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為先生分享蟋蟀玩家心得 !

2021-02-18 蟋蟀社區

        玩蟋蟀分三個階段:收、養、鬥。60歲的林為說:「到我現在這個年齡,特別喜歡的就是養這一塊。」蟋蟀宜靜養,養它的那段時間,人也跟著養性,走路、搬東西都輕輕的。怪不得著名收藏家、被稱為 「京城第一大玩家」的王世襄稱:「怡情養性應當是養蛐蛐的正當目的和最高境界。」

  挑自己喜歡的東西怎麼會累

  黃梅天一過,林為就開始為迎接今年的蟋蟀做準備了。他把一百多個蟋蟀盆從車庫裡拿出來,先要用加了茶葉的開水煮,消毒、去味,然後再在大伏天裡放到太陽底下曝曬、去潮。為了安置這些蟋蟀盆,他特意在客廳的電視櫃旁闢出一大塊空間,放了兩個架子。每個盆放上去前都被小心擦拭了一番,還開了一條縫透氣。

  對於玩蟋蟀的人來說,秋天分成三個部分:早秋、中秋和晚秋。這和氣象意義上的秋天關係不大,倒是和節氣有點關係,分別對應了玩蟋蟀的「三部曲」:收、養、鬥。

  「從8月7日立秋,到9月7日前後的白露,主要是收蛐蛐;從白露到9月23日左右的秋分,主要是養蛐蛐。」林為說,「蛐蛐有個成長變化的過程,要到秋分以後顏色才會定下來。等它的品種定型後,你才能確定它是不是可以出去打仗。所以按照老法,鬥蛐蛐要到秋分以後,一直鬥到入冬」。王世襄在《秋蟲六憶》裡寫道:「北京稱蟋蟀曰"蛐蛐"。不這樣叫,覺得怪彆扭的。」林為說普通話時,也愛叫蟋蟀為「蛐蛐」。

  他不僅在上海的花鳥市場裡找蟋蟀,每年立秋一過,還要到外地去收蟋蟀。上周採訪他時,他剛買好去河南的火車票,準備8日出發。「現在上海本地基本不出蛐蛐了,大都來自山東、河南等地。」他說,「到外地去收可以接觸到第一手的蛐蛐,有成千上萬隻供你挑選,收蛐蛐的樂趣全在這個挑選的過程中。」

  收蟋蟀的工具是一個編織筐,一堆竹管筒。竹管筒細細長長,一個筒放一隻蟋蟀,口用棉花塞住,放進四四方方的編織筐裡,每年總要帶幾百隻蟋蟀回來。「從8月初開始,你只要在火車站看到這種編織筐就知道:噢,他是跟我一樣去收蛐蛐的。」林為說。

  在外地的一些蟋蟀市場,是由買主租攤位。「5塊錢租個小凳子、小桌子,兩塊錢一杯茶,你就坐在那裡等著。農民抓了蛐蛐會送過來,一包一包放在你桌上,你就挑吧。」他說,「挑好了跟他們談價錢,3塊、5塊、10塊,隨便說。」

  林為每次去收蟋蟀,總要待上一個星期到十來天。來回車票、住宿加上買蟋蟀,花費大概在3000元左右。問他看那麼多蟋蟀累不累,他說:「你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怎麼會累啊?這個不可能累的。」

  養蛐蛐時,電視都不敢看

  收回來的蟋蟀,林為會再挑選一番,特別喜歡的留下,其餘的送朋友。他說:「到我現在這個年齡,特別喜歡的就是養這一塊。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觀察蛐蛐,它有各種變化,就像一個小孩長大一樣,太有樂趣了。」

  養蟋蟀,這個「養」字前面要加一個「靜」。蟋蟀宜靜養,人也跟著養性。「如果蛐蛐老是處在焦躁不安的情緒下,到秋分的時候,它的顏色就定不好。」林為說,「養蛐蛐的那段時間,要很靜、很投入地為它服務,生怕驚動它。所以我連電視都不看,走路、搬東西都是輕輕的。」

