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初 鈞窯天藍釉稜口花盆
高20.2釐米,直徑28釐米
款識:一
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賣會 Lot 3507
成交價:港幣 9,440,000
備註:
1. 英國私人收藏。
2.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173。
明永樂 青花模印八吉祥淨水壺
高13釐米
北京保利2009春季拍賣會 Lot 1361
成交價:人民幣 1,680,000
備註:
1. 仇焱之先生舊藏。
2. 胡惠春先生舊藏。
此壺形制極為奇特,是將藏傳佛教八寶的形象融入造型中,創意之巧妙,設計之精絕,令人稱奇。八寶指的是法輪、法螺、寶傘、華蓋、蓮花、寶罐、金魚、盤腸等八種藏傳佛教中象徵吉祥的器物,故又稱為「八吉祥」,此壺口部為「寶瓶」,頸部塑「法輪」,壺身為「法螺」,壺身瓔珞為「寶傘」、「華蓋」,足胚蓮瓣為「蓮花」,壺流塑為「雙魚」,「盤腸」塑為壺柄,各處安排恰到好處,兼具美觀與實用,可謂慧心獨具。永樂大帝崇奉佛法,此物應為皇家佛事活動特別設計的一件官窯法器。八寶紋是明清兩代非常盛行的裝飾紋樣,以不同形式見於各種藝術品,而將各種寶物作為器物的有機構成集於一身,所見極罕,遍查各公私收藏,能與之參照的僅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屬「大明宣德年制」寄託款之雍正朝仿品。故宮藏品因是孤品,故不能確定此類作品是否是雍正時期御窯廠仿製明代器物的摹古之作,而與本件拍品相印證,可知確有其事,也算是解開了陶瓷史上的一樁懸案。此壺青花發色蒼妍明快,呈色穩定,胎質堅密,釉層肥厚瑩潤,白中泛青,桔皮釉特徵鮮明,加之器形格調甚高,應是永樂官窯製品無疑,唯釉面稍有損傷,疑似火燒痕跡。如此稀少之永窯雋品,故意過火絕無可能,故推斷應是原先存放的宮殿樓宇不幸遭遇火災受到殃及。由此聯想到學界仍有分歧之成化「奼紫」成因,或可作一解釋。有學者考證北京故宮藏成化鬥彩之「奼紫」應非出窯時所帶瑕疵,推測是1923年建福宮火災後倖免於難的倖存者,原先的彩釉經火災1300度的高溫缺氧環境中被還原成無光澤的黑褐色。不妨大膽想像,此壺或為原先建福宮藏品中的一件,高溫使得釉面受損。建福宮花園位於故宮內廷西六宮的西北側,原址為明代幹西四、五兩所,為皇太子居處。清乾隆時期陸續將其改建為花園,亦稱西花園,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經常做詩賦詞加以讚美,裡面古玩、字畫、瓷器、珍寶在他去世後堆滿了庫房,數不勝數。民國十二年(1923年),建福宮發生大火,花園建築以及在此存放的珍寶化為灰燼。火災後的清理工作長達數月,從廢墟中就檢出大量珍寶,有的成為故宮收藏,亦有不少被清理人員偷盜出宮流向古玩市場,此件淨水壺或就以這種方式散落民間,後經大收藏家仇炎之先生收藏,親將此無款器物鑑定為大明永樂,並墨書題籤及鈐仇氏「伉希齋」印,此番能現身拍場,實為難得幸事。元-明初 鈞窯天藍釉葵花式花盆配白玉座
寬25.5釐米
款識:五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賣會 Lot 6119
成交價:人民幣 11,385,000
備註:
1. 趙從衍先生舊藏。
2. 香港「徐氏藝術館」舊藏。
