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前
武漢點點滴滴
都牽動全國民眾的心
將艱難時刻一一記錄的
「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
近期將亮相螢屏
晚會錄製現場。記者許魏巍 攝
9月18日,《在一起》首播晚會在洪山體育館進行錄製,真摯清澈的童聲唱響《聽我說謝謝你》,拉開晚會的帷幕。
全劇10個單元的主創人員齊聚現身,「人民英雄」張定宇、武漢協和醫院醫生朱彬、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長陳靜以及滴滴司機王利、武漢東湖新城社區的社區工作者們等原型人物同臺亮相,共同回溯那段難忘時刻。
《在一起》由國家廣電總局組織指導,上海廣播電視臺和耀客傳媒、尚世影業共同出品,近期將在東方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廣東衛視以及騰訊視頻、愛奇藝同步播出。
10個故事串成《在一起》
8個故事與武漢相關
▼
記者獲悉,時代報告劇《在一起》,於今年2月籌備策劃,3月—4月拍攝。雲集張黎、沈嚴、曹盾、滕華濤、劉江、楊陽、汪俊、彭三源、楊文軍等14名導演,梁振華、高璇、任寶茹、馮驥、徐速、六六、彭三源等19名編劇,張嘉益、陳數、海清、靳東、雷佳音、周一圍、李小冉等50多名演員參演,是名副其實的電視劇最強陣容。
劇中以抗疫期間各行各業真實的人物、故事為基礎,講述了平凡人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的感人故事。
整部劇由《生命的拐點》《擺渡人》《救護者》《同行》《決戰火神山》《搜索24小時》《武漢人》《方艙》《我叫大連》《口罩》10個單元故事組成,每個故事兩集,共20集。
《方艙》篇演員與原型臺上互動交流。 記者許魏巍 攝
除聚焦北京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尋找「零號病人」的《搜索24小時》和以寧波針織廠老闆轉行做口罩的《口罩》之外,其他8個故事都跟武漢有關。
張嘉益、周一圍、譚卓、張天愛等出演的《生命的拐點》,根據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事跡改編;雷佳音、倪妮、張靜初、蔣欣的《擺渡人》,聚焦的是抗疫期間,平凡的外賣小哥為普通人解決生活難題的故事;朱亞文、徐璐主演的《救護者》,講述上海重症專家馳援武漢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楊洋、趙今麥的《同行》,聚焦暫時關閉離漢通道後,逆行回到武漢抗疫前線的醫護;劉敏濤、賈乃亮、倪大紅等主演的《武漢人》,以武漢社區工作者為主要刻畫對象;靳東、黃志忠、王自健主演的《方艙》展現方艙故事;鄧倫、李沁、董潔、劉琳主演的《我叫大連》,演繹暫時關閉離漢通道期間,誤入武漢、最終留在武漢市第一醫院擔任志願者的大連青年。
《同行》篇演員與原型臺上交流。記者許魏巍 攝
主演原型見面
眾人感謝武漢的堅強
▼
每個故事每個角色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這讓不少出演《在一起》的演員都倍感壓力,即便是戲骨張嘉益。
藉由晚會的錄製,張嘉益首次與張定宇碰面。他透露,「我一直在資料影像上看到過他的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一個背影,在走廊盡頭遠去,是我見過腳步最堅定的背影」。舞臺上面對張定宇,張嘉益「一時激動得不知該說些什麼」。
令張嘉益感觸良多的不只張定宇,當天負責接機的司機師傅,同樣讓他肅然起敬,「那個時期他也一直在一線」。張嘉益感慨,20多年前造訪過的武漢,留下的印象是熱乾麵和長江,現在只想說一句感謝,「感謝武漢的堅強」。
分別在《救護者》和《我叫大連》單元亮相的朱亞文和鄧倫,也在錄製現場與自己扮演的原型碰面。鄧倫飾演的武漢市第一醫院隔離病區志願者大連小夥現身現場,「當時我離開武漢的時候,跟醫院一起奮戰的夥伴約定,一定會等春暖花開時再回武漢」。他如約與戰友重逢。
《我叫大連》篇演員與原型臺上互動交流。記者許魏巍 攝
朱亞文飾演的故事原型之一、來自中山醫院的鐘鳴醫生,不僅是第一位馳援武漢的上海醫生,而且在武漢的重症病房連續作戰75天。
當晚,鐘鳴醫生也亮相現場。再次回到武漢,鐘鳴激動不已。
「1月23日,我來到武漢,輾轉從麻城轉車入城。今天,我直接飛到了武漢,看到機場熙熙攘攘的人群,看到了往日富有生活氣息的武漢。當時,我在武漢最大的夢想,就是武漢能夠恢復往日如常的那一天。謝謝,這座英雄之城。」
一部有紀念意義的電視劇
期待!
長江日報出品
記者:梅冬妮 實習生:張笑妍
攝影:記者許魏巍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宋濤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