  養蟋蟀要餵它吃喝,給它打掃衛生,晚上還要放母蟋蟀進去陪它。伺候一百多隻蟋蟀,林為每天要花上5小時。「其實換水、換飯很快的,兩樣東西,每個蛐蛐盆幾十秒就換好了。但是換的時候,你總是想要趁機看看蛐蛐。」他說,「平時你不能老去看它,看它一次,就驚動它一次。老去看的話,再好的蛐蛐也要被你搞壞了。所以一天也就看個一兩次,趁餵食的時候看看。」

  這一點,王世襄在《秋蟲六憶》裡倒是也有描寫:「……以上雖可以在一兩分鐘內完成,但方才開蓋時,蛐蛐躲進了過籠,所以它是什麼模樣還沒有看見呢。愛蛐蛐的人,忍得住不借餵蛐蛐看它一眼嗎?要看它,需要打開過籠蓋,怕它蹦,又怕折斷須,必須小心翼翼,仔細行事,這就費工夫了。」

  觀察的時間久了,蟲主對每隻蟋蟀的特徵、脾氣性格都了如指掌。林為說:「從這一百隻蛐蛐裡,你拿一個出來,再丟進去,我馬上把它找出來。你養的孩子,會認不出來嗎?不可能認不出來。它們每個都不一樣,有各自的特點。」

  對於他來說,最享受的是在晚上十一二點的時候,把最偏愛的那十幾隻蟋蟀攤在地板上,盆蓋全部打開,客廳燈關掉,只戴一個頭燈,細細觀察。

  這時的蟋蟀也不亂跑,一般不會從盆裡逃出來,「因為它處在比較安逸的環境裡」。林為說:「這個時候氣溫降下來了,吃的東西都添足了,又有母的相伴,應該是最舒服的時候。要是它還不安定,到處亂爬,那有可能就是本身體質的問題了。這樣的蛐蛐鬥不好,要把它剔除掉。」

  蟋蟀宜靜養,反過來,養得好的蟋蟀也是不大叫的。「蟋蟀叫有時是要尋找配偶。當什麼條件都滿足它了,它是不叫的。要是一個人養一百隻蛐蛐全部在叫,那說明他不會養,水平很差。」

  好蛐蛐,寧願戰死也不投降

  秋分過後,到了蟋蟀開鬥的季節。古人贊蟋蟀有五德:「鳴不失時,是其信也;遇敵必鬥,是其勇也;寒則歸宇,識時務也;傷重致死,是其忠也;敗則不鳴,知恥辱也。」在蟋蟀愛好者眼裡,一個好蛐蛐就像英勇善戰的將士一樣,懂得「精忠報國」。

  「去年我有一個蛐蛐,天天鬥,連贏了八場。等到再要鬥,跑去一看,它在盆裡一動不動地死了。這樣去世是最好的。它的精力已經用盡了,要是還堅持上場的話,那是會輸掉的。」林為說,「還有一個蛐蛐也是類似的情況。它場場贏,贏到我看它已經不行了,準備拿回來養老。沒想到跟我一起玩的幾個人又悄悄拿去鬥了。那一場它怎麼鬥呢?它已經不會走路了,就撐著站在原地不動,一直頂著。打到最後,它發力一口,把對方打敗了。回到家一看,它已經死了。」說到這裡,林為忍不住贊道:「我的蛐蛐,真好!」

  鬥蛐蛐的什麼形式都有,朋友間相約鬥著玩的,參加友誼比賽的,甚至還有一些賭博性質的。林為說,有一群60多歲的「老工人」群體,主要以娛樂為主,不鬥錢,只鬥著玩。「叫他們"老工人"是因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或者更早些時候,玩蛐蛐的主體階層是工人。後來改革開放後,玩蛐蛐的個體戶多了,工人反而少了。因為那時蛐蛐貴了,他們玩不起了。但還是有老工人玩,這個時候我們說起他們就有點尊敬的口吻了。因為他們經濟情況跟玩蛐蛐已經有落差了,還在玩,說明是真喜歡。我們小區就有一個,每年買幾百塊錢的蛐蛐,鬥著玩。」