鈞瓷絢爛奇妙之色彩,絕非世間丹青妙手心思所能及,因其色其形皆為天成,所現窯變尤象,妙景竟生,引人遐思無窮,觀其漫無崖際之變化,皆自以為獨有心領神會之境界,陶然自樂,情悅性怡,斯則觀賞鈞瓷之獨特樂趣也。本品誠為鈞瓷之佳美者,形制為六瓣葵花形,侈口出沿,沿邊凸起一道細稜,器身、圈足皆隨形而生,婉轉而不失剛健。釉色厚潤,色澤依器型的轉折而豐富多變,內外釉色皆為官鈞之典型天藍,釉光與紋理變化當屬天藍之最佳品格,遠觀則靜穆湉謐,近看則暈融爛漫,六面釉色絕無相同之象,既如暴雨淋牆,斑駁相連,又如雨後青山,雲煙氤氳,予人無限之美學遐想,所生之意境任由觀者自悟。釉色之美更由造型之妙相稱,俯視本品,器內每一處轉折均見釉色淺淡,以致黑褐堅硬的胎骨若隱若現,使得造型輪廓鮮明,釉質的溫柔婉約和器型的剛健硬朗合二為一,別見一番古樸典雅之風韻,折射出工匠們的巧思和皇家審美的品味。平底挖五孔,為盆植洩水之用,敷塗褐色護胎釉,斑駁古拙,與瑩潤釉光對比鮮明。中心孔洞之上,清晰可見凹印「五」字款。器下配雕琢精緻的青白玉底座,體現了皇家御用陳設器豪華而高貴的氣魄。本品曾為香港「一代船王」趙從衍先生舊藏,後入藏香港徐氏藝術館,傳承有序,著錄清晰。此類鈞窯宮廷陳設花器屬於鈞窯歷史上獨特的一類,底部各刻一個從一到十的數目字,基本規律是數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若如本品式樣與釉光者,底部刻「五」字,存世稀少,檢視目前公私典藏資料,同類僅見一例源自清宮舊藏,現為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典藏號:【故瓷16537】,高17釐米,口徑24.8釐米,釉色亦為天藍,蚯蚓走泥紋明顯,釉光略見滄桑。若兩者相比較,本品之釉色則遠勝清宮舊藏者,其釉之紋理變化展示出天藍一色無以倫比的魅力,亦為官鈞花器當中極為罕有的雋品。此類獨特的官鈞花盆彰顯宮廷藝術獨有的氣息,自然深得清宮珍視,作為前朝珍玩的它們獲得雍乾二帝之鐘情。雍正皇帝對官鈞花器的喜愛體現在摹古方面,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曾諭旨唐英摹制,無論是窯變釉器皿或是仿均釉器皿皆以官鈞花器之釉色造型為範。是年三月唐英為求此釉復燒成功,不惜派廠署幕友吳堯圃親赴河南禹縣探求古配方,謂之「此行陶冶賴成功,鐘鼎尊罍關國寶。」(見唐英《陶人心語》卷一《春暮送吳堯圃之鈞州》)七月,鈞釉終於復燒成功。雍正十三年,唐英在其所寫《陶成紀事》碑文中,記述了仿清宮所發宋鈞窯器而燒得窯變釉之事:「鈞釉,仿內發舊器梅桂紫(玫瑰紫)、海棠紅、茄花紫、梅粉青、騾肝馬肺五種,新得新紫、米色、天藍、窯變四種」。成功燒造的仿鈞釉花器被送至清宮,融入帝皇后妃的日常生活當中,妝點和提升生活情趣,例如雍正朝內府所繪《十二美人圖之對鏡》當中,菱形仿鈞釉盆奩一套安放在窗臺,發色瑰麗,應為玫瑰紫,其上水仙綻放飄香,極得幽靜之趣。此情景為後宮真實生活的寫照。乾隆皇帝獨具好古情懷,對此厚愛則體現在大量使用官鈞花器盆植花卉或是裝飾金屬玉石盆景。傳世所見不少官鈞器皿底部刻有宮殿、齋堂名號,表明陳設的位置,如出光美術館藏品當中一個就見後刻「重華宮」、「高雲情用」款。重華宮是乾隆時期才出現的名稱,高雲情則為漱芳齋內的一廳室,皆是乾隆時期設置的,可見這些刻宮殿款的花盆在乾隆朝被廣泛地實際使用,裝飾清宮裡面最尊貴的場所。因為富具情趣的乾隆皇帝對盆花藝術非常鍾情,若以前朝古物與奇花異草相搭配最見雅致,自然不容錯過。另據清宮造辦處檔案記述,乾隆皇帝曾不止一次諭旨製作各類金屬盆景之後安放在此類鈞窯花盆之上。