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磐石之心
4月2日,瑞幸咖啡自爆虛增收入22億元,直接拉爆了股價,盤前大跌84%,開盤後多次熔斷,以跌75.57%收盤。而2個月前的1月31日,瑞幸股價還創出51美元的最高價。
作為瑞幸咖啡騙局的最早"吹哨人"磐石之心,2月1號的時候看到渾水做空報告就已經預感,瑞幸財報發布季很可能出問題,果不其然。
其實,我一直堅持"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思維,早在2019年1月7號就曾撰文《瑞幸咖啡們若2019年內無法上市,將轟然倒下!》預測瑞幸咖啡本質上是為了上市融資而創業,必須依靠上市才能把遊戲繼續下去,否則就得死。
當時正值瑞幸咖啡最輝煌的高光時刻,沒人信我說的。很多讀者也表示,有便宜咖啡喝一喝,為何你要咒他死,你居心不良!
我不僅是瑞幸咖啡騙局的"吹哨人",還是共享單車騙局的"吹哨人"。早在2016年,共享單車最輝煌的時刻,我就撰文《摩拜、OFO若能活到2018年冬,我直播吃土,這群投資人沒水平沒逼格》,預測2018年冬天共享單車將完蛋。
這次"吹哨"讓我遭遇了很大的經濟損失,摩拜單車以侵犯名譽權為由把我告上法庭,索賠120萬。經過2年的審理,摩拜敗訴,並被美團收購。而ofo倒閉,哈羅單車被阿里供養,一切都應驗了我的預測。
為此,我因為說真話,預測未來,而損失了5萬元律師費。同時,收穫了大量讀者的辱罵:你把共享單車罵死了,我怎麼騎車上班?
我一直強調,所有以薅羊毛思維評判商業的人都是愚蠢的。商業是有商業經營規律的,不是做慈善,共享單車不是、瑞幸咖啡也不是,最終企業都要盈利,沒有盈利模式,靠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忽悠的企業,都是騙子。
瑞幸咖啡與共享單車一樣,都是一場赤裸裸的資本遊戲,他們並不在意經營的質量,只在乎資本的態度。這和傳銷、龐氏騙局都十分類似。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創業者拿出1000萬元創業,企業估值1000萬,持股100%;
A投資者,投入1000萬元,企業估值1億,持股10%;
B投資者,投入1億元,企業估值10億,持股10%;
C投資者,投入10億元,企業估值100億,持股10%;
創業者和投資人一共投入了11.2億元,企業估值100億元,上市後炒到市值300億元。
然後,創業者和投資人把一部分股票拿到股市交易,以數十倍的價格成功套現離場,股民接盤。
接著,企業發現經營越來越困難,於是財務造假,繼續推高股票。當窟窿越來越大,無法彌補的時候,就交出造假老底。
因為,投資全都以數十倍的價格收回,所以企業破產也不會影響創業者和投資人的收益。
你會發現,無論是共享單車、還是咖啡,這些產品到底是什麼,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編出一個美麗的故事,能否騙到上市。
騙不到上市,就是類似摩拜、哈羅的下場,投資人互相撮合,發現有引流和廣告價值,就拿去引流用。當然,摩拜打包到美團裡,已經在數個季度的計提虧損中,把摩拜100多億的虧損平攤完了。
哈羅單車,目前對於支付寶仍然有引流價值,支付寶上市的時候,很可能會打包上市,走美團一樣的路線,不斷計提虧損,直到把所有成本平攤到股民身上為止。
而瑞幸咖啡沒有這樣的好運氣,沒有好爸爸,所以要麼自己上市,要麼Game Over。慶幸的是,瑞幸的背後有會玩資本遊戲,講故事的大佬們,在這裡就不點名某L想系了,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下瑞幸、蔚來、滴滴背後的大佬。
這個資本遊戲,與龐氏騙局非常像。龐氏騙局,最典型的特點是:沒有實際經營業務,以超高收益為誘餌,吸引人投資,然後用後投資的人支付此前投資人的收益,直到最後無法補上窟窿。
麥道夫,這個人把龐氏騙局發揮到極致,騙了10多年,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實在騙不下去,他才自首。
創業咖啡何其相似?咖啡,只是擊鼓傳花遊戲的那朵花。在他們的嘴裡,賣咖啡只是交個朋友,重要的是通過喝咖啡的人,讓公司進軍AI、智慧零售等等,總之什麼火爆,就往什麼上面吹。
通過虛增收入,瘋狂擴張的方式,製造規模龐大,經營良好的假象,然後刺激更多人購買股票,在擊鼓傳花遊戲即將無法掩蓋的時候,突然自首。
早在2016年我的《網際網路黑洞》一書中,我就曾提出"網際網路思維"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只能是工具,而不是戰略。回歸經營的本質,你開一家咖啡館,必須要做到盈利,很健康的財務報表,而不是那些虛無縹緲的AI、大數據和智慧零售概念。
如今,瑞幸咖啡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他自己要為此被美國股民起訴,賠償700多億元,相關造假者可能入獄的問題。
而是這個造假事件,讓中概股集體蒙羞,讓中國企業在全球的信譽集體掃地!中國A股已經多日來資金淨流入,但是隔夜美股大漲後,4月3日,中國A股並沒有跟漲,反而是一片綠油油。
這說明,很多外資開始懷疑和恐懼中國企業的財務報表真實性,開始打退堂鼓。
瑞幸咖啡的投資人們,必須被釘在恥辱柱上,他們是中國企業、中國股民的共同敵人,是中國的罪人!
作為一名股民,我詛咒這幫混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