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近中年,身邊朋友大多父母年齡相仿,類似的事情,真是屢見不鮮。常有朋友找我討主意,因為很多人都是不滿足老人心裡不過意,滿足了呢,又明知是全套,破財不說,自己心裡也不爽。
我的想法大致是這樣:
首先呢,給予必要引導的基礎上,在無關大礙的事情上,允許老人吃點小虧,相對來說更容易讓他們接受子女的意見。
老人接觸社會比較片面,實效性也不那麼快,所以一些在咱們看來不靠譜的事情,被他們乍看到,容易興致勃勃。
我爸就曾跟我說,你別給我買那個血糖儀了,電視廣告裡,掃二維碼十塊錢就能買一個。
我並不埋怨他,只是跟他說,不要輕信這些連成本都不夠的宣傳。他堅持要買個試試,我就隨他,零零碎碎十塊肯定搞不定,最後花個百十塊買回來的東西,必然也好不到哪兒去。
此時我給他買個正規大品牌,大幾百塊,各方面都精緻準確,最重要的是,同樣是針頭,哪個扎得疼,哪個不好用,一試便知。
相比起你非要執拗地勸阻他們,這樣的結果更有說服力。那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都不會再輕信掃個碼白菜價買原本應該是豬肉價的東西。
其次呢,對於不容易勸阻的老人,在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配合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哪怕是受騙。如果超出負擔預期,再尋找曲線救國的方案。畢竟,你要的是父母的開心與健康,而不是對立和添堵。
比如開頭我的那個閨蜜,我就覺得她心態特別好。她說父母隔三差五得來上這麼一輪,但難得的是,二老自己心情愉悅,樂在其中,她也就樂得配合了。
她說我專門給父母報個豪華團國外玩,他們束手束腳到處不自在,又心疼我多花錢。還不如這樣,他們覺得無比划算,還認為給我和嫂子囤了保養品。這麼比起來,我不但省了錢,還孝順了父母,怎麼想都划算。
最後呢,還是要相信,多數老人還是有自己的判斷和自我保護手段。
我一個同事的父親,在公園遇見充500塊話費就送個大手機的「好事」,結果手機拿回來根本不能用。
當天折返,人家不肯給退,給換了個新手機,回來依然是慢得發指。
轉天去,那夥人竟然還在,老人充分發揮自己在手術臺上經歷「血雨腥風」數輪的優勢,當眾亮出數個結疤的刀口,並告知再不給退就當場昏倒,嚇得人家趕緊給退了。老人像戰傷上得勝歸來的將軍一樣就回家了,逢人便說,誰也別想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