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13日,聯邦德國,法蘭克福瓦爾德體育場,世界盃小組賽第2小組第2輪,巴西對陣蘇格蘭。32歲的蘇格蘭隊長比利-布萊姆納在錯失一次破門良機後抱頭長嘆。前鋒喬-喬丹的一記有力的頭球被巴西隊守門員奮力撲出,球落在了布萊姆納的腳下,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的射門確偏出了球門幾英寸。
小組賽第一輪蘇格蘭2-0戰勝非洲新軍薩伊(今天的民主剛果共和國),隨後兩場對陣巴西和南斯拉夫分別是0-0和1-1。巴西、南斯拉夫和蘇格蘭都是1勝2平,但是南斯拉夫9-0狂洗薩伊,巴西在小組賽最後一輪3-0戰勝薩伊。三隊同積3分,蘇格蘭因為淨勝球的劣勢未能出線,這也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次引入了相同積分比較淨勝球的制度。
蘇格蘭的3粒進球中,喬-喬丹(Joseph Jordan)打入2粒,洛裡默(Peter Lorimer)打入1球。除了這兩位前鋒,守門員大衛-哈維(David Harvey),中場核心隊長布萊姆納(Billy Bremner),再加上替補席上沒能出場的中後衛麥克奎因(Gordon McQueen),利茲聯為蘇格蘭國家隊貢獻了5名球員,組成了這支走在復興路上的老牌歐洲勁旅的脊梁骨。同樣,蘇格蘭球員也是六七十年代利茲聯黃金時代的球隊核心。
█ 比利-布萊姆納 BillyBremner(1942年12月9日 ~ 1997年12月7日)
位置:中場
效力利茲聯時期:1959年 - 1976年
擔任利茲聯主教練時期:1985年 – 1988年
利茲聯出場次數:772次(聯賽586次首發,1次替補) | 進球數:115
蘇格蘭國家隊出場次數:54次
布萊姆納先後入選英格蘭聯賽足球名人堂和蘇格蘭的足球名人堂,2006年在利茲聯俱樂部官方組織的投票中,布萊姆納被球迷評為俱樂部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
█ 初登賽場
1942年12月9日,比爾-布萊姆納出生在蘇格蘭的小城斯特靈。年幼時的他便展現了獨特的足球天賦。雖然身材矮小,但是他在球場上總是充滿激情,仿佛一臺永動機,時刻不停的奔跑、拼搶。布萊姆納的父親不同意他加盟蘇格蘭豪門凱爾特人,因為他不想讓兒子捲入與格拉斯哥流浪者的宗教衝突中。1959年冬天,17歲的布萊姆納被送到了倫敦的阿森納和切爾西試訓,但是他因為矮小的身材被球隊拒絕。當時的利茲聯主帥比爾-蘭姆頓發現了他的天賦,在蘭姆頓的勸說下,布萊姆納加盟了利茲聯,並且在客場對陣切爾西的比賽中就得到了首發。不過,因為糟糕的戰績,這位可憐的主教練僅僅4個月後便離開了球隊。即便如此,他仍被載入了利茲聯的史冊,因為他為球隊帶來了兩位影響了利茲聯歷史的球員:17歲的中場布萊姆納和31歲的中鋒唐-裡維。
隨後,布萊姆納坐穩了球隊主力右邊鋒的位置。利茲聯的戰績仍然糟糕,賽季結束後,球隊降入乙級聯賽。在接下來的乙級聯賽中,布萊姆納丟掉了球隊主力位置,他也一度萌生去意,想回到蘇格蘭與未婚妻完婚。事情的轉機來到出現在1961年3月,剛剛接受俱樂部球員兼職主教練合同的唐-裡維,在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苦勸布萊姆納,同時他給董事會下了最後通牒:"如果布萊姆納走,我就走。」在隨後的61-62賽季裡,布萊姆納大放異彩,以12粒進球同當時還在踢中鋒位置的傑克-查爾頓並列隊內最佳射手。
(初到利茲聯的布萊姆納)
