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小明。
今天說一位
荷蘭
印象派
畫家
先說說印象派
它誕生於19世紀後半期
代表人物有
莫奈
馬奈
畢沙羅
雷諾瓦
西斯萊
德加
科羅
莫裡索
等
先考考大家的眼力
▼
▲ 猜猜上圖四位大咖哪位才是今天的主角呢?
如果你沒有很強的造型能力
或者沒有強悍的外美史知識
估計就傻傻分不清楚了
1886年,
一個立志成為畫家的年輕人來到了藝術之都——巴黎。
他在這裡見識到了許多大師級的作品,
並受到了他們的啟發。
但是,沒過多久,他就發現當時的那些畫風都不夠他玩兒。於是,他決定不再追隨別人的腳步,要走出一條只屬於他自己的藝術創新之路。
這時的他,還並不知道自己只剩下4年的生命……
這個年輕人的名字叫
▼
文森特·梵谷
Vincent van Gogh
1853.3.30 — 1890.7.29
▼
梵谷先生代表作有
《星月夜》
▲
The Starry Night
1889年6月
73.0x92.0cm
現藏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自畫像系列
▼
向日葵系列
▼
1
藝術家都是瘋狂的,但是和畢卡索、馬蒂斯那種故意作怪的畫家不同,梵谷的「怪」,是骨子裡的怪,是在他的血液和骨髓裡的。
因為他本身就是個「神經病」(學名全稱:癲癇+躁鬱症+急性間歇性卟啉病+美尼爾氏病)。
要了解這個「神經病」,有三個人是不得不提的,可以說沒有這三個人,就沒有我們今天所認識的梵谷。一位是梵谷的弟弟提奧·梵谷,終其一生,他都在精神上和經濟上鼎力支持梵谷的夢想;一位是提奧的妻子,也就是梵谷的弟媳喬安娜,是她讓梵谷的畫轟動了整個畫壇。還有一位,就是接下來要講的保羅·高更。
▲左:梵谷的弟弟提奧·梵谷
右:梵谷的弟媳喬安娜
2
高更在當時的法國畫壇也算得上是一號猛人,他獨樹一幟的畫風和標新立異的性格,曾多次震動整個畫壇。他也是唯一一個被梵谷欣賞的男人。
▲《保羅·高更》Paul Gaugin 1888
1888年2月,梵谷來到了法國南部的小城阿爾勒(Arles),並打算在這裡實現他的另一個夢想:建立一間藝術家工作室,並使它最終成為一個藝術家的聚集地。(其實這也是為了仿效他的男神米勒,米勒曾經就在巴比松和他的小夥伴們搞過一個類似的「創意園區」。)
當時梵谷因為酗酒,得了一身病。梵谷的病情漸漸影響到了和他住在一起的弟弟提奧。「你不工作就算了,完全用我的錢我也忍了,但你別影響我賺錢呀!難道想抱成團餓死不成?」
於是,提奧狠了狠心,把梵谷送到阿爾勒療養。正好阿爾勒又是個陽光明媚的地方,梵谷一到就愛上了那裡。所以,也有一種說法是他選擇阿爾勒是為了追隨陽光……
梵谷到了阿爾勒後,就在當地租了一棟兩層樓的小屋,並把它漆成了他最愛的亮黃色,還給它取名為「黃色小屋」。
得知高更將要來,梵谷就如同打了雞血一般,每天創作一幅畫,為的就是向高更展示他在黃色小屋中的成果。
▲《向日葵》Sun Flowers 1888
這是梵谷在阿爾勒時期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向日葵》。
這幅畫有意思的地方在於,他居然用黃色的背景來襯託黃色的向日葵,而且還並不顯得單調。
這幅畫,可以算得上是梵谷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了,至少梵谷自己是這麼認為的。因為當高更來到「黃色小屋」時,在這幅畫前佇立了許久,並且盛讚了這幅畫。
梵谷用他慣用的厚重筆觸,將花瓣一筆一筆勾了出來,還把自己的籤名直接籤在了花瓶上,估計會這樣做的也只有梵谷了。藍色的籤名配上黃色的花瓶,居然並不顯得突兀,反而有點兒「點睛之筆」的味道。
高更和梵谷幾乎每天鬧彆扭。
這兩個老兄經常為了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好幾次差點大打出手。
更讓高更受不了的是,梵谷還老愛在高更畫畫時站在他身後挑毛病,我們知道藝術家是最恨別人在背後指點江山的了(到今天都是)。
於是,高更徹底扛不住了,他給梵谷的弟弟寫了一封信,基本內容是這樣的:「我實在受不了你那個精神病哥哥了,老子不玩兒了!愛咋地咋地!」