  甚至還有光養不鬥的。林為說:「我有一個同學,他每年買一千塊錢蛐蛐,連鬥著玩都不鬥,就是養蛐蛐,一直養到它老死。一千塊錢現在不算什麼,但他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每年買一千塊,那時還是個大數字。他就是喜歡養。」

  抓蛐蛐的過程,你在跟大自然交流

  星期日周刊記者 韓小妮

  聽到知了的那一聲叫,心情真是好

  星期日周刊 (以下簡稱 「星期日」):在外地收蛐蛐,除了到市場上挑,你會到地裡看農民抓嗎?

  林為:會,我還會自己去抓。在上海,我吃完晚飯要出去跑一個小時的。所以到了外地,抓蛐蛐就當是鍛鍊身體了。吃好飯跟同去的朋友聊聊天,大概八九點鐘出去抓,12點之前回來睡覺。

  我去年在河南,有幾個人看著我抓蛐蛐,都說我很神奇。我只要手電筒光一掃,腳輕輕踩兩下,蛐蛐就出來了。哪些值得我抓,哪些不值得,我馬上就看好。我逮蛐蛐,後面有兩個人跟著我往竹管筒裡灌。我用網兜逮好遞給他們,他們兩個人都來不及裝。

  星期日:是因為你每年都去外地,所以比較熟練嗎?

  林為:也不是,這是從小鍛鍊出來的能力。我這兩年也沒有每年都去抓蛐蛐,大部分時間還是坐在那裡收的。

  星期日:小時候是怎麼開始玩蛐蛐的?

  林為:那時我有個隔壁鄰居,是個開店做照相框生意的木匠。他不抽香菸、不喝老酒,在舊社會的時候就喜歡鬥蟋蟀。我跟他的兩個兒子一起玩,每年夏天去捉蛐蛐,總歸要抓幾百隻。回來以後,我們三個每人挑上幾十隻,再分頭去養。

  星期日:抓蛐蛐的時候多大了?

  林為:大概十一二歲。那時沒鈔票,經常早上4點鐘爬起來,走上兩三個鐘頭到田裡去抓。口袋裡有幾分錢,但那要省到回來的時候再坐車子,生怕回來的時候走不動。照理蛐蛐應該半夜裡捉,但是半夜裡我們沒這個膽量,也沒交通工具。

  星期日:那時到哪裡抓?

  林為:七寶的蛐蛐是最好的,還有浦東三林、楊高路、南匯、南翔、瀏河都去過的。

  星期日:到了地裡怎麼找呢?

  林為:聽叫聲,觀察地形。它做窩的時候會把一些小顆粒的土咬出來,堆在洞口。所以要是看到一些土圍在洞口,圓圓的很小的顆粒,那洞裡面就有蛐蛐。但是你不能直接抓啊,還要找到它的另外一個出口。這樣你把手指伸進一個洞口,把網罩放在另一個上,它一逃躥就能逮到了。不光這樣,抓蛐蛐分各種情況,有各種抓法。

  星期日:這其實也是小時候了解大自然的一種方式。

  林為:對。它的主題就是跟自然的一種融洽。那個時候你投入進去,真正感覺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你跟這些對象在交流。比如抓一個蛐蛐,你再怎麼狡猾,我也要把你抓出來,這就是一種交流。

  星期日:跟它鬥智鬥勇的過程。

  林為:是的。我們那時不光抓蛐蛐,知了、金龜子、青蟲、蚱蜢,各種蟲都抓。我抓知了也很厲害。揉一個麵團,不斷地在水裡拍打,打成麵筋,它就變得很粘。然後找一根竹竿,把它往上面一粘。看到樹上的知了,把竹竿慢慢升上去,升到知了的位置,一碰它就粘住了。聽到知了的那一聲叫,心情真是好。要是沒抓到,它是一聲響亮的叫聲,由近而遠一下子飛掉了。