裡維對利茲聯的改造正在全面進行中,在接手球隊的前三年,裡維共清理了27名球隊冗員,並從青年隊提拔大量優秀的年輕球員。門將加裡-斯帕克和大衛-哈維、邊後衛保羅-雷內和中後衛諾曼-亨特、邊鋒彼得-洛裡默、未來的英格蘭國腳保羅-麥德雷和特裡-庫珀,加上63年從曼聯轉會而來的愛爾蘭中場約翰尼-吉爾斯,這支在未來10年內橫掃英倫以及歐陸賽場的青年近衛軍陸續成型。唐-裡維極具創造性的將布萊姆納改造成中場中路(MC),與蘇格蘭同胞鮑比-科林斯搭檔。兩名身高不到165cm在球場上能量無限,寸土必爭,仿佛球場上的兩隻鬥牛犬,沒有人再會輕視這支球隊。63-64賽季,利茲聯在乙級聯賽奪冠,終於回到了英甲。
█ 走向巔峰
64-65賽季,初回頂級聯賽的利茲聯,帶著唐-裡維強烈的個性色彩,來到人們的視野。唐-裡維絕對是那個時代的「special one」。面對媒體,面對對手,他常常出言不遜,為了勝利他可以不擇手段;在戰術方面也是防守優先,鼓勵身體對抗,球隊的球風也以粗野著稱。「沉悶」,「1-0」主義,「骯髒的聯隊(DIRTY LEEDS)」是媒體和多數其他地區的球迷對於這支來自工業城市的工人階級球隊最廣泛的稱呼。唐-裡維本人非常迷信,這也是媒體樂於大肆報導的原因。他堅持在比賽日身穿藍色西服,在球隊成績不佳時邀請一名吉普賽女人在埃倫路球場進行驅魔。唐-裡維被媒體形容為偏執、消極和憤世嫉俗,一個足球悲觀主義者,一個害怕失敗的人。大家樂於看到利茲聯的失敗。
(「骯髒的利茲聯」)
而在球隊內部,又是另一幅畫面。唐-裡維對球隊訓練和俱樂部文化的改造非常徹底。球隊採購了新的輕量級訓練裝備和戰靴,比賽日穿夾克和打領帶上下班成了必修課,球員們甚至要接受芭蕾舞課程以提高平衡能力。訓練引入了激勵戰術,表現特別差的球員會被要求穿上黃色馬甲以示警告,這些在六十年代都是前所未聞的。裡維本人則沉迷於對於對手的研究,厚厚的、詳細到令人髮指的文件集是他留給後世的寶貴財富,他的調查研究圍繞著對手的強項和弱點以及球員個人細枝末節喜好和習慣。你可以把唐-裡維理解為「穆裡尼奧+貝爾薩」。
在這個賽季結束時,利茲聯與曼聯積分相同,因場均進球數的劣勢屈居亞軍(當時並沒有比較淨勝球的規則)。利茲聯與曼聯的較量也延申到了足總杯賽場,在半決賽中,兩隊在一場激勵的爭鬥中互交白卷,場上出現一幕幕互相撕扯球衣的畫面。媒體評論那場比賽:「雙方的行為就像一群瘋狗在為一根骨頭而互相打鬧和咆哮」。也正是從這一戰開始,紅白玫瑰戰爭來到了足球場,曼聯與利茲聯都視彼此為死敵。在重賽的比賽中,布萊姆納在第89分鐘射入制勝進球,將利茲聯帶入決賽,與利物浦相遇。決賽中,又是布萊姆納在加時賽100分鐘的凌空射門將比分扳平,但3分鐘後利物浦再次領先。利茲聯收穫了賽季的第二個亞軍。
(64-65賽季足總杯半決賽,曼聯與利茲聯的混戰)
65-66賽季,因為科林斯的受傷,隊長袖標交到了布萊姆納手中。球隊最有經驗的傑克-查爾頓拒絕了隊長的職位,因為他有個迷信:在比賽日他一定要最後一個走出球場通道,而擔任隊長必須第一個走出去……
布萊姆納的技術能力均衡,並且擁有無限體力,他的跑動能夠覆蓋整個球場,擅長前插射門。在技術能力之上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精神屬性。裡維對布萊姆納是絕對信任的,他從這位23歲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了與他嚮往的球隊氣質相契合的意志品質:勇氣、激情、努力工作和永不言敗。在布萊姆納的帶領下,利茲聯在67-68賽季首次獲得聯賽杯冠軍以及首座歐洲賽事獎盃城市博覽會杯(歐聯杯的前身,各國聯賽第二名有參賽資格)。
