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常務副院長潘雲鶴:我國要如何布局人工智慧 2.0?| GAIR 2017

2021-01-10 雷鋒網

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雷鋒網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程承辦的 AI 盛會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CCF-GAIR),將於 7.7-7.9 日在深圳召開。

CCF-GAIR 為國內外學術、業界專家提供一個廣闊交流的平臺,既在宏觀上把握全球人工智慧趨勢脈搏,也深入探討人工智慧在每一個垂直領域的應用實踐細節。

延續上一次大會的頂級嘉賓陣容,本次 CCF-GAIR 2017 將會迎來更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行業重磅專家。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裡,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將陸續放出嘉賓介紹。今天帶來的是國家 AI 智庫權威人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常務副院長潘雲鶴教授。

人工智慧應用開拓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常務副院長 潘雲鶴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潘雲鶴教授於 1997 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浙江大學校長、浙江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等職。

潘雲鶴教授是中國智能 CAD 和計算機美術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將人工智慧引入計算機圖形學和 CAD 技術,成功研製了多個新穎實用的智能 CAD/CAM 系統,而且在虛擬實境和計算機輔助產品創新技術等領域也取得優秀的成果。

人工智慧 2.0 核心理念重要推動者

人工智慧,自 1956 年被提出以來,歷經浮沉,已經走過 60 多個年頭。

美國發布的《為未來人工智慧做好準備》以及《美國國家人工智慧研究與發展戰略計劃》兩份文件,將發展人工智慧上升到國家戰略。日本提出的第四次產業革命戰略,將人工智慧列為其核心技術方向之一。

我國發布的《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培育發展人工智慧新興產業,人工智慧正式列入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我國的「科技創新 2030——重大項目」也即將新增「人工智慧 2.0 (AI 2.0)」專項。尤其重要的是,在今年 3 月的全國兩會上,人工智慧首次進入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之中。

潘雲鶴院士對於人工智慧這一國家戰略的促成,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2016 年 12 月,潘雲鶴院士在中國工程院院刊 Engineering(主刊)發表了題為「Heading towa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邁向人工智慧 2.0)」的論文,從人工智慧 60 年的發展歷史出發,通過分析促成人工智慧 2.0 形成的外部環境與目標的轉變,分析技術萌芽,首次明晰了人工智慧 2.0 的核心理念:

「我們給出的 AI 2.0 初步定義是:基於重大變化的信息新環境和發展新目標的新一代人工智慧。其中,信息新環境是指:網際網路與移動終端的普及、傳感網的滲透、大數據的湧現和網上社區的興起等等。新目標是指:智能城市、智能經濟、智能製造、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駕駛等從宏觀到微觀的智能化新需求。可望升級的新技術有: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自主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和群體智能等。


AI 2.0 的技術特徵表現在:一是從傳統知識表達技術到大數據驅動知識學習,轉向大數據驅動和知識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其中機器學習不但可自動,還可解釋,更廣泛;二是從分類型處理多媒體數據 (如視覺、聽覺、文字等),邁向跨媒體認知、學習和推理的新水平;三是從追求「智能機器」到高水平的人機協同融合,走向混合型增強智能的新計算形態;四是從聚焦研究「個體智能」到基於網際網路的群體智能,形成在網上激發組織群體智能的技術與平臺;五是將研究的理念從機器人轉向更加廣闊的智能自主系統,從而促進改造各種機械、裝備和產品,走上智能化之路。」

潘雲鶴院士還結合中國發展的社會需求與信息環境特色,給出了發展人工智慧 2.0 的建議。在潘雲鶴院士看來,我國在布局實施 AI 2.0 時,應關注以下 3 個方面的工作:

要與重大需求和已積累的發展成果相結合,如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快遞物流、智能社區、分享經濟、智慧型手機、電視家電、製造業升級,和創新設計、跨媒體計算、圖像編碼、中文識別、知識中心、智能城市及大數據等先行理念或技術成果。


