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工作越迷茫,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怎麼辦?

2022-01-07 獵聘

一個人要做職業發展規劃,首先要知道自己最想做什麼,可很多人在這第一關就卡住了,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怎麼辦?👇

火箭上的座位

2001年,小布希總統上臺,共和黨重新執政組閣,柯林頓政府僱員成為各大知名公司搶人的對象,谷歌CEO埃裡克·施密特也向財政部一位叫謝麗爾·桑德伯格的年輕女性發出了邀請。

此時的谷歌只是一家創業不到三年的小公司,空有一個增長迅速的搜尋引擎業務而不知道怎麼賺錢,而且桑德伯格也完全沒有矽谷的工作經驗,所以她有些猶豫。

為了說服她,埃裡克·施密特說了一句後來非常有名的話:「如果有人給你在火箭上提供了一個位置,那麼,別管位置好壞,先上去再說。

很多人聽了這個故事的啟發是:噢,要進入一家「飛速成長的公司」。但這並不是這個故事想要告訴你的。

埃裡克·施密特所謂的「火箭」並不是指谷歌,而是2001年的矽谷和搜尋引擎業務,「別管位置好壞」這一句,才是指谷歌。桑德伯格在柯林頓政府的工作經歷讓她比一般人更堅定看好矽谷的前景,只是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谷歌這樣的初創公司。

一個人要做職業發展規劃,首先要知道自己最想做什麼,可很多人在這第一關就卡住了,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怎麼辦?

埃裡克·施密特這句的真正思想在於,當你失去職業方向的時候,你既不應該停下來等待自己忽然開悟,方向自動出現,也不能認為先找個有錢的職位,再慢慢尋找方向,你必須在所有可能的選項中,選擇最有可能正確的方向,而不是對於現在而言最好的機會。

而未來最有可能正確的方向,並不會很精確,所以我稱之為「模糊的正確」。

什麼是「模糊的正確」?

假如你置身濃霧中的叢林,只依稀通過太陽辨別方向,你發現此刻正確的方向上泥濘一片,前方不知道有什麼。

選擇這條道路,短期內,你不一定會做對,所以是「模糊的」,但你總是沿著正確的方向在走,所以又是「模糊的正確」。

在相反的方向有一條大路,選擇這條道路,短期內,你會走得很好,所以是「正確的」,但你並不知道這條路將把你帶向何方,所以它是「正確的模糊」。

道理很容易接受,但現實卻很遺憾,大部分人都會放棄「模糊的正確」去選擇後者——也就是身邊能看得清卻不知道通向何方的路。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常常失去大方向。本篇以「職業發展」為例,聊一聊此時如何找到自己心中「模糊的正確」。

桑德伯格職業生涯的暗線

一個人的職業方向要從兩方面去考慮:一是內在三因素,即「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人生價值」;另一個是外部因素,包括行業發展前景、職業的薪資待遇,等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前面的例子中,為什麼埃裡克·施密特的建議直接從第二個層面找大方向,而不考慮「內在三要素」——後者通常是HR們更喜歡的方向。

讓我們看一看桑德伯格此前的職業經歷。

謝麗爾·桑德伯格,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學專業,在她進入谷歌之前的十年裡,先後在世界銀行(兩年)、麥肯錫諮詢(兩年)和美國財政部(四年)工作,在進麥肯錫之前還讀完了哈佛MBA學位(兩年)。 

仔細分析她職業生涯的前十年,職業方向上似乎沒有明確的主線,有國際組織、商業機構、政府機構;個人發展上似乎也缺乏目標,其中六年(世界銀行和財政部)都是為自己導師做助理。

從個人性格和興趣上,似乎也不太符合,桑德伯格回憶自己剛剛到財政部上任時,有一次打電話跟美國海關總署署長溝通,說話的語氣還帶著之前在麥肯錫的「效率至上」的命令式語氣,結果被對方狠狠地懟了回去。

