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你的心上人,會身披土豆餅,腳踩棉花糖,手持烤肉大雞腿找到你,你要等!
本文章由碧油煎出嫩黃深獨家發布,希望小夥伴們會喜歡~
好像去越南之前,從來沒有在北京吃過越南菜,對傳說中作為越南最重要主食的「越南牛肉河粉」也沒有任何概念不就是一碗河粉加上幾片牛肉,再加幾片薄荷葉嗎,能好吃到哪去呢?中國的各種河粉還不夠豐富多彩嗎?桂林的、成都的、貴州的、廣東的哪個不是河粉之鄉,怎麼偏偏一個越南河粉就享譽世界了呢?第一腳踏上河內地界,身處冬雨綿綿的三十六行老街,等待即將開演的水上木偶劇時,我在一家看起來炊煙嫋嫋、十分溫暖的半露天店鋪坐下來,準備用一碗牛肉河粉填飽肚子,順便舒緩一下連日奔波的疲勞。這家經營粥粉面飯的小食鋪與在中國南方許多城市能夠見到的一模一樣。
只是一間簡單搭起來的鐵皮棚子,裡面幾張破舊的桌椅,爐灶上熱氣騰騰煮麵炒菜的鍋就擺在臨近道路的一邊,飄著香氣,勾引著路人的胃口。從這裡步行不到五分鐘,就能看到寬闊的還劍湖水面地理位置不錯。牆上釘著一個碩大的牌子,藍底紅字,上面分門別類地用越南語和英文標示著各種食物。寫在前面的是越南語的菜名,外國人當然是不會念的,幸好後邊跟著就有英文解釋,比如牛肉湯河粉,英文就是「rice noodle soup with beef」。其實在這樣的小店也沒有太多選擇,大都是些用來飽腹的主食,比如炒飯、炒麵、拌麵、湯粉等。因為添加的輔料不同,又分成雞肉炒飯、海鮮炒麵、素拌麵、牛肉河粉等,幾樣主副食來回組合,與國內的成都小吃差不多。一碗冒著熱氣的牛肉河粉端到面前時,我真真首先咽了一下口水。早上還在南寧街頭擠公交車去跨國巴士站,中午只在關口附近的小店吃過一隻雞腿,面對眼前這麼一碗湯粉。
又是在陰冷的雨中很想搓搓手,開始一頓美餐,儘管只是一碗河粉而已。一口湯先入口的時候,我疲憊的表情在這種別開生面的味覺體驗中徹底地融化、消逝了第一次與越南河粉的親密接觸,帶給我的是一種微甜、潤澤、清新的滋味,與國內各類燉湯以鹹鮮為主不同的是,他們對香料和甜味的運用,給了湯汁更豐富、美妙的層次。由此判斷廣式煲湯利用食材的天然滋味造就的鮮甜,如果再加入一些甜度,可能會創造出更優秀的味道。這樣的方法在所有東南亞菜當中都有體現,比如新加坡肉骨茶中需要加入冰糖,或者泰國冬陰功湯中的椰奶,還有菲律賓SINIGANG中的酸甜羅望子果。吃越南河粉的時候,店家通常還會附送一碟新鮮蔬菜,裡面可能會有一些生的豆芽菜、幾片薄荷葉或九層塔,還會有四分之一個綠檸檬。不要小看這幾樣東西,趁湯粉還熱的時候,趕緊加入蔬菜,並擠些檸檬汁在湯裡,面前的河粉會馬上散發出一種東南亞特有的氣味和風情。
那是香草與檸檬汁混合的獨特香氣,能夠將你的整個情緒都調動起來。自從掉入越南河粉的無底深淵,就仿佛身上多了一個定期發作的頑疾,一段時間不去吃上一碗,就心裡癢得很。也難怪,亞洲人素來對湯湯水水的面線有著執拗的情結,華人又尤為如此。這個夏天在加拿大西岸的旅行,讓我發現這裡除了遍地的壽司店之外,最多的就是越南河粉店了。通常店家的招牌就是大大的「越南牛肉河粉」,而沒有什麼「越南菜」的概念。店裡的裝潢沒有統一的模式,有的是法式遺風的紅木緞帶,有的則是完全現代簡約風格的西餐風,有的更是像快餐店一樣只有簡單的桌椅板凳。
牛肉河粉通常被印在菜單的第一欄,選擇頗多牛丸粉、牛肉粉、牛筋粉、牛肚粉或者招牌大雜燴,循環搭配竟然也有十幾項之多。接下來還有拌米粉,這也是十分有特點的一種吃法——將極細的米粉撈乾,上面鋪上剛剛烤好的雞肉串、牛排等,吃時淋上秘制酸甜魚露汁,酸甜可口且分量很足是幹撈粉中極受歡迎的一種。再下來其他特色米粉中的「順化豬手瀨湯粉」是不能錯過的,濃濃的深色紅燴湯汁中帶些辣味,裡面還埋著幾塊胖豬手,是我的最愛,也是許多店家在報紙廣告中必然會提到的一款經典米粉。最後可能會有一些小點心和甜品,比如越南春卷、椰汁三色冰等,如果胃口足夠大也可以考慮。美味儘量不要錯過!
編輯:碧油煎出嫩黃深/審稿: 歐陽倩。本文章為百家號作者獨家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如有發現必追究其責任,【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