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請點上方↑↑↑音樂時光一鍵免費關注
《音樂時光》最受歡迎的治癒系音樂平臺
周日早上九點多和老公一起到老家的,大門緊鎖,家前屋後都不見婆婆人。
正茫然,忽遇見從街上買菜回來的鄰居盧姐:「你婆婆說不定又去砍柴禾了,昨天傍晚我見她背著砍好的一捆蘆柴回家的,你們到北溝塘邊去找找吧!」
砍柴禾?聽到盧姐的提醒,我的心不禁一顫,老公則更生氣:「你說這老太太,都80歲的人了,外面冷風嗖嗖的,不呆家裡被窩裡暖和暖和,一大早去砍什麼柴禾,不小心摔了,有個三長兩短的,我們兄妹幾個還真不好向親友們交代呢。」「不怨了,不怨了,先去看看找到她再說吧!」我催促著老公。
果不出盧姐所料,在離北溝塘幾百米遠處,我們便看見瘦弱的婆婆拿著把鐮刀正在溝坎上一根根的砍蘆柴呢,每砍好幾根,她都像寶貝似的,把它送上岸,再小心翼翼地探到溝坎上,見她顫顫巍巍的,我老遠就喊了起來:「媽媽,不要砍了,家裡電飯煲、煤氣灶都現成的,您知道您這樣上上下下的有多危險啊?」
婆婆循聲抬起頭,見我們回來了,滿是皺紋的臉上迅即溢滿了笑:「快了,快了,這溝塘就這麼大,不會有什麼危險的,就權當我出來活動活動筋骨吧!」婆婆一副不以為然的樣子,似乎並未在意我們的擔心。「媽媽,大冷天的您不在屋裡,非得來砍這個柴禾,您這樣讓您的兒女們在外工作能安心嗎?」老公哽咽著說這話的時候搶下了婆婆手上的鐮刀。
老公兄妹四個,公公病逝的時候,大哥剛成家另過不久。50出頭就守寡的婆婆起早貪黑種田、養豬、養蠶,供老公他們兄妹仨讀完高中,供二哥念完了大學,並先後將他們花花堂堂地成了家、出了嫁,可謂含辛茹苦。
婆婆名下有三畝田,念她年紀大了,幾年前我們便強烈要求她把田地轉租給他人耕種,可她非但不肯,還執意要長棉花。別的不說,單就這冬天拔棉花秸稈吧,北風呼呼的,地又上著凍,即便把手勉強伸出來,拔根秸稈也要好大的力呢,可婆婆從春天的制缽、落種、夏天的打藥、除草到秋天的撿拾、曬賣,都料理的妥妥帖帖的,冬天用她特製的工具拔棉花秸稈,根本不讓我們插手。
平日回家,婆婆都用棉花秸稈當柴禾在家裡的土灶上燒飯、做菜給我們吃,她燒的土膘,紅燒肉都是我們的最愛,土灶鍋塘火旺,掌勺的婆婆又能將菜在鍋裡的時間拿捏的恰到好處,出鍋時色香味俱全,一盤菜端上桌沒多久就會被我們「一掃光」。看到我們一大家人吃的那開心樣,婆婆樂得眼都咪成了一條縫。
去年村裡土地統一流轉了,我們知道婆婆內心十分不舍,但婆婆是開明的,樂善好施、顧全大局是她一輩子的為人處世風格,她帶頭在轉讓協議上簽了字。其實更高興的還是我們幾房兒女,因婆婆拿點農田轉租費和養老金,終於能心安理得地在老家安享晚年了,我們還特地給她吃了定心丸:「不種田沒柴禾燒了,電費由我們交,煤氣由我們買,您啥也不用擔心,只管用電飯煲、煤氣灶把飯菜燒好,吃飽,注意好安全就行了。」
記得婆婆當時是很爽快地答應我們的,可她今天竟然又冒著嚴寒來這裡割柴禾了,而且直到老公把這小溝塘裡的蘆柴都割完了,她才肯回家。看著扛在我和老公肩上的兩大捆蘆柴,她樂呵呵地對我說:「鳳兒,家裡雜物間裡大大小小像這樣的柴禾已有10多捆了,今年過年你們回家肯定能吃上我用土灶給你們燒的飯,做的菜啦!」
怪不得當年婆婆執意要長棉花、現在不顧安危地來砍柴禾,原來是要確保過年我們回家能吃上她用土灶燒的飯和菜啊!
婆婆樂不可支,而此時的我卻淚如泉湧,我甚至想立馬放下柴禾,先給婆婆一個溫情的擁抱,繼而對她說:「媽媽,您老人家從今往後就別再煞費苦心的到處找、砍柴禾了,我們每次回家,並不在乎吃什麼,更不會在乎您的飯菜是用什麼灶燒出來的,因為您在,家就在,您健康、平安,我們在外的兒孫們才會心安啊!」
李霞,網名:鳳兒有約,微信號:823166058,江蘇大豐供電公司農電工,鹽城市作家協會會員,近百篇散文、隨筆見諸於行業內外多家報刊、雜誌和微信平臺,願用音樂時光結交更多的文友,積極傳播正能量,力做一位能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身邊美的人!
1、如果你有好的樂曲,深深觸動到你靈魂的樂曲,請推薦給我。或者,你寫了一篇得意的音樂欣賞文章,歡迎投稿!
2、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音樂時光的支持,每天堅持分享音樂時光的朋友,可以加入音樂時光VIP粉絲群。
3、主編微信號:15301365773(歡迎添加,備註「音樂」)
作者:曾浩珉(3005378),企業家,音樂愛好者,立志過有趣、有料、有用的人生,發願為幫助人們活得平靜而喜悅而盡微薄之力,公眾號:天籟之音。音樂時光經授權發布本文。
音樂時光
微信號:yinyuesg
新世紀 | 治癒系 | 輕音樂 |能量 | 冥想
在這裡,耳朵成了靈魂與天地宇宙溝通的唯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