是不是她的前十年職業生涯跟後者不是一個方向?並非如此。

仔細分析這些職業經歷與後來的Google、Facebook的,這些組織都有兩個共同的特點:

第一,強調使命感,希望影響整個世界;

第二,跟隨一個牛人,或者跟一群牛人做同事

其中唯一不符合的麥肯錫,恰恰是她覺得最格格不入的一段職業經歷。

對照影響職業發展的內在三要素「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人生價值」,你就明白了,上面的兩個特點屬於我們較少考慮的「人生價值」這個層面。可能是桑德伯格的家庭環境、也可能是她在哈佛的教育經歷,讓她很容易把職業目標聚集到「人生價值」這個非常抽象的東西上。

讓我們回頭看一看,為什麼這三要素能很容易成為我們職業生涯的「暗線」。

選擇的容錯率

有時我跟一些自稱「不知道接下來該幹什麼」 的人聊,發現他們並不是沒有方向,而是方向太多,短期的、長期的、多金的、喜歡的……,不是沒有選擇,只是害怕選擇錯誤,最後付出高昂的時間成本。

選擇「模糊的正確」,確實有可能在達到「正確」之前,陷入沼澤。很多人乾脆放棄了「模糊的正確」,選擇「擁有此刻,活在當下」。

可事實上,「模糊的正確」並不僅僅是大方向正確,更是指一個「容錯率」高的方向。

「容錯率」是遊戲中常出現的詞,指你出錯後不容易被幹掉。現實中的一個例子是二維碼,我們常常剛掃了一半,系統就識別出來了,因為二維碼有容錯率的要求,只要幾個關鍵部位沒有遮擋,就有可能被掃出來。

我們平時總想著怎麼才能不犯錯,但「容錯率」這種決策思想認為,如果犯錯難以避免,不如想一想,怎麼降低犯錯的後果。

所謂職業方向上的「容錯率高」,包括兩個層面:

1. 這是一個即使犯錯也能成功的選擇——位置不好,畢竟在火箭上; 

2. 即使現在的選擇不那麼好時,也會為你下一個選擇打好基礎——上了火箭的就那幾個人,下一次再換也容易。

施密特的「火箭理論」一語成讖,桑德伯格在任谷歌全球在線銷售和運營副總裁6年之後,被扎克伯格邀請加入後起之秀的Facebook,是扎克伯格之後的「二號人物」,成為矽谷職位最高的女性,成功實現「火箭換座」。

「職業選擇三要素」之所以重要,恰恰是因為它們都擁有較高的「容錯率」。

三要素中,「興趣愛好」和「性格特徵」都很穩定、不易變化,基於這兩者的任務,行動成本更低,更容易產生正向反饋和能力的自我複製,即使失敗也不容易自我否定(這裡要分清真正的興趣和一時頭腦發熱)。

那為什麼「人生價值」擁有更高的「容錯率」呢?因為它在遠處,足夠高,足夠大,就像是印在天上的二維碼,濃霧中仍然能掃得出來。

很多人覺得「價值觀」這種東西太空洞,不適合作為個人目標。恰恰相反,我覺得,一個好的人生目標,至少有一部分應該是非常「價值觀」的。

在濃霧中,如果你以一顆參天大樹為目標,一旦過去了,你還得尋找下一個,而這兩個目標很可能是衝突的,讓你繞了一圈又走上回頭路。

唯有以太陽為目標,你才能永遠朝著一個方向走下去。

大部分工作經驗不多的新人很難明確地定位自己的職業發展,而有一些經驗的人,職業生涯最大的障礙不是慢,而是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所以,迷茫時刻,這三者中任何一個都可以作為大目標,只要它足夠清晰,不跟其他兩個發生直接的衝突。

理解了這一點,我就可以回答前面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埃裡克·施密特建議她從第二個層面找大方向」?