因此,鈞窯花器在清宮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甚為獨特,融陳設與實用於一體,在清宮花道藝術方面佔據異常重要的地位。正基於乾隆皇帝以上喜歡銘刻堂名款的習慣,由此可以推知,凡是帶有清宮諸處堂名款的官鈞花器必定為內府舊藏,並深得乾隆皇帝喜愛而被選用,檢視目前公私典藏,此類官鈞花器底部銘刻堂名款者不足20例,綜合考察其品質皆屬同類之精華者,可鑑乾隆皇帝當時對此曾經嚴格挑選過。故此,凡是銘刻堂名款者的品格一定高於無銘刻者。其銘刻內府堂名款遵循嚴格的格式,皆呈「T」字形布局:先橫刻大的宮殿名稱,後豎刻具體的安放廳堂,例如橫刻「建福宮」,豎刻「竹石假山用」;橫刻「養心殿」,豎刻「隨安室用」。細察本品底部,留有「T」字形磨痕,顯然是人為消除的結果,側視隱約可見字跡存在,由此可知本品屬於以上乾隆皇帝御用之物,後來散失出宮,很可能前賢恐其為官府所追究,故而磨滅銘款。此類鈞窯陳設類器皿,質精式雅,備受世人珍視,近年對其年代歸屬問題上頗多爭議,傳統北宋說遭受國內一些學者的強烈質疑,認為此類編號的鈞窯花器應出自明初宮廷御造。對「北宋說」所依據宋徽宗「花石綱」與鈞窯的關係,研究者遍查宋元有關文獻,始終未發現二者之間有任何關聯,所以把「官鈞」瓷器與徽宗修建「艮嶽」與「花石綱」之役相聯繫,純屬主觀想像與推測。鈞窯不見於宋元時期的文獻,在所見最早記載的明代文獻中,通常列於宋代名窯之後,似乎有把它列入宋代名窯的暗示。如:明萬曆十九年(1591)高濂《遵生八箋》卷14 「論諸品窯器」中將鈞窯列龍泉窯、吉州窯、建窯之下;明張應文(1595年卒)《清秘藏》卷上 「論窯器」 中則在「柴、汝、官、哥、定」諸窯之後,接著記述「均州窯」的特色。但對明代文獻的考察來看,「官鈞」地位在明代的文人品鑑體系中地位一直不高,與「柴汝官哥定」不能等量齊觀。況且,沒有任何明代文獻斷言「官鈞」瓷器燒造於宋代。只有明末偽書《宣德鼎彝譜》,首次將鈞窯排名在定窯之前,暗示鈞窯為宋代名窯。這也就為後來的「北宋說」埋下伏筆。清初孫承澤(1592-1677)在《硯山齋雜記》中論窯器「窯器所傳柴汝官哥均定可勿論矣」,乃承襲《宣德鼎彝譜》中鈞窯的排名,並首次提出「宋鈞」概念。乾隆年間的《南窯筆記》更將 「官鈞」年代明確為北宋,認為鈞窯為「北宋均州所造」,器形「多盆、奩、水底、花盆器皿;顏色大紅、玫瑰紫、驢肝、馬肺、月白、紅霞等色;骨子粗黃泥色,底釉如淡牙白色」。乾隆三十九年(1774)朱琰《陶說》中即使用「官鈞」一辭。但是經前後對文獻的爬梳不難看出,清人「宋鈞」之說系從明末文獻中衍生而來,不足憑信。2004年河南鈞臺窯遺址出土一批與本品時代特徵一致的鈞窯陳設類器皿瓷片,它們皆與傳世實物一一對應,另有數件鈞釉方流雞心扁壺標本混雜其中一同出土,此式雞心扁壺為明初宮廷始創的典型器皿,時代明確不容置疑,從而成為推翻「北宋說」的核心證據。研究者結合相關資料開展論證,大體論據如下:
1.鈞臺窯遺址新發現的某些器物,如方流雞心扁壺、高足碗、大罐、 出戟尊等,與永樂、宣德時期的景德鎮瓷器及明早期掐絲琺瑯製品特徵相同。特別是方流扁壺,是富有時代特徵的器物。在景德鎮瓷器和其它金屬器中,方流雞心扁壺似僅見永樂朝製品。2.從南京明故宮遺址考古資料來看,在連續三次較大規模的考古發掘中,都未發現「官鈞」瓷器遺存。對於這類較易損耗的「花器」未能發現的合理解釋,或只有一條:「官鈞」瓷器在永樂朝之前尚未燒造。
