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雅歌第66篇原創分享
相逢,是一個未拆封的禮物~
——寫於2008年1月5日
蒙羞的大能勇士
《聖經"士師記》11章記載了耶弗他的故事:耶弗是以色列士師年代的住在基列的以色列人,他父親的名字也叫基列。這段記載一上來就說他是一個大能的勇士,雖然他的父親似乎顯赫,但母親卻是妓女,父親妻子的幾個兒子擔心妓女的兒子也要分家產,就趕逐他,他便躲避到別處,有些匪徒和他一同出入,照今天的說法應該成了不良少年。
英明睿智的基列元帥
那個時候基列的以色列人一直被亞捫人欺負,亞捫人常常攻打他們。基列的長老去找到耶弗他,叫他回去做元帥,和亞捫人打仗。耶弗他說:「從前你們不是恨我,趕逐我出離父家嗎?現在你們遭遇急難為何到我這裡來呢?」按記載趕逐他的應該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他衝著基列的長老說這話,或許起初長老也是站在他的那些兄弟一邊的,至少是支持趕逐他的。話雖如此,耶弗他還是在長老的勸說下動心了,但是仍然有些半信半疑地說:「你們叫我回去,與亞捫人爭戰,耶和華把他交給我,我可以做你們的領袖嗎?」既透出不完全信任,也透著不太自信。得到再三的保證後他就回去,做了基列以色列人的領袖。
在開始和亞捫人開戰之前,耶弗他派了兩輪的使者去和亞捫人說理,先試圖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他們之間的爭端:300年前以色列人是否佔了亞捫人土地的問題。亞捫人來攻打以色列人,理由是以色列人300年前佔了他們的地方;耶弗他派人向亞捫人的王耐心地講述了當年以色列人如何如何從埃及出來,在曠野中行進,如何如何地得到耶和華所賜的土地(這段《聖經》記載非常詳細,我的地理一塌糊塗,說不清楚,只好「如何如何」了),總之是從歷史的角度嚴正地申明:以色列人沒有佔亞捫人的土地。還列舉一些和以色列人作對倒黴的那些民族,言辭中有些威脅的口吻,最後還說:「在這300年內,你們為何沒有取回這些地方呢?」意思是:早幹嗎了,現在找什麼茬啊?!
當然亞捫人的王不會聽得進去這些話的,他們一心以為能打贏這場戰爭。
儘管耶弗他避免戰爭的努力未能奏效,在和亞捫人的交涉中他透露的智慧和謀略卻是讓人敬佩,他的領袖風採似乎很難讓人聯想到他卑賤的出身,以及一段不良少年的流蕩經歷。
耶弗他的許願
眼看開展在即,耶弗他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向耶和華許願,他對神說:「你若將亞捫人交在我手中,我從亞捫人那裡平平安安地回來的時候,無論什麼人,先從我家門出來迎接我,就必歸你,我也必將他獻為燔祭。」
為什麼他要如此許願?《聖經》記載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的身上,他就勇敢地經過以色列人的地方,來到了亞捫人的地方,就是說不是被動防禦,而是主動進攻亞捫人,神賜給他勇氣,他就很神氣地來到亞捫人的地界找他們算帳。動手之前,他似乎有些膽怯?似乎有些懷疑耶和華會按他祈求的將亞捫人交在他的手裡,搞不好他就死在亞捫人的地界了。於是他想到和神來個交換條件。(這是我的假設)
這個許願的代價如此之大,是耶弗他所不能承擔的。等他得勝歸來的時候,第一個從家門出來迎接他的卻是他獨生的女兒,《聖經》沒有記載這個女孩的名字,她拿著鼓跳舞出來迎接她親愛的爸爸,而父親不僅沒有上前擁抱她,反而撕裂了衣服,說:「哀哉!我的女兒啊!你使我甚是愁苦,叫我作難了!因為我已經向耶和華開口許願,不能挽回。」
《聖經》這樣記載了後面的事情:
他女兒回答說:「父啊!你既向耶和華開口,就當照你口中所說的向我行,因耶和華已經在仇敵亞捫人身上為你報仇。」又對父親說:「有一件事求你允準;容我去兩個月,與同伴在山上,好哀哭我終為處女。」 耶弗他說:「你去吧!」就容她去兩個月。她便和同伴去了,在山上為她終為處女哀哭。兩月已滿,她回到父親那裡,父親就找所許的願向她行了;女兒終身沒有親近男子。此後以色列中有個規矩,每年以色列的女子去為基列人耶弗他的女兒哀哭四天。
我不知道以色列中今天還有沒有這個規矩,讀到這段經文,我實在為此哀哭。
耶弗他沒有別的孩子,不知道這之後他有沒有孩子。《聖經》記載他後來和以色列的另一支派以法蓮有一場惡戰,照我的看法這是一場骨肉相殘的戰爭,耶弗他似乎失去了先前的敦厚,擊殺了42000以法蓮人。根據《聖經》的記載,耶弗他做了以色列的士師六年就死了,大概女兒死後的六七年。
