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入坑花友想知道蘭花怎麼養,在他們眼裡蘭花真的很難養,總是養一段時間就死了。那麼,蘭花眼怎樣養菜不會這麼容易死呢?為了讓更多的新手花友少走走彎路,本文特地準備了超詳細的養蘭的入門技巧。
蘭花的養殖方法確實,相對於其他花卉而言,蘭花是比較難養些。難就難在蘭花的根對水比較敏感,不是被「淹死」就是被「渴死」。當植料過溼或過幹的狀態持續時間超過蘭根所能忍受的時間時(確切地說,是植料中缺氧或缺水狀態持續的時間超過蘭根所能忍受的時間),就會引起爛根或空根;持續的時間再長些,根部的問題就反映在葉片上,植株最後就會枯黃而死。
蘭花澆水過多爛根
由於蘭花本身假鱗莖中含有水分,加之蘭根無論是爛根還是空根,其殘存部分還尚存一絲的吸收水分的功能,因此蘭花根部即使出問題,還可苟延殘喘一段時間,從植株地上部分不容易及時發現問題。
其實,蘭花更多的是被「淹死」的,即由於植料選配不當,保水性太強或澆水過頻,導致植料老是溼漉漉的。當這種過溼狀態持續時間超過蘭花所能的忍受限度時,蘭根就腐爛了,蘭株最終死亡。此外,也有人聽說蘭花「怕」水,就很少給它澆水,結果矯枉過正,蘭花被「渴死」了,這種情況也有的。由此可見,能否掌控好植料中的含水量,是決定養蘭成敗的關鍵。
蘭花長期缺水空根
問題一、蘭花為什麼不能用普通的土壤養?
我們先來分析看,澆水后土壤中乾濕狀態的變化情況: 「溼」→「偏溼」→「潤」→「偏幹」→「幹」。其中,「溼」、「偏溼」或者「幹」 、「偏幹」,都不利於蘭根生長,只有「潤」最適於蘭花生長。普通的土壤因澆水後持續「溼」或者「偏溼」的時間過長,超過蘭花所能忍受的時間,於是悲劇自然發生了,因此普通土壤不適於養蘭。
由此可見,儘量縮短植料處於「溼」、「幹」狀態的時間,延長其處於「潤」狀態的時間,這是蘭花栽培的根本目標。無論是植料選配、蘭盆選用(蘭盆大小及質地對植料含水量的變化影響也很大),還是澆水等,都是圍繞這一目標而展開的。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植料本身的保水或疏水的特性,在很大很度上決定了植料含水量的變化情況,甚至決定了養蘭的成敗。可以這樣說,澆水是決定植料含水量變化的外因,而植料是決定植料含水量變化的內因。要想掌控好植料的含水量,先決條件是必須選配好植料。
蘭花為什麼不能用普通土壤
問題二、怎麼判斷一種植料的養蘭效果?
所謂植料的養蘭效果,也就是植料的養根效果。蘭根養得好,地上部分(葉片、芽等)必定長得好;蘭根養不好,地上部分也不會好。因此,從地上部分的生長狀況,就可判斷出蘭根的生長情況。
如蘭花上盆後,過1~3周就恢復了生機(春秋恢復快,夏冬慢),葉片有光澤,新苗生長(明顯長高),新芽冒出(如在春季),用手拂葉片時感覺葉片有韌性,說明蘭根長得好,植料較理想,管理(主要指澆水)也到位。
如植料上盆後一段時間(1個月左右),葉片沒有光澤,新苗滯長(僵苗),新芽也不長出或長得少(春季),手拂葉片感覺軟塌塌的,氣溫稍高時葉片上就容易長黑斑,那麼說明蘭根肯定有問題,可能植料不理想。對此,就要倒盆。如果在平時將要澆水的時間時倒盆(如平時5天澆1次水,在第5天澆水前倒盆),發現植料溼漉漉的,根已全部或局部發黑,說明植料保水性太強,就要往植料中加些透氣瀝水的植料,如顆粒植料、蛇木、腐熟花生殼等;當然,如果感覺植料的保水疏水特性已較理想,那麼不改良植料,只要適當延長澆水間隔的時間,也可解決問題。如果倒盆時發現根及植料呈乾燥狀態,甚至已出現空根,就要在植料中加些保潤性強的植料,如腐葉土、珍珠巖等;如果感覺植料較理想,那麼縮短澆水間隔時間也就可以了。
從蘭株地上部分的生長狀況,判斷地下部分(根)健康與否有一定難度,最簡單直觀的辦法還是倒盆看根。倒盆有表層倒盆和全倒盆兩種。表層倒盆即倒去盆面部分植料,深5~10釐米,觀察假鱗莖周邊及植料表層根的生長狀態。如長出新根或老根根尖上有晶瑩剔透的水晶頭,說明植料及管理措施均較理想;如果沒有新根,或老根根尖變黑,甚至腐爛了,說明植料或者澆水有問題。如要了解所有根的生長狀態,那只能全倒盆了。不管表層倒盆還是全倒盆,注意儘量不要傷根,尤其是根尖。倒盆雖有點煩繁,但卻是了解植料養蘭效果最直觀準確的方法,也是初學者積累經驗必需的途徑。
問題三、自己怎樣搭配出好植料?
