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小學語文期末考試,有一類閱讀題是必考的,那就是概括總結。這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難度有點大。文章明明看懂了,可是要組織語言去概括,不知道該怎麼說。明明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可是老師只給了1分,到底是我理解錯了?還是答案有問題?同學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為什麼總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總結中心思想、說說你的感受這一類閱讀理解主觀題呢?因為還是沒有掌握好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即便是歸納總結文章的內容,也是有方法的。學習講究有證可循,主觀題的答案是怎麼來的?不是憑空想出來的,4點歸納法,讓你準確總結文章的主要內容,快速讀懂文章,一起和小島老師來看看吧。
01從標題入手
有的閱讀理解素材,非常直接,從標題我們就能看出要講的故事主要內容了。比如:《故鄉的燈節》《詹大胖子》《夏天》這3篇文章,如果是在考試中遇到,我們是否能從題目中得到什麼信息嗎?主觀問答題喜歡考:請你總結概括故鄉的燈節上描寫了多少種燈,各有什麼特色?作者為什麼要這麼寫?請你說說,詹大胖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請你寫出,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夏天的?這些問題都是真實發生在考試中的,為什麼有的同學能在閱讀理解題目上一分不扣,有的同學卻錯誤百出呢?是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不高嗎?是閱讀理解能力差嗎?其實都不是,單從標題上,我們可以確定作者寫的內容,但是想要準確地回答問題,我們還是要熟練掌握從標題入手的歸納法,準確總結,才能有把握地回答問題。
標題歸納梳理法,就是從標題入手,根據文章的內容,去擴充標題。《故鄉的燈節》寫了多少種燈?那還是要去了解燈的特點,根據標題故鄉的燈節,在原文中找到燈名,一一梳理進行內容擴充,每一種燈的介紹和特點,做好標記,最後在進行一輪語言文字的提煉,按照此題的分值,進行羅列答題。如果是5分,那麼至少要寫出3-5個燈的樣子,及修辭手法的表達。從標題入手的歸納總結,能夠讓我們很快地抓住關鍵詞,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也能找到重點,寫故鄉、寫燈,這表達的是思鄉之情,對故鄉的懷念,對傳統節日的熱愛。幾個關鍵詞的概括總結,讓我們準確抓分。
02段落歸納,整合段落大意
我們在考試中,閱讀理解題型有這樣一種類型:結合第1、2、3自然段,說說你的感受,談談作者為什麼這麼寫?你體會到了什麼?這一類把明確段落內容提出來的問題,需要我們學生溝通過歸納概括段落大意,再進行整合,有針對性地回答,才能傳達你是看得懂的。老師也會在試卷答題位置,看到你的閱讀理解能力,段落歸納,語文課上講得最多,但是普遍吸收稍差。原因還是我們沒有重視段落歸納大意法,還認為重複性地學習是沒有什麼效果的。其實歸納段落大意,在日常的語文課堂上,一定是老師講課的高頻詞。所以遇到這一類題,我們先要歸納段落大意,按照題目要求,仔細去看一遍自然段,了解具體講了什麼內容,再對段落進行整合,這道閱讀理解題的分數就抓到了。
03通過關鍵字詞句來歸納概括總結
語文老師常強調的,閱讀文章時,我們要學會去找文章中的字詞句,這些關鍵的信息就是總結概括段落大意的答案。可是很多同學總是找不對,這是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理解文字的意思。一篇考試的閱讀理解素材,一定會有明顯的答案隱藏在文章中等著你去發現。找到關鍵的字詞句,它們有時候在段首,有時候在段尾,有時候是形容人物的詞語,有時候是描寫景色的修辭,可能在段落中反覆出現,也有可能在開頭或者結尾才出現一次。毫無規律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總結歸納找到它們呢?只有在日常不斷地去練習,積累閱讀才能做到。那麼家長和同學就會說了,這看起來很容易,做起來難,你說的我們都懂,但是缺少練習的方向,也確實沒辦法,期末考試複習沒有太多的時間,我們就需要通過精準的字詞句,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
04找到敘事的要素,就可以歸納總結全文
通常,敘事類的閱讀素材,需要你概括的是人物在事件中的發展路徑,閱讀理解會考你:是什麼人,在什麼時間,在哪裡,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有什麼結果,用一句話、兩句話來概括。很多同學就又慌了,明明是把文章看懂了,也能簡單地理解,可是一到做題又不會了。這還是因為,我們同學在閱讀的過程中,沒有找到敘事的要素:人物+時間+地點+結果,按照這個方向找到敘事的要素,我們在閱讀理解上就容易多了,歸納總結就把公式稍微擴充一些,完善語言組織能力,有條理性地來答題,就能準確抓到滿分了。閱讀理解對小學生來說,拿到滿分不容易,我們更需要的是找到答題的方法和套路,明確考試的方向。
當然了,概括類的閱讀理解,還有很多需要去分析主人公的形象,人物的描寫、性格、品德甚至是場景環境的描寫,起到了什麼習作的順序,是我們需要去感知人物的,通過閱讀文字,巧妙運用標題傳達的信息、整合段落大意、找到敘事要素,快速讀懂文章,在考試中準確寫出答案,就不是一件難事了。關於概括類閱讀理解的答題技巧,你還有什麼樣的經驗值得分享?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