1969年4月28日,利茲聯在安菲爾德球場0-0戰平格蘭名帥香克利的利物浦,以6分的領先優勢提前奪冠。,賽後布萊姆納率領球員向利物浦球迷鼓掌,而利物浦球迷則高呼「冠軍,冠軍,冠軍……」向這支首次奪得聯賽冠軍的球隊致敬。這個賽季的利茲聯創造了多項紀錄:最多積分(67分),最多勝利(27場),最少失敗(2場),最多主場積分(39分),以及延續到下一個賽季的34場不敗紀錄。
(27歲的布萊姆納捧起聯賽冠軍獎盃)
(唐-裡維和他的「愛子」們在安菲爾德球場更衣室慶祝聯賽奪冠)
在隨後的69-70賽季,利茲聯向著三冠王發起衝擊。如同西西弗斯,布萊姆納這位165cm的巨人,把三塊巨石几乎推到了三座山的頂端,但最終全部失敗。聯賽冠軍被強勢的埃弗頓奪取,足總杯決賽的重賽加時賽被切爾西擊敗,歐冠半決賽不敵當時如日中天的蘇格蘭豪門凱爾特人。布雷姆納被評為該賽季FWA年度最佳足球運動員。
(布萊姆納在凱爾特人主場打入扳平的進球)
(布萊姆納在足總杯半決賽對陣曼聯打入制勝進球)
70年代最初幾年的英甲聯賽是真正的群雄逐鹿時代。自利茲聯奪冠後的4個賽季裡,埃弗頓、阿森納、德比郡和利物浦分別奪冠,而利茲聯則連續三次位列亞軍,一次季軍。不過在此期間,球隊在杯賽和歐洲賽場上大有斬獲,1970-1974的三個賽季,球隊三度闖入各項歐洲賽事的決賽,並且在70-71賽季第二次捧得歐洲城市博覽會杯。在71-72賽季球隊首次獲得足總杯冠軍。
(1972年,利茲聯首次捧得足總杯)
到了73-74賽季,主教練裡維決定將球隊全部精力放在聯賽,他們以5分的優勢又一次力壓利物浦,獲得了第二個聯賽冠軍。
(1974年,利茲聯第二次贏得頂級聯賽冠軍)
1974年7月,唐-裡維接受了英足總的邀請,出任英格蘭國家隊主教練,離開了利茲聯,結束了一段傳奇的故事。裡維的離開讓布萊姆納一時間無法接受,俱樂部管理層最終的決定讓所有人大跌眼鏡,前德比郡主教練克拉夫,這位利茲聯頭號批評者接過了利茲聯的教鞭。布萊姆納和眾多隊友站在了這位曾經多次公開批評利茲聯戰術風格的主教練的對立面。在新賽季開始前的足總慈善盾杯上,利茲聯點球大戰輸給了利物浦,布萊姆納和凱文-基根因為打架被罰下場,並被停賽11場。球隊在一片混亂中開始了新的賽季,成績也很糟糕。
(1974-75賽季社區盾杯開幕式,聯賽冠軍利茲聯對陣足總杯冠軍利物浦。兩位繼任者:克拉夫和佩斯利,在未來分別將球隊帶往了不同的方向)
當布萊姆納回到賽場時,克拉夫已經離開了帥位。球隊在新帥吉米-阿姆菲爾德的執教下,球隊決定專注於歐冠賽場。在先後淘汰了安德萊赫特和巴塞隆納後,利茲聯與拜仁慕尼黑會師決賽。可惜的是,最終利茲聯以0-2不敵拜仁,利茲聯球迷抗議裁判的不公平判罰,比賽在球迷的騷亂中結束。這也是利茲聯最後一次出現在歐洲賽場之巔。
(布萊姆納與貝肯鮑爾)
隨著裡維時代的功勳球員逐漸離開球隊,利茲聯也漸漸遠離了冠軍的爭奪,逐漸走向平庸。布萊姆納也備受傷病的煎熬,在1976年9月,以2萬5千英鎊的轉會費加盟赫爾城,離開了效力16年的利茲聯。
█ 英雄落幕
1978年11月,布萊姆納來到了第四級別聯賽球隊唐卡斯特聯隊擔任主教練。在隨後的幾年中,球隊起伏不定,在升級的競爭和保級的掙扎中徘徊。1985年10月,布萊姆納接到了老東家利茲聯的邀請,從剛剛下課的前隊友艾迪-格雷手中接過了主教練的教鞭。
(86-87賽季,主教練布萊姆納和球隊新援們)
此時的利茲聯已經衰弱,深陷乙級聯賽,財務問題嚴重。布萊姆納上任後,效仿恩師唐-裡維的作風,重視球隊文化建設,恢復了諸如球隊每周五例會等傳統。不過在執教利茲聯的三年時間裡,利茲聯戰績平平,未能升級。他的繼任者霍華德-威爾金森終於在1990年取得乙級聯賽冠軍,並且在92年重奪甲級聯賽冠軍,帶領利茲聯重回巔峰。布萊姆納在89年至91年期間重回唐卡斯特聯,但球隊最終不幸降入了地區聯賽。1991年,布萊姆納從足球界退休。