  我們是在

  喜悅和挫折的交替中成長的

  星期日:現在的小朋友可能都沒體驗過。

  林為:他們享受不到。我們小時候還拿吃冰棍的棍子給知了做籠子。那時的棍子不是寬的、薄的那種,橫截面是正方形的。自己吃的冰棍沒那麼多,馬路上人家丟掉的,趕快撿回來洗一洗,曬曬乾,就這樣一根一根互相疊成十字,然後橡皮筋一扣,卡成一個正方形。

  星期日:那個時候的動手能力都是很強的。

  林為:對。我們的成長環境和現在不一樣,什麼都要靠自己動腦筋,自己動手,不可能找家長買的。身體也要很靈活。因為我們都是白天抓蛐蛐,白天蛐蛐這一蹦,它是連著跳,第一下攔不住它,它幾下就跳到十幾米以外,往地裡一鑽,找不到了。所以我練就了一個能力:蛐蛐第一跳的時候,我整個人會飛出去,馬上擋在它前面,兩隻手把它攔住。

  星期日:這很考驗身手啊!

  林為:很好玩。那時不靈活的小孩根本沒法玩。同樣一個蛐蛐,有的小孩手腳沒輕重,一把抓起來或許就死掉了,或者腳斷掉、須斷掉。我抓起來它一點都不會受傷。

  星期日:夏天玩蟲,真是全方位考驗一個人的能力啊。

  林為:對,還要靠自己去判斷,處理和朋友之間交往的關係。現在的孩子不需要,家裡面他說了算。我們那時候不行啊,夥伴之間要互相謙讓。你不謙讓,誰跟你玩?

  那個時候能夠把各種蟲都玩完一遍的,人家都很佩服你的。其他玩不過的小孩都願意跟著你。小時候只要我的蛐蛐兒拿出來,後面跟著十幾個人,因為我的蛐蛐厲害嘛。這個時候很有榮譽感,表明在這方面你強過他們。

  星期日:那麼抓完以後鬥蛐蛐呢?

  林為:那是滿足爭強好勝的一種心理,生物界的雄性都有這種心理。還有呢,小時候玩蛐蛐都是自己去捉,自己付出了一定的勞動。捉回來的蛐蛐如果獲勝了,那有種成就感。要是失敗了也有好處。雖然回來垂頭喪氣,但也考驗了我們的承受能力,對我們心智的發展是有好處的。不像現在的小孩,受到一些挫折馬上就不行了。現在回頭看,我們是在喜悅和挫折的交替中成長的。

  雜草叢生的院子也是舒服的

  星期日:小時候所積累的對大自然的了解,你覺得對你長大後有什麼幫助嗎?

  林為:很實用的幫助也沒有,我覺得就是一種親近。

  星期日:跟自然、跟土地的親近?

  林為:對,在我身上也是一種本能。你看我的院子,好多人都說,怎麼這麼髒啊,草都長得亂七八糟的。我就喜歡這個,而且草裡面都是蟲,我還不準打藥。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如果用水泥鋪得很整齊的話,我覺得不舒服。

  我養的蛐蛐要是第一場就鬥輸了,我就把它扔在這個草叢裡,讓它在這裡叫叫。

  星期日:這些草都是雜草嗎?

  林為:對,雜草叢生。有時候小狗在上面跑跑,也很舒服的。你看那裡稀稀拉拉長了兩棵玉米。我是隨便丟了兩顆種子進去,就長成這樣了,現在已經老了。旁邊爬了一點豇豆,另一邊種的是絲瓜。我要的就是這種感覺。

  星期日:田園式的?

  林為:鄉村的,我特別喜歡生活在農村。

  星期日:你在農村待過嗎?

