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學渾天說落伍了嗎

2021-02-08 三景堂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討論一下運動。

運動都是相對的,要想研究運動,必須採用一個坐標系。

所有的運動,都是相對的,都是選取好坐標原點,並在此坐標系下的觀察研究。不同的坐標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方便和複雜的區別。也是初中物理知識。

例如說地球繞太陽運動,其坐標原點就是太陽。

說太陽系繞銀河系運動,其坐標原點,自然是銀河系中心。

可惜啊,古人沒本事站在太陽上,或者銀河系中心觀察,所以最初不可能採用這樣的坐標系。


渾天說,只是採用了古人最直接便於觀測研究的地球為坐標原點,地軸為旋轉軸的坐標系,這個坐標系,是科學合理的,沒有問題。

其實古代天文學中的知識,到現在還在應用,比如經度緯度,赤道黃道,北極定位等。地球天球的概念還在使用。地球儀天球儀,依然採用的是渾天說的模型。


為什麼是渾天說

那麼為何有渾天說的這樣的宇宙觀呢?原因是「地球自轉」。

地球自轉,就有了自轉軸,這個軸的指向,就是北極南極。我們北半球主要是觀測到北極。北極點位置的星星,就是北極星。

北極星因為在北極點,地球上觀測,就是不動的,其他星星就圍繞著這個星星做同心圓運動。南極星也是如此。

這些同心圓,最大的就是天赤道,和地球的赤道是在同一個平面上。


渾天說的重要性

中國古代,在所有的學問中,首重天文。天文學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根。

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即日月五星也。就是通過天文提煉出來的思想。

張衡云:"文曜麗乎天,其動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日者,陽精之宗;月者,陰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

十二地支

古代在地面上,觀測天球,以天球北極為不動點,劃分十二份所得,也就是十二地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時空一體

中國古代,渾天說系統裡,時空是一體的。即,四方上下謂之宇,古往來今謂之宙。

又如在我們熟悉的十二地支裡,子時是半夜,在北方;午時是中午,在南方。時間和空間也是統一的。

易經

易經來源於天文(古代圓周分365.25度。)

北宋司馬光集注太玄經:《易》卦氣起中孚,除震、離、兌、坎四正卦二十四支爻主二十四氣外,其餘六十卦,每卦六日七分,凡得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

數學和術數

勾股定理,就是基於觀測天文而發現的,而各類圓和球體的公式發明,最直接的動力,就在於天文計算。另外基於陰陽五行,天幹地支的所有術數類,根源都是在天文。比如,八字,六爻,大六壬,紫微鬥數等等。

治病養生

比如子午流注,還有中醫治病的時辰。

道教修煉

道教修煉乃至於道法應用,都要使用天文學,所謂掐指一算,多指這類計算。


當然,古代天文學的應用,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希望有志於了解學習古代文化的同仁,了解古代天文學。

