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孩"要一杯雞尾酒時,你應該拒絕,而不是與她碰杯。
隨著社會意識的覺醒,很多人會慢慢領悟,在這個世界上,有些錯誤的詭辯本身就如同迷宮的死角,一開始就應該陷入絕望,而非被光明隱藏成陰影。
"戀童癖"就曾是光芒背後的陰影,如今龜縮在迷宮一角,用文學與愛情掩蓋其骯髒齷齪的心理。
提起涉及戀童癖題材的電影,最令人身軀一震的就是《水果硬糖》。
很多觀眾認為這部作品是一把利刃,撕碎了文學的外皮,刺痛了包裹愛情的不堪內心。
相比於《熔爐》《素媛》痛擊社會現實的悲慟,《水果硬糖》多了一絲對抗黑暗的安慰,利用童心的"糖",化作一把"刀"戳破戀童癖給孩童與成年人留下的傷疤。
林奕含的《房思琪初戀樂園》中曾有這樣一段話:
怡婷,你才18歲,你有選擇,你可以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假裝從來沒有小女孩被強暴,假裝思琪不存在,假裝你從未跟另一個人共享奶嘴、鋼琴,假裝世界上沒有精神的癌。你可以假裝世界上只有馬卡龍、手衝咖啡和進口玩具。
這部小說是由一個曾被老師性侵的女生所寫,她將自己靈魂和精神世界都注入這部小說,將所有想說的話和對抗世界的勇氣都融入其中。
而她也曾如上文中所寫,希望假裝自己是與老師相愛,欺騙自己世界一派美好。最終難以抵抗精神世界崩塌,幾年前選擇自殺。
戀童,就是無需解釋的強暴。
它跟隨歲月不斷侵蝕受害者的心靈,從懵懂到慢慢了解,從自以為的安慰到最後的崩潰至極,這種傷害從幼童跟隨到成年,如骨之蛆。
而《水果硬糖》其實是從悲慟中反其道而為之,它反轉了弱者的身份,將一個14歲的女孩詮釋為復仇者,從臺詞到劇情都是對"戀童癖"的一次暴擊。
為何導演大衛·斯雷德想要拍攝反社會常態的"戀童癖"題材?因為他曾看到日本的一則案例,一些女學生在網上搜尋試圖與未成年少女戀愛的男人,隨後將對方約出來進行伏擊。
獵手與獵物的調轉,恰如最快意人心的黑暗童話。
撕碎《洛麗塔》的詩情畫意後,糖中的刀,把把誅心
熒幕前優美而令人心醉的詞語,不過是裹著糖味的毒藥,是"生命之光,慾念之火"的虛偽包裝。
毫無疑問,《洛麗塔》與《水果硬糖》是對立的,即使兩部作品表達的理念一致,也無法掩蓋它們之間在傳遞信念上的扭曲。
《洛麗塔》電影和原著都曾陷入過爭議中,在朦朧浪漫的鏡頭下,似乎一切骯髒的人性都被隱藏。
洛麗塔是個少女,也是個懂得賣弄身體揮霍美好的姑娘,將父愛的缺失演變為一次次試探和勾引。
漢伯特是個優雅紳士的男性,也是個因為失去童年女友而心生扭曲的男人,難以拒絕病態的關係最後淪為殺人犯。
到底應該怪罪洛麗塔的勾引,還是痛斥的漢伯特的錯誤,《水果硬糖》給出正確的答案。
相比於《洛麗塔》的詩情畫意,《水果硬糖》既直接又現實,碾碎一切掩蓋在美麗下的淫亂和正直。
電影的開端,是經典的網聊。一個暗戳戳的用話語勾引,說自己足夠成熟。一個悄悄的奉承,滿足對方偽裝的成年感,並時不時拋出一段誘惑的黃段子,令人遐想。
這部電影只有100萬的拍攝費用,從主演到拍攝都中庸無噱頭。然而在上映後卻拿到非常優越的成績,這離不開導演對電影細節的構思。
網絡聊天+語言勾引足以踏入現實,而後面的正經英俊的男主與甜美如小紅帽般的女孩,更令人深思。
在網絡最陰暗的角落,到底藏著什麼樣的人心?同時這部電影最讓人稱讚的就是細節與臺詞,如旋渦般讓人輕鬆陷入。
隨後女孩海莉與攝影師傑夫約好了於咖啡館見面,她穿著紅色的外套,留著呆萌捲曲的短髮,心醉的大眼似湖水讓人沉浸其中。
偽狼的誘惑傑夫是個英俊又穿著有品味的攝影師,他會迎合海莉的喜好再買兩塊巧克力蛋糕,會認真猜測海莉的喜好。他似乎像個成熟的兄長,又像個充滿男人味的伴侶。
早到的海莉品嘗蛋糕將奶油留在嘴唇上時,傑夫會一本正經的抹去奶油,並注視著她,將奶油吃進嘴裡,讓海莉臉上飛霞。
甚至兩人還在不經意間訴說情話,海莉詢問他:有什麼值得你等待?傑夫:我得等你四年啊。
紅帽的勾引海莉性格非常複雜,時而如女孩般羞澀,時而如成年女性般充滿誘惑力。她會抱怨父親的課程單調,會詢問傑夫的攝影工作如何。
而更刺激的是,她在廁所換剛買好的T恤時,聽到傑夫調笑她的年齡。她忽然拉開門給傑夫展示身材,讓傑夫驚呼:你再這樣逼我,我會瘋。
短短的十幾分鐘兩人不斷試探,如成年人般交鋒,探究對方對這場約會的心理如何。
在看似公平的交談裡,在偽裝的浪漫腳背親吻中,展現的是女孩扭曲的成年價值觀,和攝影師在優雅下的齷齪。
心理戰役《頭疼欲裂》(戀童癖電影)中曾表達出這樣一個價值觀,戀童癖的確是一種病,他們無法抑制自己的欲望。但是當他們尋求心理幫助,不斷克制自己時,何嘗不是救贖?