  林為:我以前在雲南西雙版納插隊的時候,先在農場裡搞宣傳工作。後來當地的教育局向農場要人,我就被調到地方上去,在農村的小學裡教了兩年書,接著又到公社裡的中學教了兩年。

  那個村裡只有這麼一個學校,學校裡就我一個老師。在我之前,沒有一個漢族人待在那裡超過三個月的。我去的那天特別像電影裡的鏡頭,全村的人都出來站在路邊,年紀最大的跑過來感謝我,很激動地說他們祖祖輩輩沒有文化,我是「毛主席派過來的」。然後就殺豬、宰雞歡迎我。

  我去的時候還沒有學校,先是跟他們一起蓋房子,蓋好後,再把他們那些原來讀過兩三年書的人招過來,有的都十七八歲了。開學第一天一下子收到十幾隻雞,他們都抱著雞來上課。

  星期日:是從家裡抱過來送給你?

  林為:對,所以一開始課都沒法上。學生說,第一節課你先不要上,我們幫你蓋雞窩。大家就去砍木頭幫我搭雞窩,搭好了再上課。

  星期日:你說到之前沒有一個漢族人待在那裡超過三個月的,為什麼?

  林為:非常孤獨。只有你一個漢族,其他都是少數民族。語言不通你可以學,但是觀念不一樣,你得適應。完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要融合進去很難。舉一個例子,他請你吃飯,你得有勇氣才能吃得下去。我提到「勇氣」兩個字。那碗雞,腸子是不破開來洗乾淨的,就這樣一段段剪下來,也就是說雞屎也在裡面,那是吃一口就叫你噴的。跟我一起去的人,吃了一口就捂著嘴跑出去了。豬血是生的,豬肝切片拌在裡面,也是生的,撒點鹽讓你吃。這個你做得到嗎?你吃了,就是好,不行的話,他們就另眼相待了。我吃下去了。

  星期日:剛才你說你特別喜歡生活在農村,所以後來生活得不錯?

  林為:是的。那時候我自己養雞、養豬,帶著學生到山裡面開荒,種了一大片玉米。玉米收回來給豬吃,豬吃得很肥,到了年底殺掉,每個學生都分到一份。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 


罕見"肉搏"篇鬥蟋蟀!

#蟋蟀欣賞#獨腿白牙青雙鉤虎牙

壓箱底的寶, 獻給選蟲的朋友(請收藏)

#蟋蟀#名將收藏篇(二)

稀有品種黃眼嵌紅色的蟋蟀

不同量級蟋蟀KO對比,完全不是一種風格 !

#蟋蟀#名將收藏篇(一)

鬥蟋蟀之九路將軍,血染沙場

紫黃蟋蟀大戰,黃麻頭每一口都狠狠的打壓紫大頭

蟋蟀定名經典Ⅵ蟲荒必收藏 !

震驚罕見的黑元帥與紅將軍激烈戰鬥.

中國民間搏戲之一鬥蟋蟀

南胖老師蟲將集錦,錯過是遺憾!