不懂中國古代天文學,可以說很難從深層次上了解古代文化。

相關焦點

  • 漢朝首席科學家,2000年前發明「時鐘」,天文學領先時代1500年
    張衡這一發明基本可以定義為古代的時鐘。天文學成就領先時代1500年《渾儀注》:「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裡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張衡根據星辰的變化規律提出「渾天說」,他認為天地猶如雞蛋,天像雞蛋殼包裹在在像蛋黃一樣的地外面,而天上的星辰則鑲嵌在一個更大的「天球」之上,這個天球會根據時間變化沿著固定的軌跡運動,人類觀測到的星辰運動就是這麼產生的。
  • 中國古代十大發明家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被紙工奉為造紙鼻祖、「紙神」。 3、諸葛亮
  • 古代宇宙模型初探
    現在,隨我一起領略古人對宇宙的無限遐想一、古代中國的宇宙模型我國古代關於宇宙模型的思考主要有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西漢時期又出現了一種宇宙理論「渾天說」東漢時期發展成熟著名科學家張衡(公元78-139)在《渾天儀圖注
  •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手錶時鐘的古代,又該如何計時呢?
    在古代,人們也會擁有自身的計時方式,這些方式古老卻充滿了古代人的智慧,比如說:看影長,看黃昏,這都是古代計時的方法,那麼精準的時間古代的計時器又怎麼發展的呢?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在世界上擁有著領先地位,在16世紀之前,中國古代的天文學發展程度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 它於1934年建成,由中國人建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位於南京紫金山的紫金山天文臺,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第一座「現代天文臺」。曾作為國民政府的授時中心,紫金山天文臺在中國歷史上擁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與價值。在中國歷史中,天文觀測對於古代封建社會具有相當大的意義。由於古人認為皇權天授,而天文、曆法對於古代帝王的登基、行事等具有極高的限制。
  • 韓國將渾天儀印在鈔票上,引韓國教授不滿,直言:那是中國的發明
    如今,說到科技方面的成就,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美國這個科技大國。雖然在最近的幾十年時間裡,我國在科技方面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步,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們依然落後。不過,在古代,我國卻是一個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大國,無數影響人類人類文明的偉大發明在中國誕生,然後傳遍世界。
  • 古代天文學探秘——十二星座真形圖
    而關於十二星座的源頭,有古印度來源說、古希臘來源說、道教來源說、。 說十二星座源於古印度,其理由是隋朝時翻譯佛經《大乘大方等日藏經》中,已經有了專門的「星宿品第」:「是九月時,射神主當……是十一月,水器之神主當其月……」。
  • 《一起來捉妖》渾天覺醒哪個妖靈比較好
    在一起來捉妖手遊中渾天覺醒哪個妖靈比較好呢?在一起來捉妖手遊中渾天覺醒妖靈的選擇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呢!不清楚的話下面就來看一下吧! 一起來捉妖渾天覺醒妖靈選擇推薦 室火豬和危月燕是最值得覺醒的,不過這兩隻妖靈在兩個分支中,想要覺醒室火豬就需要先覺醒成星河,而想要覺醒成危月燕,就需要先覺醒成星雲,所以並不是百分百能覺醒到自己想要的妖靈。
  • 為何渾天儀被印在韓國鈔票上,地動儀卻被移出了中國的歷史教材?
    他們的爸爸或說發明者是大名鼎鼎的東漢張衡,可到了如今一個被捧得很高,被韓國都印在了紙幣上。另一個卻被我們踢出了書本。 本是一個老父親生的,怎麼會境遇相差如此之大,可憐可嘆嗎?今天就由我來和大家談談他們的前世今生,好好地認識一下他們。東漢是一個大發明的好時代。
  • 以日月星辰為鍾:以農業誕生的天文曆法,如何成為正統天文學
    農業發展也就成了推動科技進步的動力。古代及人很早就發現了尼羅河的規律,尼羅河水會在每年固定泛濫,等到洪水退去之後,古埃及人就可以在浸泡過的肥沃土地上耕種。為了能夠及時耕種,古代及人便開始對洪水的到來和退去進行預測。當時的古代及人就開創了早期的天文學,制定了早期的天文曆法,根據天狼星和太陽的位置來判斷一年中的時間變化。
  • 中國古代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指的是五大行星嗎?
    眾所周知,五大行星分別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而這五大行星的名字又和我國古代常說的金木水火土五行非常相像,那麼這五行指的就是五大行星嗎?五行是中國最原始的系統論,古代的哲學家一般用五行來解釋萬物之間的關係以及萬物是如何形成的。在《黃帝內經·藏氣法時論》中就有關於金木水火土的記載:「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這裡的金木水火土對應的是人體不同部位。除此以外,金木水火土這五行在中醫、命運等方面,也有著一席之地的。
  •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迎來新臺長
    地處江蘇南京、享有「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之稱的紫金山天文臺已於近日迎來新臺長。趙長印趙長印,男,1966年10月出生,籍貫陝西省周至,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1993年4月參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古代天文學探秘:二十八宿真形圖
    張宿 《說文解字》載:「張,施弓弦也。」張,就是拉弓弦。 軫宿 《說文解字》載:「軫,車後橫木也。」軫,大致相當於今天車後座的靠背。
  • 我國古代「黃道吉日」中的「黃道」是怎麼來的?
    這就是古代普遍的一種社會心理。直到今天,通書和通勝兩種稱謂在民間都有人使用。2「黃道」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特有的術語,也就是說,此說法只有我國古代才有,外國曆法中沒有這種術語名稱。我國古代天文學上有黃道、白道、赤道三種術語。我國古代的天文學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轉(與現代科學說法相反),太陽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這一年太陽運行軌跡叫做黃道。月亮繞著地球運行一圈的運行軌跡叫做白道,白道也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特有的詞彙。赤道是以地心為中心,太陽照射在地球最長照射,赤道一詞在現代的天文學上依然使用。
  • iPhone6S Plus現在落伍了嗎?
    手機市場發展的速度可以說最近2年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就拿今年來說吧,各種新技術以及創新方面在手機上也是不斷呈現,可以說也是給用戶帶來了更多極致的體驗,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蘋果iPhone6splus,大家知道最近幾年蘋果一般也是一年推出一個系列機型,在去年推出iPhone8系列以及iPhoneX
  • 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品中國古代文化之妙
    當我們說到古代王朝更替,我們會聯想到唐宋元明清;當我們說到科舉制度,我們會說出狀元探花榜眼;當我們說到古代文人墨客,我們的腦海中會出現李白,蘇軾,杜甫等的名字。也許每一個人對古代都不會一無所知,但當你的所知僅限於電視劇中所留下的印象時,你會發現,古代對於你來說,仍舊只是一個模糊的輪廓,並不一定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