3.從社會條件和宮廷需要看,永樂、宣德兩朝,國力強盛,經濟富足,皇室對宮舍苑囿之器用必然會有更高的要求。永樂四年至十八年,數興大工,營建北京宮殿,而新宮殿的裝點美化無疑需要大量「花器」。宣德時,宮廷生活更加奢靡。陸容《菽園雜記》卷七謂:「宣德年間,朝廷起取花木鳥獸極諸珍異之好,內官接跡道途,騷擾甚矣。」可能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官鈞」瓷器得以大量燒造。例如官鈞經典造型的渣鬥式花盆、鼓釘式盆託亦在明代早中期寫實繪畫中反覆出現。若將之與其它瓷窯的製品包括景德鎮明初官窯出土的文物作一比較,便可發現,這類鈞窯精瓷器物歸入明初宮廷用器是符合史實的,「官鈞」瓷器具有典型的官器作風。其形制,或源自三代禮器,或以宋元瓷器為母本加以改進而成。造型莊重,法度嚴謹(宋呂大臨《考古圖·序》論古器有「制度法象之所寓,聖人精義存焉」之說),集中體現出一個時代上層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的某些特點。因此,研究者認為,「官鈞」瓷器的製作應是在當時宮廷的直接指使下進行的,其情形或正如歷史上「禁庭制樣須索」。當中最為有力的證據則是:與「官鈞」方流雞心扁壺、出戟尊等形制相同的器物,除見於明永樂、宣德時期的景德鎮官窯瓷器以及宮廷作坊製作的金屬器外,其它再無任何發現。(具體論證詳見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編《「官鈞」瓷器研究》)。但無論其年代歸屬如何,只是學術之爭,只是讓我們對其真實歷史情況有更合理的了解而已,毫不影響其作為內府御物之性質,更不會降低其故有的藝術價值和美學內涵,畢竟珍稀程度一直客觀存在,不曾改變。
(黃清華)
明永樂 青花花卉紋執壺
高28釐米
北京保利2009秋季拍賣會 Lot 2037
成交價:人民幣 9,520,000
永樂一朝窯事興盛,成就卓越,上承宋元,下啟康乾,創新發明極多,器類式樣之豐富,釉色裝飾之廣泛,為此前所未經見,其中青花一門極負盛名,深得後世推崇。青花執壺為永樂御瓷之經典品類,紋飾多見纏枝花卉或開光折枝花果,而本品為永樂青花執壺之翹楚,以紋飾罕見而著稱。其壺身呈玉壺春瓶式樣,腹一側設長彎流,流與頸之間以雲形板連接,美觀實用,設計巧妙,另一側置曲形柄,上附圓形小系,原為牽縛壺蓋之用,柄下部加以三乳釘裝飾,器型線條複雜多變,雍容秀美。通體以青花繪就,層次豐富,布局得宜,毫無繁縟之感。頸部飾折枝茶花與卷草紋,腹部前後對稱裝飾近似如意雲頭狀的開光,內繪折枝蓮花,開光邊框寬大,內飾卷草紋,予人典雅莊重之感。圈足外牆飾以波濤紋,有別於常置的卷草和回字紋,頗為少見。其青花凝重妍麗,蒼雅雄勁,一如水墨,所繪諸花筆觸細膩,氣韻流暢,盡現永樂御瓷纖巧柔美之風姿。本品較之同類執壺最為特別之處,乃是近似如意雲頭紋開光裝飾的運用,為永樂青花御瓷當中僅見的一例,除執壺之外,其它器型沒有出現。它是伊斯蘭地區流行的傳統紋飾,常見於服飾、織品、建築物的裝飾之中,因此它的運用體現出濃厚的波斯色彩,是永樂御器廠借鑑和迎合中東地區王公貴族審美習慣而燒造的,記載了中外文化交流輝煌歷史的一頁。元-明初 鈞窯月白釉鼓釘三足洗
直徑20.5釐米
款識:六
保利香港2013秋季拍賣會 Lot 1326
成交價:港幣 8,050,000
備註:
歐洲私人舊藏。
明永樂 青花披肩花纏枝蓮花蓋罐
高27.5釐米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賣會 Lot 4456
成交價:人民幣 14,000,000
備註:
徐展堂「在望山莊」舊藏。