可用於養蘭的植料很多,各地可就地取材,但要配出理想的植料,必須遵循如下原則:
(1)植料物理結構理想,透氣疏水。用顆粒植料,顆粒間有一定縫隙,自然透氣性疏水性好。如用腐葉土等粉狀植料,要加入珍珠巖、蛇木,以及顆粒植料等,使其呈蓬鬆狀方可。
(2)植料化學成分可靠,沒有有害成分。一些有機植料,如花生殼、松樹皮等要腐熟;否則,使用後分解出危害蘭根的物質。
(3)植料保潤性良好,既瀝水又保水。理想的植料應該是 「溼」的時間短,而 「潤」的時間長。也就是說,澆水後由於植料物理結構良好(植料間有縫隙),很大一部分水漏掉了,之後由於植料本身吸收了一定量的水分,能夠較長時間保持「潤」的狀態,然後慢慢地由「潤」變到「幹」(注意:植料不是驟然從「潤」變到「幹」,而是慢慢地變,即植料處在從「潤」到「幹」之間的「偏幹」狀態的時間較長)。這樣有三大好處:
①是植料「溼」的時間短,避免了爛根;
②是植料保持「潤」的時間較長,為蘭根的生長創造了有利的環境條件;
③是植料「偏幹」狀態持續的時間較長,而理想的澆水時間在植料處於「偏幹」狀態時,顯然,這樣澆水就容易了,早一兩天或遲一兩天問題也不大。
如果植料保潤性不好,很快地從「幹」變到「溼」,「偏幹」持續的時間較短,澆水時間必須判斷較準確,才能保證澆水時間落在植料處於「偏幹」狀態時間範圍內,這難度較大,澆水容易太早或太遲了,不利於蘭花生長。
總之,保潤性良好的植料,不但可以避免蘭花爛根現象,而且降低了澆水的難度。當然,要配出保潤性理想的植料,在選配前必須對每一種植料的保水疏水特性及在混合植料中所能起到的蓬鬆作用,有充分的了解。
只要依此原則,就可配出好植料。當然,一種植料好不好,還是要用了才知道。值得注意的是,配出一種自以為理想的植料後,不要急於將所有蘭花都換上新植料,必須先試用一兩盆,等效果得到驗證後再大面積使用。
蘭菌土
問題四、有沒有取材或購買簡便、效果理想的養蘭配方?
(1)經典配方:樹皮65%+蘭菌土35%。 (體積比例,下同)
採用此配方,因養分不足,因蘭菌土本身就是全價緩釋營養土,故一年時間內無需為蘭花施肥!南方陽臺燥風較大,蘭盆可稍大些,盆面可蓋一層水苔,起保溼作用。平時可搭配華奕科技生產的蘭菌王使用效果更佳!
(2)簡易配方:50%+珍珠巖40%+蘭菌土10%
腐葉土(或山皮土),可取闊葉林下含枯枝敗葉的表土(也含土)。此種土疏鬆,用手捏時成團,手放開時土即散開。加上等量的珍珠巖,腐葉土更蓬鬆,不會板結。珍珠巖的蓬鬆效果十分強,保潤性也好,價格也低,是理想的植料。也可在此基礎上,摻加20%-50%的其他顆粒植料,可選用煤炭碴顆粒(煤炭灰篩去粉末後的顆粒)、腐熟的花生殼、腐熟松樹皮、黃豆粒大小的磚粒、小粒塘基石、小粒植金石等其中的一兩種或幾種,效果更好。蘭菌土為顆粒狀,疏鬆透氣性好,可做為營養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由林聖洲研製的腐葉土配方,取材簡便,成本低廉,種植效果理想。其配方是:50%腐葉土 50%沙包土。沙包土是一種半分化為砂質的土壤,不容易黏結。
因腐葉土與蘭菌土養分豐富且充足,不用施肥,養出的苗均較壯。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初學者總怕蘭花被「餓死」,喜歡給蘭花施用各種肥料,蘭花往往被肥「漚死」。
(3)商品植料:如果覺得自己配製植料麻煩,那麼可以選購已配製好的商品植料,蘭菌土也可作為植料直接栽植蘭花。
蘭菌土
(來源:百度百科)
蘭花古詩鑑賞
陶淵明《幽蘭》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注釋:本首詩也是借蘭花恬淡,與世無爭的特點,來表現作者自己隱居生活的愜意,以蘭花空谷幽蘭的特點來表現自己雖然隱居於山林之中但是自己的詩歌會像蘭花的馨香一樣來影響別人
蘭花不易開花的原因詳解
藝蘭經驗雜談之——「澆透」
蘭葉的一般構造和主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