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的我們都格外敏感,滿心期盼著能夠有一些好消息能夠讓我們緊繃的心情能夠放鬆下來,可好消息未等到,卻得到籃球巨星科比隕落的不幸消息。
這並不是最糟糕的,更令人難過的是他二女兒Gigi也在飛機上。13歲的女孩子,正是花一樣的年紀,繼承了父親的籃球天賦,活潑開朗樂觀,可這朵小花尚未綻放便已經枯萎了。
粉絲留言說在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一定是在竭盡全力地安慰女兒,他也許是抱著女兒,冷靜地告訴女兒:「我愛你。」
有人說他已經拉出了座位上的女兒,並正向上託舉著她。外界傳聞是真是假我們不得為知,但是我們知道科比對女兒的愛,一定也是這般無私。
曾有人採訪科比如何看待死亡,他說:「我接受生命的有限,我對死亡感到坦然,有了死亡才有生命,有了黑暗才有光明。」
父親這個身份承擔著更多的責任與擔當,當那聲「爸爸」傳入耳中時,父親肩上的使命感便更重。家中的頂梁柱,經濟的主要來源,愛的中心要點,他要給妻子無微不至的關懷,也要給予孩子童年的陪伴,家中物質的支持。
4歲:我爸無所不能。
5歲:我爸無所不知。
6歲:我爸比你爸聰明。
8歲:我爸並不是無所不知。
10歲:我爸成長的年代跟現在非常不同。
15歲:我爸對這件事毫無所知,他太老了。
21歲:我爸是個老古板。
25歲:我爸對我是了解的。
30歲:也許應該問問我爸,他經驗豐富。
40歲:老爸如此有智慧,擁有整個世界的經驗。
50歲:能與老爸討論這事,我願付出一切代價,我不能欣賞他的聰明真是再糟糕不過的事。
張漢峰是一個情商很高的男人,同事們和他相處地都很愉快,他懂得玩笑的分寸,從不會讓同事尷尬,知道團隊合作的力量,籤了一個大單後也將小組成員的名字寫在最前面。
可他的心中始終有一道傷疤,他那沉默寡言的父親。張漢峰從小生活在農村,家裡一直靠著養的家禽生活,條件很艱辛,他又是家中老大,都說長兄如父,張漢峰一直都幫父母拉扯著三個弟弟妹妹。
一直以來,他受了委屈默默忍受著,不會像弟弟妹妹一樣抱著父母哭鬧,可他到底也是一個孩子,不會將情緒那麼完美的掩飾住。
漢峰18歲那年,參加了全國高考,他的成績在班裡算是挺優異的,不說重點大學,最起碼一本院校的門檻他還是能夠夠到的。成績出來後,他果然不負眾望,超一本線二十多分。
在全家高興之餘,學費的事情也讓父母發愁,二弟開學就要上高二了,兩個妹妹也要升初中了,雖說村裡給了優惠政策,兩個妹妹的學費已經全免了,可她們的夥食費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父親有一晚喝醉了酒,對著漢峰說了很多的話,漢峰從未見過沉默寡言的父親說過這麼多的心裡話,他一夜未眠,想了很多東西,心裡暗暗地做了一個決定。
第二天,趁著父親下地幹活之前,他告訴父母,這大學他不念了,反正弟弟過兩年也要高考了,努力一點肯定能考上,他過幾天就出去打工,和父母一起供弟弟妹妹們上學。
一向沉默寡言的父親大發雷霆:「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家還供不起你了?你才多大就輟學,我和你媽是沒文化,可是我們就算砸鍋賣鐵都不會讓你沒學上,我知道你是家裡最有想法的一個,但是我告訴你,你還太年輕了,不走出這個窮家,你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
就這樣,漢峰最後像是被轟出了家裡去異地求學,他知道父親是為他好,可是那句對不起如鯁在喉,無法說出口。大學裡,漢峰憑著踏實努力的態度,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混得風生水起。
暑假他想留在城市兼職,為自己掙一點生活費,也能補貼家裡,打電話給家裡徵求父母的同意。是媽媽接的電話,媽媽親切地問他過得好不好,埋怨他怎麼這麼久沒打電話回家,他頓了頓,問媽媽能不能暑假留在學校。
媽媽遲疑了下,問道他不回家怎麼住,在哪吃,做什麼兼職,漢峰還未來得及回答,只聽見電話那頭父親咳嗽聲傳來,和媽媽說:「由他去吧,翅膀硬了,遲早是要飛的。」
漢峰告訴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混出點人樣再回去,給父親看一看自己的成就,讓他為自己驕傲,自豪。可人一旦到達了一定的高度就很難再下來了,工作後每天要忙著各種應酬,很久未歸家了。
他怎麼也沒想到,他最終推下工作,踏上回家旅途的原因,竟然是為了回家給父親料理後事。他看到母親蒼老的臉龐,無盡的自責,無力的道歉,父親在臨終前都囑咐他們不要打擾到自己工作。
漢峰瞬間覺得自己的心絞痛特別嚴重,他質問自己這些年到底在和誰慪氣,和誰過不去。多年社會經驗的累積讓他知道了要真誠待人,和善對人,可他對待自己的家人又何嘗運用過這些學到的道理呢?
好像隨著我們年紀的增長,我們與父親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生疏。小時候我們明明可以爬上爸爸的肩膀俯瞰自己所處的環境,青春期的我們開始產生逆反心理,不想再和父親多說一句話。
現在我們甚至連一個擁抱都沒有再給過父親。可父親依然在我們身邊默默地陪伴著,關心著我們。
如果可以的話,給那個正在慢慢老去的父親一個擁抱吧,陪他聊聊天,教他如何上網,要像他教小時候的你如何走路一樣有耐心。
最後,送給所有科比球迷們一段話:
我的三個女兒,我希望他們明白,那些早起的時光,那些你努力工作的時光,那些你熬夜的時光,努力學習的時光,那些你感覺自己沒有在努力工作,感覺疲憊的時光,那些你不想再逼迫自己,但還是選擇繼續那樣做的時光,那就是追尋夢想的意義。
這是科比退役演講時留給女兒,也是留給那些喜歡他的小朋友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