因為此時的桑德伯格已經完全清楚自己內心的「使命召喚」了,她只是需要一個很懂行的人幫她確定一些行業方向。

下面我用一個實實在在的例子,說明如何基於「低容錯率」做出「模糊的正確」的選擇。

給未來的二次選擇留空間

在去年的一篇《高考填志願選專業,最大的「坑」是什麼?》的文章中,我給高考填志願的家長提供了一些建議:

大部分人在高考填志願之前,並沒有機會認真地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更談不上人生價值,僅有一些對自己性格特點的簡單認識,所以我認為:

如果你對未來一臉懵懂,也完全不了解自己,可以選貿易、營銷、經濟、管理等。

如果你的性格已經定型了,比如偏技術分析類的,可以選會計這些所有行業都需要、專業性又強的職業,而且就業率也很高;

那些專業性極強的,「行業、職業、專業」三位一體的工科專業,比如醫科、礦產、能源、電力、航天、武器等等方向,改行的成本太高、難度很大,如果不是很喜歡, 儘量別選。

很多讀者不認同:

我想這些同學並不理解,此時選擇犯錯的概率至少在50%以上,與其「押寶賭未來」,不如提高決策的「容錯率」,犧牲部分就業前景好但專業性太窄的機會,給未來的「二次選擇」留下空間,把高考志願的專業選擇對未來人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很多家長在做這個選擇時,潛意識裡有「用選擇代替努力」的「賭徒心態」,指望通過一次選擇,讓孩子終生受益,少走彎路,也把孩子未來的更多可能一一抹殺。

當然,如果你在高中畢業時,能對未來多一些了解,排除掉一些日後不喜歡的選項,那就更好了。

總結四個建議

最後總結一下,職業迷茫期,如何用「模糊的正確」找到職業發生目標的幾點建議:

1. 在模糊中決策有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在所有的因素中找到最不易變化的因素;

第二個階段,把這些不易變化的因素升華到一個更宏大更容易看清的價值,作為目標;

第三個階段,為這個目標找到更直接的路徑,做為階段的小目標

2. 在模糊條件下決策,要提高決策的「容錯率」,有三個角度:

第一、收益看上去不高,但不會錯誤的目標

第二、看上去很慢很笨,但錯誤會自動消失,成功會自動積累的目標

第三、即使選錯,也容易調整,二次選擇的目標

3. 以職業發展方向為例,失去目標時,回到內在三要素的原點:性格特點是你適合做什麼,興趣愛好是你喜歡做什麼,人生價值是你覺得自己應該做什麼,選擇其中的一個。

4. 最後有一個難點,當你為你的大目標實現了第一步「小目標」之後怎麼辦?

很多人會認為是下一個「小目標」,但這樣做不但效率不高,而且很容易偏離你原本的大目標。

正確的方法是讓小目標自動積累成大目標,這個方法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提法:系統論中叫「增強迴路」,商業競爭領域叫「閉環」,投資上叫「滾雪球」。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奮(ID:tongyipaocha)


  

