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趙勝豪 通訊員張巧明)11月26日上午,洪山區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領導班子成員來到結對共建幫扶村——江夏區安山街燈塔村為鄉村老人送去冬日溫暖。
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與江夏區安山街燈塔村開展共建幫扶活動。記者 趙勝豪攝
燈塔村位於江夏區安山街道南部,當地主要勞力都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和老人較多。從2020年8月到現在,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領導班子前後數次來到燈塔村,為留守兒童開展送教下鄉、心理輔導以及家庭教育宣講活動,受到村民的好評。
共建幫扶,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在此次燈塔村送溫暖的過程中,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領導班子感受到了燈塔村領導助力鄉村振興的初心和熱忱,傾聽了燈塔村婦聯主席邱繼紅從17歲到現在二十多年的一線奮鬥故事。
江夏區安山街燈塔村婦聯主席邱繼紅。記者趙勝豪 攝
邱繼紅講到,「這麼長時間的農村工作,我覺得讓我堅持下來的是一種信念、熱愛。特別是受到村裡老人表揚的時候,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慢慢地就愛上了這份工作,就感覺自己走到了他們中間,為他們排憂解難。」
鄉村振興如何做?第一步就要和物質貧困告別。作為幫扶共建的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協助燈塔村完善建造水利設備、當家塘等等。硬體條件好了,經濟發展自然也有起色。講到村裡經濟發展,燈塔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張功開說,「從2003年我到燈塔村工作到現在,看見一項項農村工作的落地實施,讓老百姓的日子也有了盼頭。」
江夏區安山街燈塔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張功開。記者趙勝豪 攝
在送溫暖的活動中,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校長左勁松談到用教育「造血」鄉村建設,不僅為鄉村振興、鄉村教育獻智獻力,還提升了教師在師德師風、教師風範方面的素養。
洪山區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校長左勁松。記者趙勝豪 攝
「學校參與結對幫扶共建,也在無形中增強學校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教師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左勁松補充道。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要在幫扶中發揮教育的作用,讓扶貧對象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腦袋』。」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黨支部書記萬新亮講到,要從單純的物質層面脫貧轉向意識形態領域的脫貧,抵制和克服懶漢思想和等靠要思想,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脫貧能力的提升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洪山區武珞路小學金地分校黨支部書記萬新亮(前)。記者趙勝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