本品造型敦實端莊,釉汁厚潤泛青,胎骨雅潔堅緻,罐身上下分別裝飾雲肩式圖案和折枝花卉,主題紋飾為纏枝蓮紋,所繪蓮花朵朵,碩大飽滿,枝蔓輕柔舒展,荷葉俯仰有姿。所見青花一色,渾厚深沉,錫光迸發,極得水墨意蘊。布局疏朗清逸,諸式紋樣氣韻生動,空靈瀟灑。底部澀胎無釉,撫之光潤細膩,可見陶土淘煉之精,足牆平扁敦實,修整工致,泛出一層橘紅之色,乃墊燒高嶺尾砂所致。其罐蓋為清代雍正御窯所後配,原蓋應該在雍正朝以前已佚。其發色蒼雅清麗,運用點染技法繪畫紋飾,刻意追求摹古的效果,雖無永樂青料深入胎骨之力度,亦足見雍正一朝好古之情。對於清宮舊藏前代名窯,雍正皇帝頗為關注,常以之摹古,對當中缺失配件的器皿,往往諭旨御窯廠補造,以得成全之美。據清宮造辦處文檔記述:「雍正七年四月十一日郎中海望持出葫蘆式磁壺一件。奉旨:將此壺交年希堯照其款式仿燒造幾件,其釉水如不能十分像,些須深淺亦可,將原壺上添一蓋。」以此推知,當年雍正皇帝肯定下發類似的諭旨為本品燒造蓋子,方有今日之完美。永樂罐身雍正蓋,此可謂明清兩代官窯的連理之作,使人不由想起《飲流齋說瓷》開篇之名句:「瓷雖小道,而與國運世變亦隱隱相關焉。」明代永樂與清代雍正皆為官窯青花瓷器的鼎盛時期,本品集二者為一體,展示明清兩代鼎盛時期之不同國運氣象,殊為難得。此式青花蓋罐為永樂御瓷之經典雋品,存世至為罕見,除本品之外,僅知三例,分別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帶原蓋 ,高28.5釐米,無款,年代定為宣德時期,參見《故宮藏明初青花瓷器》頁220 ,圖111;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藏品,缺蓋,高20.7釐米,無款,參見HE LI著《Chinese Ceramics》頁221,圖407;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品,缺蓋,伊斯蘭式鑲寶石銅包口,高21.6釐米,參見《東洋陶瓷大觀》第6卷《維多利亞及阿爾波特博物館》,黑白圖版146。永宣青花御瓷在明後期已經備受世人推崇,本品作為永樂御瓷之名品自然成為收藏和摹古的重點,嘉靖時期御器廠已成功實現對本品的摹造,實例見於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國立博物館典藏「嘉靖 青花蓮唐草文壺」,高20.5釐米 ,底署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款,參見《東洋陶瓷大觀》第3卷《雅加達國立博物館》,彩色圖版80。元-明初 鈞窯月白釉鼓釘三足洗
直徑20釐米
款識:七
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賣會 Lot 6248
成交價:人民幣 5,980,000
備註:
1.徐展堂先生舊藏。
2. 香港拍賣,1999年11月2日,編號670。
明永樂 青花花卉紋雞心碗
直徑10釐米
北京保利2017春季拍賣會 Lot 5195
成交價:人民幣 4,830,000
備註:
北平東四牌樓「聚和祥」張逸宸舊藏。
雞心碗系明永樂、宣德年間流行的碗式之一,存世頗為罕見。因碗底心有雞心樣突起,故曰「雞心碗」。另因器形似蓮子,又名「蓮子碗」。雞心碗見有大中小三種尺寸,常見大小兩種。有白釉刻劃印和青花等裝飾。青花器外壁多飾條形蓮瓣紋,永樂多呈單體細長蓮瓣,宣德多為雙層寬短蓮瓣。清康熙、雍正多有仿製。除了紋飾的不同外,永樂雞心碗相較於宣德者尚有體輕、足矮的特點。此類雞心碗除作貢御之用外,另有一部分被送至近東,伊朗阿德比爾神廟亦見有此類瓷碗。本品深腹,碗壁呈錐狀,圈足窄小,口沿寬闊且微微向內收斂。釉色純淨,釉下以較為濃豔的進口青花鈷料描繪紋飾。