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們中國非常著名的一位教育家、思想家,在世界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孔子的儒家思想是此後上千年時間裡中國的主流文化,因此也遺留下來了非常多的經典語錄,並由此衍生出了很多成語。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跟孔子有關的10個成語,裡面表達了孔子怎樣的思想呢?
見賢思齊
這是孔子的名句演化而來的成語,原意是告誡自己遇到某個方面比自己好的人,就應該去學習對方的長處,爭取可以做到一樣好。遇到某個地方做得比自己差的人,就應該總結對方失敗的原因,看看自己有沒有出現同樣的問題。孔子是要告誡我們首先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其次要對自己嚴格要求,時刻自我監督。
巧言令色
孔子的原句是「巧言令色鮮矣仁」。巧言令色原先是指好看,言辭好聽的人,後來逐漸就連後面「鮮矣仁」的意思吸收了過來,變成了花言巧語迷惑別人的意思。孔子是要告誡我們自己要杜絕這樣的情況,還要遠離這樣的人。
舉一反三
這個成語有一個小故事:孔子有一天給自己的學生講課說,如果我給你們講了一個知識。你們不能靈活地想到其他三個相關的知識。我就不會教你們了。後來這個故事就變成了「舉一反三」。孔子是要告誡我們學習和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多思考,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
有教無類
孔子認為教育部應該分為三六九等,對每個人都應該是平均的。這其實是現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小編本身支教過一年半,對於山區的教育問題還是深有感觸的,當地的教育資源比起城鎮差得太遠了。孔子在當年就已經想到了這樣的問題,確實不愧是大聖人。
後生可畏
這個詞也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典故:孔子遊歷期間在路邊休息,看到兩個小孩在打鬧,另一個小孩在一邊玩沙土。孔子問站在一邊的小孩:「你為什麼不去一起玩呢?」小孩回答說:「打鬧有可能受傷,就算不受傷也可能撕壞衣服,我當然不跟他們一起玩」過了一會兒,孔子要離開了,卻發現小孩用沙土築起了一座城堡,擋在了路上。孔子讓小孩讓開。小孩卻說:從來只有馬車繞城走,哪有城躲著馬車呢?孔子就稱讚說「我現在才知道如今小孩子都這麼厲害了。」孔子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再有能力,也可能遇到某個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不要輕視別人,也不要忘記自己的提高。
韋編三絕
孔子在看《易經》的時候,感覺非常有深度,自己能學到很多,就一遍又一遍地讀。把穿竹簡的繩子都磨斷了三次。如今我們用這個詞來形容某人認真刻苦。孔子是要告誡我們不管做什麼事,只要是對的,就應該持之以恆。
誨人不倦
這個成語是指不知疲倦地指導別人。孔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一生培養了很多的徒弟,是老師的始祖、典範。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是老師,但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在能幫助別人的時候,就不要藏著掖著。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句話非常經典,也是一個成語。這句話表面上是說自己不想幹的事,就不要讓別人去做。但這只是字面的意思,我們又怎麼知道對方不想做呢?孔子其實是想通過這句話傳遞給我們一種平等的思想,在待人接物的時候,都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一下,而不是自己想當然地替被人做決定。
三人行,必有我師
小學的時候我們就學過這句話,它其實也是一個成語。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孔子就是想告訴我們虛心好學,對方可能九個方面都不如你,但是有一個方面比你強,那就應該向對方學習。虛心使人進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是孔子在回答子貢的疑問時的一段話。孔子當時舉的例子是說要想為國家做貢獻,首先就要結交士大夫階級,要提升自己的地位。雖然看起來像是在教人追逐名利。但實際上,孔子是告訴我們做事情之前不要把事情想得過於簡單,要考慮周全,準備妥當,才能事半功倍。
以上就是中國的成語中跟孔子有關的10個,裡面滿滿的都是為人處世的道理。看到這裡的小夥伴們,小編相信你們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如果可以做到上面這些,對你們這一輩子都是有好處的。你們還知道什麼孔子的名言警句成語嗎?留言告訴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