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多地接連出現散發病例。年關將至,防疫如何過關?在12月24日晚的《新聞一加一》中,主持人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對當前國內疫情進行了解讀。
我國出現零星病例是正常現象
吳尊友表示,入冬以來全球疫情變得更加嚴峻,每天報告病例數從30萬、40萬漲到50萬、60萬、70萬,前幾天單日報告數更是達到了80萬,無論是歐洲、美洲、亞洲都出現了報告病例數的劇烈反彈。在全球疫情出現快速上升的情況下,我國出現多點零星病例是一種正常現象。
我國部署的防控措施,特別是監測系統發揮了作用,能夠及時捕獲零星病例。這些信息也在不斷提醒我們,疫情防控這根弦一點也不能放鬆,一定要堅持常態化防控的各項措施。目前全球的形勢是「非常嚴峻」,我國的形勢應該是「要警惕」。
為什麼近期病例以無症狀感染者居多?
吳尊友表示:第一,這種現象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現在發現病例的手段比以前更多了,特別是核酸檢測。第二,趕在疫情傳播擴散前將早期病例提前發現,這兩方面因素使得我們現在觀察到的病例以無症狀感染者為多。
是否需核酸檢測結果出來才能出行?
近日,北京一無症狀感染者因考研做核酸檢測,未出結果便離開,到達異地後發現核酸陽性。那麼下一步,是否一定要在檢測結果出來以後才能出行?
吳尊友表示,核酸檢測完,應該要等到結果出來才可以離開。這件事也說明相關部門已經認識到對於一些重點人群開展核酸檢測是必要的。像這次的研究生考試,也是監測網絡敏感,能夠對常規思維人群以外的人進行核酸檢測,將感染病例發現出來。
是否需要大規模核酸檢測?
是否出現疫情後就需要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吳尊友表示,核酸檢測已經成為控制新冠疫情的一把利劍,它能夠在短時間內確定疫情規模,同時能夠儘早發現感染者。
核酸檢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兩者結合在一起,就能精準梳理傳播鏈,斬斷傳播鏈,及時控制住疫情。核酸篩查的規模一定要根據疫情情況而定,像上海在進行核酸檢測時,規模就比較小,很快就把疫情確定且終止了。
春運人多並不可怕,控制傳染源是關鍵
吳尊友此前曾提過一個觀點:人多並不是最可怕的,因為只要沒有傳染源,人多也不是特別危險,這對春運也是一個重要提醒。吳尊友表示,我們現在的努力就是要減少有可能感染的人員流到社會,造成潛在風險。
來源: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綜合整理自@新聞一加一
流程編輯:u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