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實在閒的無聊,然後打開了拼夕夕,結果拼夕夕給我彈出來要免單,我本來就知道在拼夕夕上不可能會成功的,但還是抱著試試的心理,開始了瘋狂拉人頭模式。
家人、親戚、朋友、還有不少老死不相往來的,反正厚著臉皮就發連結。最終,還是被卡到了0.37元。。。
好吧,我承認我被套路了,我也承認那些沒點連結的朋友們,應該是讓我漲漲記性,不要群發連結,不要群發,不要群發!
從業務邏輯來講,拼多多發展快速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對接微信社交屬性,二是轉發邏輯玩出了花樣,作為一個熟悉產品的人,真心佩服拼夕夕的產品經理,完全是太洞察人性,貪小便宜。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兩個問題,一是做為產品,我們如何設計轉發邏輯,二是題外話,朋友之間,為什麼隔著拼夕夕?
1.轉發邏輯是如何實現的?
任何產品的誕生,都基於邏輯。現在任何網際網路產品,你都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對照,比如微信紅包,我們在現實中參與婚禮、生日宴的時候,都會送上紅包,所以,設計轉發邏輯,一定是要多想想現實中還有哪些我們沒考慮的地方,從以往的經驗來說,轉發邏輯一定需要形成一個閉環,然後形成二次裂變,我們拿拼夕夕舉例,比如你發個免單的連結給a,a打開連結砍完之後,你會收到減免一部分金額,而a也可以參與砍價的行列,然後往下循環,由於微信的限制,不允許超過三層,所以,這設計你懂的。
通常社群或者設計裂變的時候,我們需要去設計一個福利,但是這個福利是需要走一些流程才能完成的,也就是做任務一樣,做完任務領取獎勵,但是我們把分享這個步驟加入到了任務中,所以你會看到很多產品設計的時候,都會把分享作為一個任務關卡的設計門檻,同樣的,邀請連結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說轉發邏輯,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舉個例子,比如我們要加好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的微信好友,那麼首先你要明確清楚,你的受眾人群是誰,他們最急切的、首要需求是什麼,然後你能提供這些需求,現在主流的都是送資料、電子書之類的,這類成本小甚至免費,然後你要做一個海報,把這些信息匯總到海報裡,告訴用戶,他們成功分享後,截圖給你,才可能獲得資料,但是這些都是一層裂變,用戶a轉發後,用戶b看到a的信息,會主動加你,這樣可以形成被動加粉,如果考慮二層或者多層,就需要藉助軟體,比如裂變寶等一些微信相關的工具,都可以自動實現,如果更高級的,直接對接微信服務號開發功能,全自動實現被動漲粉。
2、為什麼朋友之間,隔著拼夕夕?
點拼多多連結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一般情況下,只有熟悉的人才幫忙點連結,點連結,其實有這幾種心理:
1、咱們關係好
2、關係沒那麼好,但又不想把關係搞死。
沒點也有這幾種心理:
1、你tm是誰啊,不認識
2、點個屁,滾
3、就是不想讓你拿到,就不點
在一定程度上,拼夕夕還真的是一款朋友關係檢測儀。點跟不點,對於本尊來說,是對方把自己當朋友的憑證,所以,點一下也不會死,說不定,點了還能撩起來呢。
文章品牌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