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求職者簡歷廉價倒賣現象引起了廣泛關注。記者調查發現,從簡歷收集到簡歷倒賣,甚至買賣求職平臺的帳號,造假營業執照、對公帳號,一套完整的黑色產業鏈覆蓋求職者和招聘單位。
黑色交易陰影籠罩下,求職者發布求職簡歷後,頻繁受到騷擾,甚至被不良招聘者邀約面試,被坑騙,不是罕見事。
發布求職簡歷後,幾分鐘內就有一個騷擾電話
今年4月,阿成(化名)在58同城上投了一份兼職簡歷,在那之後,騷擾電話頻繁打來。他出示的通話記錄顯示,這些騷擾電話來自全國各地,幾乎每隔幾分鐘,就有一個電話呼入。「平臺不保護我們的個人信息的嗎?也不給個解釋,客服也沒人理!」
有的求職者接到一些所謂「招聘方」的電話後,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走進「套路」。來自長沙的張強(化名)表示,自己今年9月,自己曾在58同城發布簡歷求職。結果被一個名為長沙菁尚健身服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聯繫上了,稱2000-3000元包吃包住,他決定去面試。「一開始說應聘,後說參加培訓提升自己,獲得資格證,以後工資獲得的收入會提高很多,發展起來也會更好。」張強說。因為他沒錢,工作人員便推薦他使用分期付款,籤訂了17980元的健身教練培訓協議。工作人員用他的手機操作,當場給他申請了7980元債權擔保,12個月還款,共還款9033.36元。
張強發現事情不對,要求次日再交剩下的1萬元。回到家和家人分析後,張強才回過神來:「該機構工作人員以招聘工作的名義,後又變成了培訓,並且引導貸款,我很氣憤。」經過一番溝通,2個月後,張強獲得退款。
小莉(化名)在58同城上投遞求職簡歷後,接到電話,對方以「58招聘方」的名義向她發出面試邀請。面試後,小莉被要求繳納428元的「建立工作檔案」費用,之後她再也沒有接到安排工作的電話。小莉再去這家招聘公司,發現已經大門緊閉。「由於58同城沒有保護好求職者應聘信息,導致騙子了解並得到我的求職方向和聯繫方式等等信息,利用這一點來對我進行金錢上的欺騙。」
還有人在招聘平臺尋找兼職工作,結果被騙。朱曉(化名)表示,自己在智聯招聘上找兼職工作,添加了一個名為「百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招聘單位的聯繫方式。聯繫上後,對方以工作為由,讓她下載IS語音和「默往」APP,並要求她交入職費330元和保證金500元。交錢後,朱曉發現這家公司提供的工作就是「刷單」,如抖音快手的點讚、掃碼投票,一單2元;還有掛機、寫影評等,直播間掛機5元一小時。
0.8元可以買到一手簡歷
招聘平臺何以成為各種不良公司頻繁騷擾、招聘刷單等不合法職位,甚至直接坑錢的溫床?記者調查發現,泛濫的簡歷售賣、帳號買賣,為不良公司提供了土壤。
要找到一個簡歷或帳號的賣家可謂輕而易舉。12月12日,記者在QQ群搜索欄輸入「簡歷」關鍵詞,找到眾多簡歷聊天群,有的聊天群直接以「智聯招聘」「58同城」「BOSS直聘」等命名。這些群大多沒有門檻,直接入群即可。
有人直接賣簡歷。一位簡歷賣家告訴記者,實時的一手簡歷2.5元一份,100份起賣,每天可以出1000份。「我們的簡歷主要來自58同城,電話打通的概率20%以上。」
一個名為「對公過企業環境」的賣家價格更為便宜,0.8元就可以買一份實時簡歷,並且可以指定行業、區域、年齡。「都是一手的,實時的,150個起批發。如果遇到電話打不通、停機、空號,支持更換。」這位賣家告訴記者,也可以購買提取簡歷的軟體,月卡450元,季卡1200元,可以自己去求職平臺抓取簡歷。「這種並不違規,只是快捷下載簡歷,沒有風險的。」
還有人出售各大招聘平臺的招聘方帳號。在一個取諧音名的「質廉招聘本群禁打廣告」群裡,不斷有人發布帳號買買消息,比如「出售企業認證成品號」「58自動發帖器,多種功能應有盡有」。記者聯繫上一名發布了帳號買賣消息的賣家。這位賣家告訴記者,自己出智聯招聘的帳號,350元一個,可以發帖500個,發100個微聊,「可以發全國各地帖,瀏覽量較高,有人會投帖,有人會找你私聊,一個黃金帳號可以獲得50個魚(轉化)。」