長按二維碼關注,來分享蟋蟀知識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相關焦點

  • 蟋蟀如何定色?介紹一部咱蟲友看得懂用得到的蟋蟀譜!
    在中國的蟋蟀界有位老師就專門研究鬥蟋,尤其對古今蟋蟀譜,對蟋蟀定色體系有著潛心的研究,他就是濟南蟋蟀協會副會長白峰先生,白峰先生的老師就是一代北派宗師——濟南的柏良老先生。柏良老先生今年仙逝,成為鬥蟋界的巨大損失,慶幸的是柏良老先生有了他高度認可的傳人——白峰先生。
  • 我是蟋蟀迷白峰,關於蟋蟀的定色命名、鬥蟋歷史,問我吧!
    我是蟋蟀迷白峰
  • 《商道高手》極端pvp玩家戰力怎麼分配 戰力分配心得分享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篇商道高手極端pvp玩家戰力分配心得,如果也是主玩pvp的小夥伴就來一起看看吧: 本人為極端pvp玩法,說簡單就是只發育前十五人戰力,為了峰會... 商道高手戰力分配上有什麼技巧?
  • 數百年來懸而未決的蟋蟀定色分類問題是如何產生的?
    玩家所見皆不過一兩種,能見到三四種經譜者,已屬絕大機緣。但沒機會通讀古譜,尤其是無緣見到嘉靖本《重刊訂正秋蟲譜》,則很難了解古譜最初的原則及在後世的流變,也很難知道清代以來古譜中的含混之處是如何被逐步放大為充滿矛盾的不同體系的。王世襄先生纂輯《蟋蟀譜集成》實為功德無量之舉。
  •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米法使用心得分享
    18183首頁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米法使用心得分享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米法使用心得分享
  • 《貪婪之秋》新手玩法心得分享
    《貪婪之秋》中有很多的新手玩家,但是對於遊戲都有什麼玩法心得很多玩家就不太清楚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藍背心的胖子」分享的新手玩法心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貪婪之秋》中有很多的新手玩家,但是對於遊戲都有什麼玩法心得很多玩家就不太清楚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
  • 【CSGO分享】元老級玩家的個人心得,遊戲經驗,指南 what's up
    ,主要聊了些個人心得,遊戲經驗,指南,what's up~話不多說,上正文你好,我在微信上看到了CSGO徵稿,我就來發表一下我的個人心得.廢話不多說,接下來進入正文.本人的大部分CSGO時間都是在美國伺服器,和加州社區伺服器度過的.國外玩家大部分很友好,在遊戲的過程中我能學習到現在國外的流行文化.也能交到一些摯友.他們會和你分享自己的遊戲心得.和教你一些遊戲技巧.
  • 多數玩家都會贊同的4000+PUBG心得分享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大家好。
  • 「蟋蟀相公」指誰,鬥蟋蟀被寫進了聊齋
    不過,我倒是覺得,不必給這蟋蟀的叫聲賦予這麼多的含義,我寧願相信,在深夜的草叢裡,那蟋蟀的鳴叫,是它在為自己的愛人,彈奏一曲婉轉動聽的小夜曲。它那平緩抒情的旋律中,不乏豐富而細膩的音符轉折,聞之令人動容。就連杜甫也曾作詩讚之曰:「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草根吟不穩,床下夜相親。」
  • 《時代廣場的蟋蟀》:一隻蟋蟀的自我發現之旅
    柴斯特,一隻來自康涅狄克州草原的蟋蟀,因為一場意外落在了紐約時代廣場地鐵車站的一堆垃圾裡。足足三天,柴斯特獨自縮在灰塵堆裡,不知該如何是好。幸運的是,報攤老闆的兒子瑪利歐發現了它,在瑪利歐父親的幫助下,瑪利歐好不容易說服媽媽收養了柴斯特。隔天,瑪利歐便帶著蟋蟀置辦籠子。在唐人街的一家老舊的店鋪裡,柴斯特聽到老闆馮賽講的關於第一隻蟋蟀的故事。