點「閱讀原文」,開啟升職加薪之旅

相關焦點

  • 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對未來迷茫怎麼辦?
    當我們剛畢業,或者之前的工作是基礎性不需要專業特長的工作,再找工作時,可能會發現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對未來感到了一些迷茫,這時怎麼辦呢?其實我們出來工作前,一般都有一定的經歷,這些經歷會給你積累一定的經驗,這些經驗未必是工作經驗,可能就是生活經驗,只要利用的合適,也一樣能為你接下來找工作有作用。我們先說說什麼是對自己合適的工作,然後再分析怎麼找。一般來說,能發揮自身優勢工作的,是對自己最適合的。那有的人會說,我沒優勢啊,或者我不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麼,怎麼辦呢?
  • 年齡漸大,危機感越大,對未來迷茫的人多嗎?
    年齡漸大,危機感越大,對未來迷茫的人多嗎?當然多,怡心就遇到很多這樣的人,目前自己的年齡越來越大又什麼都不會怎麼可能不焦慮呢?先說說怡心身邊的2個例子吧!關鍵是孩子馬上就大了,以後孩子帶朋友來怎麼辦呢?或者帶著自己的男朋友或女朋友來家裡怎麼住呢?一想起這些自然是更加焦慮了,當然因為自己能力欠缺也會更加的迷茫,但又因為自己沒有能力,也賺不到啥錢,只能是危機越來越大了。
  • 大學生畢業後很迷茫?那也別輕易嘗試這3種工作,年紀越大越後悔
    大學生畢業後很迷茫?那也別輕易嘗試這3種工作,年紀越大越後悔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後往往會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也不知道想幹什麼。人生突然進入另外一個階段,有這樣的狀態其實很正常。這個時候,一定不能亂來,要懂得及時調整,找到屬於自己的正確方向,打好基礎。要知道,進入社會後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尤其關鍵,可能就決定了未來的走向。
  • 年輕人就算迷茫,也別做這3類工作,只會越混越差
    年輕人就算迷茫,也別做這3類工作,只會越混越差在人生的路上,很多人都會有迷茫的時候,年輕人也不例外。我有一個朋友小李,前幾年畢業的。小李最後還是找了一份工資不高但是輕鬆的工作,因為他實在是找不到自己可以做什麼了。做了2年後,小李恍然覺得自己還是跟畢業時候一樣,沒有任何長進,於是他選擇了回家考公務員。如果小李繼續留在那個崗位上,將來發展也不會有多大的變化,因為他對自己的自信心只會越來越弱,但是回家備考了之後,他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年輕人就算迷茫,也別做這3類工作,只會越混越差。
  • 對未來很迷茫怎麼辦?
    人的一生都在尋找一種踏實感,那就是對生活確實的把握。
  • 「我30歲了,越活越迷茫,不知道該怎麼改變」給你4個建議
    文/雅星兒昨天收到一個讀者的私信,他說自己30歲了,卻感覺越來越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看到他的回答,讓我想到了當初的自己。他的問題,他的迷茫,主要是對現階段的生活不滿,對未來的定位不清,能力配不上野心,心裡著急卻無從下手,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等等。
  • 畢業工作一年還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
    ▼ 廣州職場心理諮詢為您解讀:畢業工作兩年還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 小寧是商務英語專科畢業的,畢業就來了廣州,本想著廣州這邊外貿公司多,自己更有機會,能夠大展宏圖。 在經過幾次面試後,小寧憑藉著自己青春可愛的外貿,對未來樂觀的態度,成功進入了一家外貿公司。
  • 越想睡越睡不著?在工作和睡覺之間設定「隔離帶」
    &nbsp&nbsp越是第二天有重要工作越是睡不著,越睡不著越焦慮,怎麼辦?晚上睡不著總想玩玩手機,越玩越沒瞌睡,怎麼辦?經常失眠,是不是基因決定的,能不能吃安眠藥……在心理門診,睡眠問題是被經常諮詢到的問題,也是大家誤解較多的問題。昨日,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楊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調節睡眠問題首選的方法是認知行為療法,即建立對睡眠的正確認知、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
  • 求職迷茫,不知道該找什麼工作怎麼辦?
    前段時間有個師妹問奶爸:奶爸,我現在感覺好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求職目標是什麼,有點擔心和焦慮。
  •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工作怎麼辦?
