多的糖分。
5、嘴裡發酸,中醫認為:跟胃消化有關
嘴裡發酸和胃病的關係較大,有可能胃酸反流、消化不良有關。此外,情緒壓力導致的胃痛胃潰瘍等情況,也會出現嘴裡發酸的情況,同時伴有噁心、嘔吐、吐酸水的情況。
食療改善:可用選用一些中藥,比如焦三仙,也就是炒麥芽、炒山楂、炒神曲熬粥來食療,能起到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