研究內容要圍繞大數據智能、網際網路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新一代方向。


中國要推動和全球各國科學家與智庫開展合作,推動人工智慧技術能沿著服務人類的正確方向升級。

領銜人工智慧 2.0 專題

2017 年 1-2 月,中國工程院院刊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分刊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信息與電子工程前沿(英文)》出版了「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專題,潘雲鶴院士撰寫了社論「Special issu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領銜 AI 2.0 專題六大方向,每個方向均有院士牽頭,對人工智慧 2.0 中所涉及的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混合增強智能和自主智能等進行了闡述。其中,潘雲鶴院士作為聯合作者發表了綜述性論文《挑戰與希望:AI 2.0 時代從大數據到知識》,詳細闡述了大數據智能。

潘雲鶴院士作為中國人工智慧應用的開拓性人物,深耕學術界,同時承擔國家人工智慧智庫的建設工作,對於中國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產業應用有著高屋建瓴式的理解。我們期待潘雲鶴院士在 CCF-GAIR 2017 上給我們帶來更多人工智慧的深刻洞見。

CCF-GAIR 2017早鳥票火熱預售

去年8月,雷鋒網在深圳舉辦了首屆CCF-GAIR——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我們請來了10幾位國際人工智慧學會的Fellow以及在各個學術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學者,其中8位是中美工程院院士;除此之外,BAT等一線公司以及今日頭條、搜狗、滴滴等AI新貴的高管也悉數在列。    

(CCF-GAIR 2016部分嘉賓)    

把人工智慧領域所有的峰會挨個兒數一遍,除了AAAI、ICML等等歷史悠久的(純)人工智慧學術會議之外,跨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峰會, CCF-GAIR 2016的嘉賓規格都堪稱最高。我們還是可以毫不臉紅地說一句,CCF-GAIR 2016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

今年,如果新廣告法不反對的話,我們想把這個「可能」去掉。

相比CCF-GAIR 2016 ,即將於7月7、8、9號在深圳福田召開的CCF-GAIR 2017 又有了七大升級!

   六大升級

升級1 規模由1200人升級到2500人,學者、青年科學家、AI創新者和投資人齊聚一堂    


升級2  展區由200㎡擴大到2000㎡,最多最全的前沿科技公司項目展示    


升級3  日程由兩天變成三天,主論壇由半天延長為兩天,更多學術巨擘和產業大佬在等你    


升級4  分論壇由三個增加到七個,覆蓋更多AI應用領域    


升級5  更多國際化嘉賓,更多學術領袖到場,世界最前沿的科研進展一網打盡    


升級6  主辦方將聯合幾家權威機構共同發布兩項重磅榜單    

參加這個會的回報是相當可觀的:    

  國際上最好的學者作最前沿的AI技術分享,獲取最前沿的信息

  最hot的AI公司帶來的實際項目經驗分享

 在展會上體驗最多最全的AI項目

  晚宴和路演等活動,和AI領域的最強大腦們面對面交流

  招聘,挖人(你以為青年科學家會把簡歷投到你郵箱裡來嗎?)

 也許還可以找到投資機會或者創業搭檔 ......    

不管你是抱著哪一種期望,CCF-GAIR 2017都能讓你值回票價。點擊大會官網,早鳥票已經開搶。席位有限,欲購從速。    

更多雷鋒網文章:

引用次數最多的深度學習論文出自誰手?(無監督學習/生成模型篇)