我一直在想像耶弗他失去女兒後的光景,想像他為女兒的哀哭,以及女兒之死帶給他的影響。
耶弗他會不會認為他失去女兒是因為耶和華的原因呢?會不會因為晚年膝下無子孤獨悽涼而懷恨神呢?會不會因此與耶和華失和呢?當然也許這些想像是沒有什麼根據的。
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設想:假如耶弗他不許願,耶和華會把亞捫人交在他手中嗎?我想一定會的,因為這時,耶和華看以色列人開始悔改,他已經要拯救以色列人。如果以色列人沒有悔改,10個耶弗他的女兒也換不來耶和華把亞捫人交在耶弗他手中。
再有一個假設:耶弗他可以收回他的許願嗎?我想一定是可以的。因為耶和華是慈愛的,他會接納人的錯誤。也就是說,如果耶弗他向耶和華求告,收回他的許願,是完全可能避免這場慘劇的。原本神就沒有向他要過他的女兒。那麼為什麼耶弗他沒有這樣做呢?或許是他的敬虔?或許是他的領袖的面子?說到底他還是覺得要自己來對此負責,是不是也算人的相當的驕傲,甚至自義、自負呢?!或許他按人的邏輯來理解神。
這個過程中耶和華始終是沉默的,沒有根據證明耶弗他的許願是出於聖靈的感動,耶弗他要兌現他的許願時耶和華也沒有出手阻攔。而他曾經出手阻攔過亞伯拉罕獻祭以撒,但這場獻祭是按照他的吩咐行的。耶和華在這場悲劇中的心境是怎麼樣的呢?我相信我會那個遠古的不相識的可愛的無辜受死的女孩哀哭,耶和華的哀痛比遠遠大過我,因為這個女兒的生命是他的創造。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如此哀痛卻沒有出手攔阻,這個常常沉默的自隱的神實在是我們無法測透的,我們只能按照他美善的屬性來信賴他、等候他。
那麼在今天,是不是仍然有一出一出耶弗他的許願在上演呢?按照我們自己的邏輯來理解神?是不是我們仍然常常陷在自說自話裡面?並不用很多的心力去了解去親近這位神。心理學講投射,我們是不是也把我們內心的惡投射在神的身上?是不是我們也覺得為神受苦了?我們強迫自己做一些並非他要求中的事情,覺得這樣可以取悅他,可以在人面前顯示我們的敬虔?
我相耶弗他的許願今天仍然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不斷地上演。
上面的文章是2006年3月24日一篇舊稿,2006年5月29日在芝加哥的藝術博物館,我意外遭遇了「耶弗他的女兒」,是一尊漢白玉的雕像。不經意地被這個美麗而憂傷的少女打動,走近去看說明,是英文的,因為是《聖經》人名,連陪我去的四四也看不懂了,我們倆猜了一陣,我突然明白了是她——耶弗他的女兒,是那個被我輕看了的順從的少女。這個沒有被記載名字的少女靜靜地站在我的面前,她的頭低垂,手裡拿著那個手鼓,身形似乎剛剛在舞蹈中,衣裙還在飄逸。或許雕塑家就是要表現出她在為父親凱旋興高採烈地拿著手鼓跳舞出門迎接,而突然聽到父親的話的那一瞬間。我含淚站在她的面前,我知道這位雕塑家懂得這位少女順從的價值,順服我們的父親,順服我們在天上的父親。人間的父親或許會犯耶弗他的錯誤,也無力拯救女兒遠離死亡,而天上的父親不會犯錯,且能就我們脫離死亡。
望著這位少女,我有些歉疚,我無法再輕看她順服的美意。不是她沒有選擇,所以只好順服,而是她主動選擇了順服。
站在她的身邊,我和她合影。之後又專門為她拍攝了一張。
這一段是我在06年6月的記載。
現在更懂得這個女兒的心真的是極美,也許她根本不懂父親為何要這樣許願,也許她可以抗命,也許她可以逃跑以活命,但是她選擇了犧牲,她愛父親,用自己的生命成全父親的許願。她說:「父啊!你既向耶和華開口,就當照你口中所說的向我行,因耶和華已經在仇敵亞捫人身上為你報仇。」也許生命的意義根本不在乎長短,無論如何這個女兒被記載在《聖經》中,被我們今天讀到。
雅歌的花園
ID:shulawu
人生是一場奇妙的旅行,
相逢是一個未拆封的禮物。
栽種在雅歌的花園裡的花花草草,是一些關乎信仰、心理、人生的坦誠分享,
感謝上帝,在這所花園中賜下我們讀與寫的交匯。
衷心感謝您,所給予的關注與閱讀。
我也期待你留下你神聖的禮物——真實的心聲和感受,
讓我在這擦肩而過的瞬時,看到你那燦爛的回眸一笑!
長按 識別二維碼 加關注
不定期原創更新
喜歡請點讚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祝福
The more we share,The more we 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