1997年12月初,由於突發性肺炎,布萊姆納被緊急送往唐卡斯特當地醫院接受治療。之前,在唐卡斯特的家中休養的他就曾被懷疑患上了心臟病。此時,他即將迎來自己的55歲生日。兩天後的12月7日,布萊姆納在醫院溘然長逝。蘇格蘭的幾乎所有足壇名宿都參加了他在愛丁頓的葬禮。擁戴他的利茲聯球迷在當地自發組織了悼念活動。
布萊姆納的一頭紅髮就像一把火炬,唐-裡維舉起這把火炬,帶領著利茲聯走向巔峰。1989年,那位引領者倒下了,8年後,火炬也熄滅了。
█ 精神圖騰
1997年12月13日,利茲聯客場挑戰切爾西,而這個對手正是布萊姆納第一次登場面對的對手。半場比賽結束前,利茲聯即被罰下兩人——阿爾菲·哈蘭德和加裡·凱利。現場的利茲聯球迷聯想起布萊姆納曾經經歷過的多次以少打多的惡戰,於是開始在斯坦福橋高唱:「我們還有九個人和比利-布萊姆納!」利茲聯最終頑強地以0比0逼平對手。
唐-裡維曾這樣評價布萊姆納:所有主教練會希望擁有如此偉大的領袖球員。如果我是在前線的戰壕裡戰鬥,我希望與我並肩戰鬥的人是比利-布萊姆納。「永遠以集體為重(Side Before Self, Every Time)」是布萊姆納的座右銘。這句話被篆刻布萊姆納雕像的臺階上,也被展示在埃蘭路球場入口上方。
(樹立在埃蘭路球場外的布萊姆納雕像)
20世紀60年代,在埃蘭路的利茲聯更衣室裡,牆上釘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繼續戰鬥(Keep fighting)。布萊姆納曾說:「這塊牌子就掛在我的胸前,很合適,因為我是隊長。我應該給其他的小夥子們樹立一個榜樣。事實上,每一個隊員都知道這句格言,並據此行事。利茲聯確實一直在戰鬥。他們從不放棄,直到裁判吹響最後一聲哨子。」唐-裡維時代的利茲聯,俱樂部的氣氛宛如一個大家庭,每個球員都在為彼此而戰。如果說唐-裡維是這個家庭的「父親」,那麼布萊姆納就是「兄長」。每次在比賽中當球隊陷入了困境,這位蘇格蘭鬥士總會站出來,用他165cm的身軀,努力地拯救著球隊。數次在半決賽和決賽的進球就是最好的證明。
幾十年來,有太多針對唐-裡維時代利茲聯的批評、諷刺和挖苦。布萊姆納在球場也多次陷入與對手的爭鬥,談到他的火爆脾氣時,他這樣說:「我討厭看到對手拿到球。如果可能的話,我的工作就是確保這種情況不會發生。我的態度很強硬,也確實很難控制住我的脾氣,因為我無法接受失敗,無法接受隊友被侵犯。足球並不完全是技術的比拼,而是看你是否有足夠的決心,是否比對手有更大的贏球欲望。」
772次出場,10年隊長。布萊姆納的一生都獻給了利茲聯,他帶領著球隊走向巔峰,也經歷了球隊的低估。近40年的陪伴,起起落落,不離不棄。他用他的一生踐行這句格言,將他的所有奉獻給了利茲聯俱樂部,並且時刻影響著俱樂部。
2020年3月,利茲聯一線隊的隊員們集體聲明表示願意降薪以幫助俱樂部支付全部工作人員,這也是對 「永遠以集體為重」 布萊姆納精神的傳承。利茲本地出生的卡爾溫-菲利普斯在近日的採訪中談到:「布萊姆納就是我想成為的那種人,他一個強硬的球員,他的忠誠,他為俱樂部的畢生奉獻,都是我的追求。」
(2020年11月,菲利普斯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照片,向布萊姆納致敬)
(未完待續……
下篇將是本系列的最終篇,繼續介紹彼得-洛裡默、艾迪-格雷等蘇格蘭名宿)
本文作者:@tin_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