兩會為「人工智慧」背書,哪些AI公司因此受到廣泛關注?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武林「星」說》潘雲鶴:從孩兒巷走出的浙大校長
    1978年春,浙江大學何志均教授決定招收首批計算機人工智慧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潘雲鶴敏銳地意識到這一新學科的無限前景,毅然放下已小有成就的事業,重回校園,將計算機圖形學、智能CAD作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2002年8月15日,世界著名科學思想家和理論物理學家、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史蒂芬·霍金受聘為浙江大學名譽教授。
  • 上海儀電智慧城市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雲賽智聯CTO陳正偉到訪紙貴
    12月3日,上海儀電集團智慧城市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兼雲賽智聯CTO陳正偉到訪紙貴科技華東團隊。CTO燕寶、副總裁侯偉等進行了接待。他介紹了智慧城市的背景特點和發展現狀,並圍繞如何在新基建、城市大腦、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等重點建設領域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了詳細講解。參與培訓的人員都表示對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內涵、最新應用成果及創新路徑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收穫頗豐。
  • 三個故事,看人工智慧小冰如何玩轉AI to B
    產業智能化大潮下,如何將AI技術與行業場景深度結合,是每一家人工智慧技術公司的必修課。2020年11月24日,小冰公司在北京舉行發布會,宣布與微軟中國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面向To B行業聯合推出一系列人工智慧+雲計算商業化解決方案。
  •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劉志坦
    我國氣電產業「十四五」發展之思考 來源:​《中國電業》 時間:2020-12-17 15:12 國電環境保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劉志坦為了深入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推進天然氣發電產業發展,促進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和發展清潔化,建議能源「十四五」規劃中應進一步明確氣電的地位,保持戰略定力,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和京津冀等重點地區合理布局,有序發展氣電項目,改善對燃氣熱電聯產項目發展不利的政策,共同營造氣電發展的良好環境,進而推動我國清潔能源實現高質量發展。
  • ...化研究院副院長程多福:特斯聯AI CITY是我國數字孿生應用標杆案例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程多福出席會議並針對我國物聯網標準建立發表主旨演講。他認為,我國物聯網經過十年的發展,產業鏈逐漸完善,標準化水平已達國際領先水平。在程多福看來,新基建可分為三類,一是信息基礎設施,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三是創新基礎設施。而信息基礎設施則包括算力基礎設施、新技術基礎設施、通信網絡基礎設施。
  • 創新非遺傳承,靠人工智慧如何實現?
    創新非遺傳承,靠人工智慧如何實現? 2020年12月16日 10:27   來源:解放日報
  • 創新非遺傳承,靠人工智慧如何實現
    光看「上海大學可穿戴技術與中國非遺刺繡創新實驗工作坊」的名字,會讓人感覺這個工作坊是研究如何讓非遺刺繡「可穿戴」的。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數碼藝術系常務副系主任李謙升介紹,把不可見的非遺傳承過程用可穿戴設備展現出來,希望能用這種遊戲方式,吸引更多人來體驗非遺,藉助人工智慧幫助傳承人創新設計也是未來一大應用方向。
  • 景俊海會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賀榮
    12月10日,省委書記景俊海在長春會見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賀榮一行。景俊海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賀榮一行表示歡迎,向最高人民法院長期以來對吉林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第二巡迴法庭庭長賀小榮,黑龍江省副省長李毅,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石時態,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學群;省級領導胡家福、侯淅珉、劉金波、徐家新參加會見。(記者黃鷺)
  • 人工智慧進入標準數據時代——黃種人皮膚病人工智慧標準數據聯盟...
    (原標題:人工智慧進入標準數據時代——黃種人皮膚病人工智慧標準數據聯盟成立)
  • 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原副院長馬林昆接受審查調查
    據云南省紀委監委消息,雲南省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原副院長馬林昆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已主動投案,目前正在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馬林昆簡歷馬林昆,男,漢族,1960年2月出生,雲南昆明人,研究生學歷,199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人工智慧時代,藝術教育該如何進行?
    在人工智慧取代勞力的情況下,如今藝術教學已不能再拿十年前的教案重複上課,要不斷更新各自知識結構。這也是大家在教育中的一個共識:培養未來不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的人。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焦興濤前兩年法國藝術組織Obvious用人工智慧創作了一幅畫作並上拍,這是AI畫作第一次在大型藝術品拍賣行亮相,以1萬歐元(約7.8萬人民幣)起拍,最終以43.25萬美元(約300萬元人民幣
  • 【AI】2017-2018人工智慧產業人才發展報告
    隨著重大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政府層面的鼎力扶持,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站上了加速發展「風口」,目前該產業已經初具規模並進入爆發增長期。近日,《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18》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工智慧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同時,預計2018年我國人工智慧市場增速將達75%,到2020年,我國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在人工智慧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優秀AI人才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