  • 在杭州市「鬥蟋蟀」儼然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華夏文化、博大精深,在幾千年前,古人就觀察到秋季轉涼、蟋蟀入堂的規律,寫下「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等詩句。在蟋蟀的鳴叫聲裡,有女子織布,遊子思鄉,寫滿了秋之意象,人間苦樂。往後歲月,鬥蟋蟀之風蔚然興起,一隻蟲子的命運就此改變,更加活躍於中國文化歷史舞臺。
  • #玩家探秘# 太陽龍寶寶獲取心得
    7.2.5版本新增的小寵物「太陽龍寶寶」的獲取方式吸引了許多玩家來討論,國外的探秘社區已經發現了如何獲得太陽龍寶寶,並且玩家Kriellya
  • 蟋蟀產地品種匯總
    玉牙青、白頭青背、油黃、白牙青、麥牙青、紫金翅、黃三色、淡青興化:紫麻頭、墨牙青麻頭無錫:青大頭上海市金山:琥珀青、白牙青、白闊翅、墨牙青浦東:淡黃七寶:銅頭鐵背、真青、紅砂青、鐵砂青、鐵彈子#蟋蟀欣賞
  • 蟋蟀牙口小議
    就雄性蟋蟀角鬥特色而言,年少時牙關不硬,即使兇性出眾,亦難取得好的戰績,因為軟與硬相爭,軟牙吃虧,必定敗北。常見有品相出眾的蟋蟀對敵數口即退,退後不服,擇機又上,鬥不幾口又退,退後又上,如是者再三再四。形敗而神不敗,卻終生不能拜將。何也?開鬥過早,軟牙受損,病根一留,終生殘疾。許多難得的好苗子幼年即廢,寧不痛哉!
  • 《泡泡糖忍戰》刷無人機心得分享
    《泡泡糖忍戰》中刷無人機是需要技巧的,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在戰鬥中刷無人機的技巧心得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月某人」分享的刷無人機心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刷無人機心得分享前期在確保不會被搶的前提下,小無人機儘可能和隊友一起吃,這樣S能量的收益會更高。後期大家都滿能量時就無所謂了。看到隊友往無人機這邊跑時可以稍微等一下再打,畢竟小無人機分享S能量的範圍真的很小。
  • 「詩詞鑑賞」古詩文中的蟋蟀,聽!是蟋蟀在鳴叫!
    蟋蟀,又名「促織」,俗稱「蛐蛐」,夏秋季節的夜晚鳴叫不停,曾經是無數騷人墨客吟詠的題材。南朝詩人謝朓的在《秋夜》中曾說:「秋夜促織鳴 南鄰搗衣急」,意思是說秋天來了,天氣一日涼似一日,蟋蟀鳴叫之日,正是趕快織布,縫製寒衣的時候。
  • 天天打波利惡魔波利怎麼過 惡魔波利通關打法心得分享
    接觸過原著作品的玩家想必都十分清楚,惡魔波利這一怪物十分難纏,該作同樣以這一特色將其製作成道場的一道難關。小編今天將為大家帶來天天打波利惡魔波利通關打法心得分享,一起來看看吧。  天天打波利中的惡魔波利攻擊將會以魔法攻擊為主,因此必須把減物理傷害的寵物都換成加魔法抗體的寵物。
  • 《騎馬與砍殺2》NPC搭配心得分享
    《騎馬與砍殺2》中NPC的搭配是很重要的,因為各種功能都要有,但是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NPC應該怎麼搭配,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打啥打」分享的NPC搭配心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來看看吧。NPC搭配心得分享四個職業 軍需官讓自己單 因為軍需官可以加部隊數量 自己練的也快然後就是偵查兵了 就是要偵查高的(必須有)還有醫生、就是醫生高的(必須有)還有一個是流氓、可以增加戰利品
  • 為愛瘦身的林先生沙拉,帶你走進美食元素!
    小SO也不能OUT了,最近走訪了一家叫林先生沙拉美食的,絕對要推薦給大家。沙拉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是五花八門。林先生是個熱愛烹飪的80後,因為老婆愛吃沙拉,說是為了瘦身,正好林先生的媽媽在法國,所以林先生便學了這法國地道的沙拉,除了用本地土雞蛋、甜玉米、紅豆等必備材料,用的配料都是進口的!好,不多說,現在小SO就帶你們走進沙拉美食元素!!
  • 《暗黑血統3》火棍使用心得分享
    《暗黑血統3》中有很多的玩家都比較喜歡使用武器火棍,但是這些玩家都不太清楚火棍到底應該怎麼用,那麼火棍應該怎麼用比較好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早生之華發」分享的火棍使用心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