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承接【我的妹妹不可能那麼可愛:真正的「撩妹」,可總覺得有哪裡不對】
第2季的高潮部分集中在了BOSS戰,田村麻奈實與高坂桐乃的二女相搏上。如果以我們小時候寫作文的套路說,這時候應該是抒發情感,升華主旨的重點提分章節。
但是,或許是劇情在之前一度「用力過猛」,田村麻奈實與高坂桐乃又是打架又是辯駁,尤其是田村麻奈實的一番「慷慨大義」,好像這時需要有個智慧驚人的老嫗來「一語驚醒夢中人」,讓人總覺得在就著咖啡吃大蒜——味兒真的不對啊。
這裡出現了一個概念偏差,即男女主人公並不是不知道【禁忌之愛】。其實如果劇情核心是在探討【什麼是愛情】,或者是【這樣算不算愛情】,遠比原作中這樣的「拖沓」,更容易拔高主旨。
「愛是什麼」,這是人類誕生以來就有無數文人騷客用各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探討的「哲學問題」,是心理上的相互依賴?還是兩個人之間的有氧運動?
所以,我個人總覺得原作只是想編個有趣的故事,雖然這個故事有點【不正經】。
作為一部魔幻劇,這些硬傷註定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而在音樂和畫功方面,《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則是處處有驚喜。資料上說【AIC Build】是以該作品正式出道,我覺得出道之作能在音樂方面拿捏的如此精妙,是在難得。更不用說其OP和ED的畫面質感、動聽程度——雖然很多觀眾都有跳OP不看ED的習慣操作,但認真聽聽歌看看畫面,有時還是可以打開一個新世界的。
不得不說,【神前曉】製作的各種動漫配樂,真是成就了太多不是那麼完美的作品。
畫功方面,除了背景路人多是靜態圖這種影響觀感的硬傷,其他做的都不錯,很多畫面,例如五更琉璃穿著貓耳女僕裝對著鏡子自我陶醉、新垣綾瀨在動作指導毛利蘭的幫助下踢出了無數高分的迴旋踢,都顯得妙趣橫生。
如果你以為上面的這些都是對這部作品的簡單吐槽,那麼,下面的轉折或許會讓你「感覺不對」。
所以,綜合來說,《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肯定是一部【有趣的番劇】,對於我這樣出於好奇而觀察二次元世界的【觀察者】而言,這部番劇更像是將一些二次元愛好者們面對的問題直接展現了出來。
高坂桐乃是以女性形象代表了一整個團體,這些人在現實世界與精神世界扮演了不同的形象,就好像第一次線下同好會上,高坂桐乃只是個角落中的可憐女子,而喜歡「另類遊戲」則會受到世俗眼光針對,這種世俗眼光則以【新垣綾瀨】和【父親大人】為代表,但在【衝突】中,矛盾在凸顯的同時也有各種妥協和化解。
又何止是高坂桐乃,五更琉璃有照顧2個妹妹的現實壓力,擁有「鈔能力」的【槙島沙織】也需要眼鏡和中性打扮來扮演另類人格。
所以,在各種表人格與裡人格的衝突之下,【愛】本身,成為了二次元與三次元這2大結界上唯一的穿梭點,於是,與其說高坂京介和高坂桐乃是【禁忌之戀】,倒不如說這是以高坂京介為代表的三次元人格,與高坂桐乃所代表的二次元人格的【理解】——因為在乎,所以理解,因為理解,所以捨得。
所以,相愛是必然,因為那麼認真;分開也是必然,因為那麼真實——縱使深愛,二次元世界也終究是個精神的安樂窩,三次元的世界雖然美麗與汙穢共舞,但這是我們真正的【TRUE ROUTE】!
以這個層面看,這不看起來極端「不正經」的劇能過審,並不那麼簡單。
於是乎,對這部劇的解讀,也恰好能折射出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它並不是只有一面,而是多面。如果是魔幻主義愛情劇角度看,《我的妹妹哪有這麼可愛》肯定只能是一部【有趣的番劇】,而如果從這部劇背後所折射的二次元文化在現實中引發的衝突看,它背後的哲學深意卻很值得玩味。
就像我眼中很多毫無營養、各種剪切拼湊的垃圾視頻,一樣有大量受眾,生產者也能名利雙收,與品質無關,而是與需求相關。
個體很難成為一個趨勢的締造者,但無數個簡單且渺小的個體的綜合力量,卻會在某一天形成一個趨勢。
就像我們曾經會玩笑著抱怨「有太多的小學生玩《農藥》,影響了我們花式開黑」,可是,當我們退出社會中流砥柱位置後,接替者可是當年那些小學生哪!
有信、有望、有愛!理解萬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