碗心繪程序化的六瓣團花,四周以幾何紋飾環繞,口沿處繪回紋。器外壁繪有一圈實心大蓮瓣紋,其上口沿處則繪「之」字形花瓣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與本品尺寸、紋飾及時代皆一致的清宮舊藏者(參見《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 明代洪武永樂御窯瓷器》,第148頁,圖版66)。另見有一例尺寸與本品近似,唯內壁紋飾稍有不同者(參見《中國陶瓷全集 第12卷 明(上)》,第50頁,圖版24)。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者尺寸較本品略大,紋飾亦略有不同(參見《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文物研究叢書 瓷器卷 明代》,第53頁,圖版23)。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所藏者相近的亦見有一例孫瀛洲先生舊藏者(參見《孫瀛洲的陶瓷世界》,第62-63頁,圖版25)。與同類器比較,本品器形周正,胎質潔白,釉質溫潤,紋飾華麗,青花發色濃豔,雖見有鐵鏽斑,但紋飾清晰,未見暈散,無疑系同類器中之上品。且本品系雞心碗中尺寸較小者,手可盈握,適於把玩。明永樂 官鈞玫瑰紫天藍釉鼓釘洗
直徑17.2釐米
款識:八
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賣會 Lot 5752
成交價:人民幣 6,325,000
展覽:
日本協會陶器展覽,編號273,紐約,1914年。
出版:
《葛沃得收藏——中國陶瓷兩千年》,圖版26,1996年。
備註:
1.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藏,Samuel T. Peters捐贈,1926年。
2. 葛沃得收藏,編號26。
本品原為鈞窯宮廷陳設花器之盆託,因其形制古雅精緻,置於案頭亦賞心悅目,後世文人遂以之為筆洗。其形制為圓形,侈口出沿,外口沿稜紋兩道,其間環列十五枚鼓釘紋一周,器身隨形而生,婉轉而不失剛健。釉色厚潤,色澤依器型的轉折而豐富多變,口沿與外壁為玫瑰紫,燦若晚霞,絢麗奪目而變化無窮,內壁則是天藍色,靜穆湉謐,與外壁的熾烈瑰麗形成鮮明的對比,如此冷暖色澤的搭配符合美學的原則,折射出工匠們的巧思和皇家審美的品味。其釉色流光含韻,乃人間爐焰之功,使之瞬息交融,融為奇異。釉色之美更由造型之妙相稱,俯視本品,器內每一處轉折均見釉色淺淡,以致黑褐堅硬的胎骨隱現,使得造型輪廓鮮明,釉質的溫柔婉約和器型的剛健硬朗合二為一,別見一番古樸典雅之風韻。底部下承三足,敷塗褐色護胎釉,斑駁古拙,與瑩潤釉光對比鮮明。周緣存支燒痕十七枚,古樸豪邁,一側清晰可見刻出「八」字款,筆道遒勁,蕩漾出獨特的時代氣息。
葛沃得(Gerald Greenwald),1935年11月15日生,四十餘年之職業經理生涯,主要從職運輸行業,1999年自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總裁職位退休。葛氏於1975年3月12日蘇富比紐約首次購得中國瓷器一件,為嘉慶黃底綠彩龍鳳壽字紋碗,自此迷戀中國瓷器藝術不止,常現身於各大拍場。葛沃得先生收藏中國瓷器逾三十五載,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其藏品如今在收藏界備受推許。