在高更明確表達去意之後,在1888年12月23日夜裡,發生了那件藝術史上最著名的自殘事件。
3
這次著名的自殘事件,至今沒有一個定論,但是唯一不變的是:經過這次事件之後,梵谷少了一隻耳朵……
我來介紹一下幾個流傳最廣泛的版本吧。
版本一:那天夜裡,高更在路上走著走著,梵谷突然從背後衝上來,在高更面前「咔嚓」一下,把自己耳朵割了,然後也不去看醫生。任由耳朵一面譁啦譁啦噴血,一面蹦蹦跳跳回家睡覺了(命真硬)。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可以想像當時的高更一定站在原地滿頭問號……
版本二:認為梵谷的耳朵其實是高更割的,但為了袒護小夥伴,梵谷一直對外堅稱是自己割的。這種說法聽起來似乎有點陰謀論的味道,但有趣的是,那一天當地的報紙上確實記載著一則「一男性持刀刺傷另一男性」的新聞……
版本三:這個版本就和高更沒有什麼關係了,據說是梵谷為了追求一個女人,把自己的耳朵割了下來送給她作為定情信物!而且還是走到那個倒黴的女人面前,二話不說直接把一個吱吱冒血的小包裹塞到她手裡,掉頭就走了……有些人就註定孤獨一生……
▲《自畫像》Self Portrait 1889
這些版本每個都很奇葩,但具體梵谷是怎麼變成「一隻耳」的,今天已經無從考證了。不管怎樣,高更的離開給梵谷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梵谷徹底瘋了。
下圖是梵谷發瘋後創作的作品,可以看出,整個畫面都在扭。
▲《星夜》Starry Night 1889
畫中的樹木、天空和山脈,似乎也都「發瘋」似的扭曲變形,好像要被一個龐大的漩渦吸進去一樣。
4
疾病,在一點點摧毀梵谷的同時,也在將他骨子裡的才華一點點逼出來……
梵谷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有一次發病,他甚至吞了一整罐他最愛的黃色顏料。
「命很硬」的梵谷還是被搶救過來了。
1890年,經過弟弟提奧的精心安排和精神病醫生嘉舍的細心照料,梵谷的病情似乎有所穩定,並在這時,創作了《嘉舍醫生的肖像》,就是齊藤良平花了8250萬美元拍下的「第一名」的作品。
▲《嘉舍醫生的肖像》Portrait of Dr. Gachet 1890
▲《麥田裡的烏鴉》Wheatfield with Crows 1890
同年,梵谷創作了這幅《麥田裡的烏鴉》。
依然是他慣用的藍色+黃色搭配,畫面裡中間那條路似乎是條死路,左右兩條小徑組成一個展開懷抱的形狀……麥田上的烏鴉向遠方飛去,似乎預示著梵谷心中的病魔正在離開……
當然,烏鴉也可能正向他撲來……
1890年7月27日,梵谷用一把獵槍對準自己的胸口崩了一槍……然而,命很硬的梵谷還是沒有馬上掛掉,他甚至還自己走回了公寓。
在痛苦中掙扎了兩天後,最終,37歲的梵谷死在了弟弟提奧的懷裡……
唐·麥克林在《文森特》中的歌詞唱的那樣:
「人們不懂得如何愛你,但是你的愛卻如此真實。也許這個世界本就不配擁有一個像你如此美麗的人。」
文森特·梵谷:一個孤獨的天才打開心,看梵谷
▼
▲《夜晚露天咖啡座》
▲《有星星的夜空》
▲《紅色葡萄園》
▲《阿姆斯特丹的海邊》
▲《一籃子蘋果》
▲《暴風雨的天空》
▲《遠處的田野》
▲《落日下的深秋》
▲《吃馬鈴薯的人》
▲《小樹林》
▲《果園》
▲《塞納河上的大傑特橋》
▲《小餐館》
▲《小船和漁翁》
梵谷生於1853年卒於1890。他出生的時候,太平天國剛剛定都天京(南京),死去那年,張之洞正在武漢籌辦湖北槍炮廠。在他37年短暫人生的大部分時間裡,當時的中國,都被一個叫慈禧的女人牢牢把控著。
是不是有種大吃驚的感覺?畢竟張之洞和西太后,在我們的眼裡已經是完完全全的"古人"了,而梵谷,卻感覺離得並不遙遠,雖然他比前兩位去世的時間還要早。但就是很莫名其妙的,他仿佛特別應該屬於我們這個時代。
最後給大家介紹三部電影
都是文森特·梵谷的傳記片
1 梵谷VAN GOGL
▼
2 梵谷:畫語人生
▼
3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