傑夫就是如此,他因遭遇童年暴行導致心理扭曲,但這不是他偽裝和安慰自己戀童的最佳理由。世人不曾抨擊你試圖矯正自己的心理,只是抨擊你滿口道德倫理還墮落的行為。
而傑夫是如何偽裝自己的?又是如何用教科書般的演技詮釋社會現實的?我們來分析下兩人的對峙。
海莉發現傑夫家中的牆上掛滿了少女的照片,於是詢問傑夫。傑夫回應:美麗的照片能讓女模特知道我的能力。
多么正經的人設和令人信服的話語?而現實中又有多少利用完美的外形和成熟的心理的偽君子?
然而痛擊一觸即發,傑夫喝了水後開始頭暈,一醒來卻發現自己被綁在椅子上。
他的心理變化分為三個歷程,從樂觀到平靜再到崩潰。兩人對峙於道德上鋒芒畢露,一不小心就會踏入敵人的陷阱。
傑夫最開始認為這是小情趣,於是他和海莉不停的開玩笑,因為在他眼中海莉還是個單純無害的女孩。
而後開始平靜對峙,當海莉提出:房子裡到處掛滿半裸的少女。
他意識到這是有預謀的綁架,於是他從職業和人品上為自己辯解。他解釋自己是個敬業的攝影師,並自信的看著海莉搜尋房子,不擔憂她找到半點證據。
甚至提出自己曾為自然拍照,走過險境也做過有理想的人。
然而在海莉找到一把手槍和提出:電腦裡有刪除下載的痕跡,你一定有時。他的偽裝開始崩裂,小心翼翼的提出讓海莉離開,他不會報警也不會報復,一切都會過去。
隨著劇情深入,傑夫的成年人思維非常值得深思。從困境中利用優越經歷為自己洗白,在知道對方的不善後以原諒態度勸慰。兩人的針鋒相對就是一場心理戰役,誰先露怯就會一敗塗地。
世俗反擊這部電影擁有非常犀利的臺詞,似乎導演借海莉之口,抨擊戀童癖的詭辯論。
"那些戀童癖會說:她好性感,她自找的。她只是生理上是個女孩,舉止已經是個女人了。"
"我是你見過的,摸過的,傷過的,殺掉的每個小女孩"
當《洛麗塔》部分觀眾將這場扭曲的愛推給14歲的洛麗塔時,《水果硬糖》已經做出最好的反擊。
一場孩童視角下的報復:留給正義
為何這部電影讓無數觀眾一抖?
因為當海莉找到暗格,發現無數赤裸的女孩照片時,她就為這個男人設定好結局了。
海莉打暈掙扎的傑夫,決定為他做閹割。
傑夫痛苦掙扎,悲憤怒斥,最後大哭求饒。
似乎將傳統戀童癖電影中的劇情反轉,他成了"受害者"。
獵物與獵手的反轉,讓黑暗以突破式的展現在觀眾面前。傑夫的悲,也是所有孩童的悲。他的虛偽,也是所有受害者對自己最痛恨的自責。
但是當他掙脫繩索時,卻意外發現自己沒有被傷害,只是被架子夾住。這一切都是海莉的心理戰,一場可怕的玩笑和恐嚇。
兩人於屋頂對峙時,又是一場心理上的對抗。傑夫試圖殺死海莉,而海莉卻輕描淡寫的告訴傑夫,她已經通知了傑夫最愛的初戀女友,如果傑夫試圖用暴力,她會脫去衣服讓傑夫噁心的心理曝光。
而如果傑夫選擇自殺,她會為他隱藏好一切。
傑夫最終選擇自殺,但是繩索根本不足以勒死傑夫,同時海莉一笑:當然我也可能不做(不為傑夫處理戀童罪證)。
她是捕獸夾上令人誘惑的糖果,因為好友的消失成為戀童癖的報復者,她天真無邪卻又能拿起尖刀,她冷靜殘忍也能用孩童玩笑戲耍成年人。
正義從不會遲到,美好也不具有偽裝一切的完備性,正如《唐2》中所說:當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注視著你。
水果硬糖到底想表達什麼?
所有弱者都有強大的希望,所有強者不應以心理的扭曲為藉口傷害他人。
懵懂時:女孩可能會想要一杯酒,渴望你與她碰杯。成熟時:她希望你當時可以拒絕她,給她一次新的、充滿光芒的機會。
但無論如何,請留給正義和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