一個名為「人力資源蘇經理」的賣家邀請記者進入群聊,在這個群裡,群主表示,可以出售各招聘平臺的招聘帳號、在職證明、營業執照等。一個名為「A-出售成品號」的賣家告訴記者,如果要上求職平臺註冊一個企業帳號用於招聘,需要營業執照、對公帳戶、人臉認證、環境認證等資料才能進行註冊。可以單獨買,如營業執照40元一個,也可以打包購買,也就是一個完整的帳號,智聯招聘普通號50元,白銀號270元。
記者注意到,在這些群裡,一些出售帳號、簡歷的賣家,自己還招人做兼職來註冊招聘網站帳號以獲取簡歷,有的提供在線接單、引流的兼職。
購買這些虛假的帳號發招聘消息是否會被平臺查出?一個名為「智聯客服專員」的賣家告訴記者,「這些號我們已經在平臺上做過認證了,你直接拿到帳號去發帖,直接等著收簡歷就行。能否收到簡歷和你發布的職位和城市有關,北上廣地區,文員職位,比較熱門。」她告訴記者,用這些帳號收簡歷有技巧,「如果涉及到敏感詞,你的帳號容易被封。」具體如何避免被封,賣家表示買了帳號就會教記者一些訣竅。
律師:平臺有義務對招聘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審查
對於這些買賣簡歷、帳號、建立提取軟體的現象,智聯招聘客服表示,應聘者可將倒賣簡歷信息的QQ群及倒賣者信息等,通過郵箱提交給平臺,他們會把這一情況反饋給法務、技術等部門處理。
在黑貓投訴平臺,對於58同城招聘的投訴較多。12月14日,記者與58同城負責招聘領域的公關取得了聯繫。對於記者提出的「招聘平臺如何對進駐的招聘單位進行身份真實性、發布職位的合法性進行審核與監督,如何保護求職者信息安全」問題,58同城招聘方面的公關表示,記者須提供投訴人的聯繫方式,平臺進行核實才會回復記者上述問題。當記者表示,簡歷安全、招聘方審核是公眾關注話題,對方依舊沒有對上述問題進行回復。
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律師易旭表示,不法分子利用招聘平臺管理漏洞註冊帳號,通過審核發布虛假招聘信息以收集簡歷後進行倒賣;利用招聘平臺技術漏洞,直接盜取用戶簡歷信息後倒賣,這兩種情況都涉嫌非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如果是生成營業執照或利用營業執照非法獲利,則可能構成刑法第280條所述的偽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罪,量刑方面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根據2019年7月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公布的一則裁判文書顯示,三名被告人於2017年10月-12月間,僱傭他人使用化名通過58同城等網站發布虛假招聘信息,並以收取"食宿費"、"保證金"等名義騙取前來應聘的被害人錢款,涉案金額共計人民幣280572元。
易旭表示,平臺有義務對招聘信息的真實性進行審查,並保證用戶的信息和隱私。針對用戶信息的洩露,平臺要承擔行政責任,由監管部門進行處罰。一般包括責令改正罰款等;另外平臺也應向信息被洩露的用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用戶能夠證明它因此造成損失的話,這個平臺就應當因沒有盡到信息安全保障義務,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單一用戶無法收集到足夠證據,又確實發生了大量用戶信息的洩露,此類情況可以由檢察院依法提起公益訴訟。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