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2》已經在錄製了,在節目裡黃曉明和前任李菲兒同臺,這對昔日愛侶再次同框,一部分粉絲爆哭尖叫,另一邊楊穎的粉絲大喊「叉出去」。
但無論如何,節目流量真實地爆炸了。
李菲兒一聲「曉明哥」,現場粉絲說甜度爆表,堪稱胰島素合作商家。
而這時候,大家都忘了,黃曉明和Angelababy可還沒離婚啊。
好久沒有任何互動的夫妻,明裡暗裡都是各種較勁、面和心不和。
於是Angelababy楊穎先下手為強,發了一條信息量巨大的微博。
言辭之間楚楚可憐,又透露出些許委屈與疏離,看完想站她:
這條微博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她先聲奪人掌握了輿論主動權,等更大的危機來臨時,群眾已經有了心理預設。
到時候,《浪姐》的播出讓黃曉明和李菲兒同臺了,粉絲肯定會翻出當年三人的陳年往事,到時候她又得被罵「小三」。
但如果先發制人,揪出三角戀裡隱身的黃曉明,那槍口就不會對準她了。
黃曉明應聲而動,看完楊穎的微博思考了五分鐘,覺得沒辦法硬剛。
團隊借坡下驢利用他的霸總人設,反向操作開啟了護妻模式,正面回應baby不是小三,假裝看不懂楊穎的綿裡藏針。
那到底他出沒出軌,也沒說。
那他們離沒離婚,也沒說。
他還楚楚可憐,讓大家不要傷害他的家人,仿佛他沒有周旋於兩個女人之間引起戰爭一樣。
明星們秀恩愛也好,撕逼也罷,都是目的明確的公關,都有利益。
而我們吃瓜群眾,都是楊穎黃曉明的流量工具人。
而這裡面最大的破綻,是楊穎和黃曉明發博的時間間隔,只有16分鐘。
楊穎發完微博,黃曉明只用了16分鐘就能字字句句、洋洋灑灑,甚至指名點姓的帶上節目,邏輯清晰、聲情並茂的轉移矛盾,這反應能力世界上有幾個人能做到?
我猜沒有人。
很多網友說,其實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事情根本沒有那麼簡單。
仔細看楊穎的履歷,她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標籤就是「摳圖」、「跑男」、「黃曉明妻子」。
在爆紅的這些年裡,她都在努力切割「黃曉明妻子」這個標籤,公眾場合也不太願意提到黃曉明。
比如在《奇遇人生》裡立獨立女性的人設。
結果又只是做做樣子,怕苦怕累還耽誤節目進度,全程雞湯,談自己成名的不易:
主動說不甘心大家提到她就說她是黃曉明的妻子:
但這些空洞的說教大家完全不認,立人設失敗。
這裡是真的服氣,感覺她完全沒有正視觀眾的智商。
和黃曉明切割不成功,而摳圖、為人詬病的演技,幾乎已經堵死了她的影視之路。加上沒有黃曉明的資源加持,她整個2020年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一整年除了小成本網劇《摩天大樓》,也沒什麼別的作品被看見,甚至跑男也越來越少人看了。
和黃鬧僵之後,她進入了一個很焦躁的瓶頸期,暫時沒有突破點。要怎麼打破這個局面呢?
有網友說,既然大眾都在討論他倆已經離婚,那不如再炒一次冷飯,激化矛盾。
有很多網友猜測,這沒準是一個多方合作的營銷事件。
楊穎要擺脫「黃曉明妻子」標籤、要轉型,節目組要破圈、要流量,而黃曉明只需要鞏固一下寵妻人設就能三方共贏。
撕完有了結結實實的話題度、討論度,黑紅也是紅啊!
你看現在:
第一,節目組破圈;
第二,大家知道楊穎是一個楚楚可憐被小三的弱者了,替她挽回了一點聲量。
這一系列緊鑼密鼓的安排,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
整個過程裡,被操縱、被調度的,氣急敗壞的、心痛惋惜的,都是我們普通的吃瓜群眾。
大家越想知道他們到底有沒有離婚,他們就越不會公布。那這些被吊著胃口的瓜眾,不就越能伸頭貢獻流量和討論度嗎?
娛樂圈跟普通世界的運行法則是不一樣的。
記得孫紅雷接受採訪的時候說:
娛樂圈沒有那麼複雜,其實真的很簡單的,簡單到只剩下名和利。
我們看到一切,或許都不是真的。
美劇《公關》,說得就是娛樂圈裡的那些故事。
劇中有一個情節是,一個剛滿18歲的女明星眼看著快過氣了,急需轉型。
公關團隊給她的建議是拍一段蕾絲性愛視頻,然後故意放到網上,說是被洩露。
接著出面發律師函,開記者說明會,哭著向大眾博一番同情。
大眾就會看到,一個看起來溫柔純情的小姑娘,私下其實敢愛敢恨非常有個性,但卻被別有用心的人陷害!
輿論同情指數暴漲100分。
而女明星是個直女,跟她一起炒作的另一個女明星,彼此不認識。
非常荒誕,但很真實。
利益就是一個熨鬥,能把一切都燙平。
娛樂圈是絕對的叢林社會,擁有絕對力量和資源的人可以一呼百應,點石成金。
在這部劇裡面,合約情侶,合約夫妻,離婚炒作,結婚炒作……
不管你想不想得到,別人都做過。
他們操縱輿論,用各種邏輯運作調動大家的情緒和眼球,這一切都不過是利益驅使下的表演。
所以,其實很多東西,我們都不必太當真。
公布戀情可能是有新劇要宣發,結婚聲明也可能是有新的合作。他們的一切行動,都是路徑清晰、目標明確的。
不用太探究了,也不必太當真。
不用對這些人這麼敏感,不然真的容易成為被他們操縱的對象。
普通現實的人生,才是我們自己要過的。
畢竟無論怎麼討論,我們有可能窮其一生也賺不到他們一集片酬的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