其珍藏件件精奇,但最卓犖不凡者,始終是當年令他對中國陶瓷一見傾心的明清瓷器。葛氏所購,多出自名家所藏,如仇炎之、張宗憲等。葛氏所藏,以精細把玩件為多。此件拍品最始原為美國Samuel T. Peters 舊藏,此人曾在1926為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捐贈眾多收藏及中國藝術品,如今大都會博物院依舊有其捐贈藏品的展出,而1926年捐贈時此件鈞窯三足洗便位列其中,被收為館藏。而後,此件在1983年6月23日於紐約佳士得拍賣,拍品94號。並早先於1914年於紐約「Japan Society Pottery Exhibition」中展出,展品273號。明永樂 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瓶
高26釐米
保利香港2017春季拍賣會 Lot 3008
成交價:港幣 10,030,000
出版:
《玫茵堂中國陶瓷》,卷4,編號1644,瑞士玫茵堂,1994-2010年。
備註:
1. Enrico Maestrini 收藏。
2. 倫敦埃斯肯納齊舊藏。
❖中國古董珍玩部
E-mail:gd@polyauction.com
徵集微信:polygudong
❖中國書畫部
E-mail:sh@polyauction.com
徵集微信:polyshuhua
❖中國古代書畫部
E-mail:gdsh@polyauction.com
徵集微信(公眾號):gdsh_polyauction
❖古籍文獻類
E-mail:gj@polyauction.com
❖現當代藝術部
E-mail:ddyh@polyauction.com
徵集微信(公眾號):ddyhpoly
❖郵品錢幣部
E-mail:yp@polyauction.com
❖珠寶鐘錶尚品部
E-mail:zb@polyauction.com
徵集微信(公眾號):PolyPrestige
❖古董珍玩季拍部
E-mail:sijigudong@163.com
❖名酒茗品部
E-mail:zc@polyauction.com
❖科技古董部
E-mail:zc@polyauction.com
❖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
E-mail:sale@polyauction.com.hk
❖保利(山東)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E-mail:shandong@polyauction.com
❖保利(廈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E-mail:info@polyxm.com
❖保利義烏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E-mail:polyyiwu@polyauction.com
❖保利拍賣上海地區
E-mail:shanghai@polyauction.com
❖保利拍賣臺灣地區
E-mail:taiwan@polyauction.com
❖保利拍賣日本
E-mail:polyauction2005@gmail.com
❖保利拍賣北美
E-mail:nyc@polyauction.com
❖北京保利拍賣
www.polypm.com.cn
❖保利香港拍賣
www.polyauction.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