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基於親身經歷的健康分享文,英語乾貨為輔)
Hi,我是最愛給你們分享英語乾貨的桑尼老師。
As some of you may know,今年年初我做了一個小手術,把困擾我多年的扁桃體給切了。
現在回想起來,只有一個感受:
真是
太
疼
了!!!!
可以說是我記事以來,生理上最痛的一次!
Literally會呼吸的痛!
整個臉腫成了豬頭,口腔,舌頭上全是破損的泡泡,流了好多天口水。
大概就是這樣
還好現在已經完全恢復,手術後好不容易掉的十斤肉,也翻倍漲回來了。
所以今天,結合我的親身經歷,想來跟你們聊聊扁桃體的那些事兒。
扁桃體到底切不切?這個問題,我也曾糾結了很久。
很多小粉西也給了我建議:
大多數同學持反對派意見,能不切就不切。
直到去年十月下旬,我反覆生病。每次去醫院,不同的醫生都會說一樣的話「你這扁桃體腫成這樣,咋不切了?」
於是帶著疑問,我又去掛了一個專家號。
當聽到專家說,「扁桃體到底切不切,主要還是看你自己」的時候。
手裡捏著200元的門診發票,我的心裡抖了一抖。
轉念一想,也對,每個人情況不一樣。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一年發炎無數次(多的時候,連續三個月,每個月都發炎)。
且發炎的時候,有發燒、咽痛甚至失聲等嚴重症狀。
那麼就可以跟我一樣,一刀解千愁。
不過,還是要再次認真提醒大家,扁桃體雖是個小手術,卻是真的疼。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或經歷過扁桃體發炎。
但其實一直到這次手術,我才真正搞清楚扁桃體到底在哪裡。
來,拿出一面鏡子(手機前置攝像也可以)
然後「啊~」張大嘴。
看到一個垂下來的小舌頭了咩?
對,那個不是扁桃體。(我以前一直以為那個就是)
扁桃體就在那個小舌頭的兩邊,如果發炎了,你就會看到旁邊的兩坨小肉肉。
如果發炎嚴重,還能看到兩坨肉肉上有白色的泡泡。
如果你看不到兩坨鼓出來的肉肉,那說明你的扁桃體很安全,吃嘛嘛香。
來,我找了一張對比圖。
白線左邊是正常的,右邊是發炎的
接下來我們聊聊扁桃體的英文小知識。
這則報導說「扁桃體發炎是一種扁桃體常見的感染症狀。」其中,扁桃體的英文是 tonsils /ˈtɑnsəlz/如果你在這個詞後面加上一個itis的後綴,就變成了另一個名詞「扁桃體炎」。而當你的扁桃體發炎以後,一般會有以下症狀:
difficulty swallowing 吞咽困難a sore throat and pain 喉嚨疼red and swollen tonsils with pus-filled spots 扁桃體紅腫,有膿斑好了,本文最後,「打油詩小公主」桑尼老師,把今天的內容總結成了一首打油詩,輔助記憶,敬請欣賞~從前有個扁桃體,又紅又腫真淘氣。
狠下心來切掉你,疼痛到無法呼吸。
兩個月來不吃米,口水還流了一地。
幸好康復沒問題,豬頭臉也已離去。
如果你也很焦急,找個醫生幫助你。
正規三甲就可以,健健康康無憂慮。
我是最愛給你分享英語乾貨的桑尼老師,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