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全球主要央行購買債券的速度還不夠快,未來幾個月將有近1萬億美元的新主權債券尋找買主。
根據彭博計算,在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政府為籌集抗疫救助資金而發行的大量新債將超過央行的購債需求,市場面臨債券泛濫的局面。美國和日本同樣也出現了央行購債慢於政府發債速度的情況,對短期債券的購買偏好可能會使長期債券收益率上漲失控,從而對依賴長債市場的養老基金和壽險公司造成損害。
相比之下,歐洲大部分國債將從歐洲央行的購買中受益,擔心債券收益率飆升的投資者或許可以在歐洲找到最佳避風港。
在大量新債湧入前,央行的持續降息和擴大資產購買計劃嚴重幹擾了投資策略。誠然,每年投資者會從市場購買數千億美元債券,但是在這個一些人認為央行會提供完全支持的時代,上萬億美元的債券供應過剩凸顯出傳統投資者對於希望為創紀錄抗疫計劃籌資的政府而言是多麼重要。
除了將被央行購買的債券外,預期發行的債券還將淨剩餘9800億美元,以下是全球主要市場在今年下半年的供求動態。
美債的掙扎
單是美國國債市場,在截至12月31日的六個月內,債券的淨供應量就將超過1萬億美元。策略師預測,其中國庫券較少,更多的是中長期債券。
到目前為止,美國國內買家仍然在為美債市場提供支持。但是,其中一些最忠誠的投資者似乎在這個最需要他們的時打算抽身而去了。養老基金通常會購買美國國債以匹配其長期負債,可是自2月以來,他們對作為長期國債替代品的本息分離債券的持有量一直在下降。
考慮到這一點,押注收益率曲線陡峭(當較長期限債券的收益率比短期債券的收益率上升更快)成為了一種流行的交易策略。
儘管如此,最新的30年期國債拍賣仍然堅如磐石,包括外國銀行在內的非間接投標者購入了72%,創下最高紀錄。
摩根大通的Jay Barry預計下半年美國國債供應量將增加35%,並伴隨「一定的需求缺口」,其建議投資者考慮加大對收益率曲線陡峭的押注,認為5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距還會擴大。
然而,華爾街的其他人士警告說,鑑於美聯儲可能在最早在本月提高購買國債的速度,甚至延長購買的久期,收益率曲線更可能趨平,長期債券收益率料下降。
「美聯儲的對國債市場的承諾過去、現在、未來會一直存在,」 Potomac River Capital的首席投資官Mark Spindel表示。 「長期國債看起來有吸引力,而且應該可以保持一段時間。」
蓬勃的歐洲
歐洲的情況和美國完全不同。據美國銀行策略師Erjon Satko稱,從6月30日到今年年底,歐元區政府債券的發行規模應該會比歐洲央行的資產購買計劃額度和投資者贖回量低2220億美元。
他在近期一份報告中表示,這對於歐債市場是個好消息,一些債券的表現可能強於其他同類債券。
但法國興業銀行的利率策略師Jorge Garayo認為,德國國債的漲勢可能遇挫,下半年該國將發行1500億歐元債券,數量超過地區內其他國家,其中大量債券期限在7年以上,這可能推高較長期債券的收益率。
NatWest Markets的策略師Giles Gale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1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將在下半年升至零線上方,高於目前約負的0.45%的水平。
日本收益率曲線陡峭
日本為收益率曲線陡峭化發展創造了近乎完美的條件。風險資產堅挺、較低匯率對衝成本推動資金湧向海外、創紀錄的10年和30年期國債發行,以及央行對短期債券的購買增加導致短期和中長期債券的收益率差擴大。
在30年期國債發行前夕,5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於7月2日升至近一年高點。雖然存在擔憂情緒,但市場對國債發行依然響應熱烈,對收益率需求饑渴的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都參與了認購。
Nissay Asset Management的固收部門總經理Eiichiro Miura表示,「壽險公司可能繼續定期購買超長期國債,但他們沒什麼理由加快購買步伐或在前期集中購債」。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最新的評論也將支持這一點。在上周的政策會議上,黑田東彥重申有必要維持收益率曲線穩定,超長期債券收益率過低會產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