    看到身邊好多同學可以去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活得忙碌而充實,而他卻遲遲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每天過的渾渾噩噩。覺得自己越來越糟糕了。怎麼辦?這個問題把我拉回到了多年前,那時候的我和他一樣,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我何嘗不想趁著年輕好好努力一把,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該怎麼辦?
  • 職業上對未來迷茫,不知道以後幹什麼好怎麼辦?
    下班後回到租房,一個人靜靜思考時,突然發現以後不知道做什麼好?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在思考以後時,發現在職業上對未來迷茫了,不知道以後幹什麼好……無論是自己有很多技能在身、懂的很多,或者是身無長處、什麼也不會,出現職業迷茫都是很正常的,而能清晰明確自己以後職業發展的人是非常少的,需要天賦和閱歷。如果你腦子裡貨很多,但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選擇,這時應該做減法。你存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可能腦子就是越來越亂。
  • 30歲很迷茫?巴菲特10歲就知道賺錢原理了,這3句話越早知道越好
    20歲對未來充滿好奇,感覺自己好像什麼都能學會;30歲覺得自己應該都能勝任,精力和時間卻不允許自己專注很多領域,要做各種選擇。比如:20歲時要廣結善緣,樹立危機意識,提早做職業規劃,給職業「做加法」;30歲時要定位精準,給自己「做減法」。
  • 工作很迷茫,很痛苦怎麼辦
    職場的痛苦,通常都是來自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然後又押過重的賭注在一個自己不清楚是什麼的選擇上。
  • 職場\淮安小夥自述:為何工作「越找越難找」?
    不少淮安求職者越失業,越難找工作,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找工作就像戀愛,越戀越難愛,一個戀愛經歷過多的人對於伴侶就會更加挑剔——工作經驗多了,離職久了就會對新工作越加挑剔,自然難以快速上崗了。這是最好的時間段,如果錯過了初入職場的前面5年,沒有一個被夯實的技能地基,越年長則會越尷尬,會處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反而在該發力尋求高端職位的年紀,發現自己基礎不牢。而關於薪水,建議剛工作前幾年,不要用它作為的衡量工作的第一指標。我一直認為,一個人不可能長期偏離他的職場價值。
  • 工作迷茫,怎麼辦?
    這個問題不僅與的工作有關,而且與的未來生活有關,一般來說,以下兩類人受「職業迷茫問題」的打擊最大。   1.剛進入社會的職場新人 這些人以前在象牙塔裡學習和生活,對工作場所的規則不熟悉。當他們遇到問題時,他們仍然習慣性地在學校裡運用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和分析,所謂的「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自然會導致「適應不良」的狀況。
  • 工作遇到瓶頸,迷茫時怎麼辦?
    部門小A今天說工作大半年了,感覺學到不少東西,但是最近漸漸學習的速度慢了,因為一些工作摩擦,人際關係反而不是很好,遇事因為知道複雜也會心生煩躁,想要逃離,問我怎麼辦。小A平時確實工作認真、細緻,有要求,提升很快。
  • 越想睡的人越睡不著,越想忘的人越忘不掉 | 18861個失眠者聚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
    我曾在半夜醒來時嚎啕大哭,看著鏡子裡的黑眼圈無能為力,深不見底的絕望和窒息感,像困獸一樣。我頂著快到下巴的黑眼圈,去北邊和甲方談劇本,見我的人看我憔悴的樣子很驚訝。我暗暗對自己說:大概堅持不下去了。沒什麼比把睡覺當成任務更可怕。我每天惶惶不可終日,想著一定要睡著,不要影響工作和生活。越是這樣想,越焦慮得難以入睡。床好像已經不是床了。
  • 工作、感情都很迷茫,我該怎麼辦?
    從你的留言中,可知現在讓你越來越迷茫的,無非是這三個問題:第一、由於公司在大量裁員,你害怕有一天也會被辭退。第二、你害怕被辭退後,找不到工作。第三、你現在臨近25歲,想要談戀愛,但覺得自己沒有資本。現在,畢老師就一一來解決你遇到的這三個問題。其實你並不是害怕被辭退,而是害怕面對失業後帶來的後果。
  • 這三份沒有上升空間的工作崗位,工作時間越長,越沒有工作動力
    近年來有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工作的時候,都會認為離家近工資高,而且在崗位上沒有什麼壓力,那麼就是非常知足的一份崗位,可是當大家在這些崗位上工作了很長時間,卻發現根本就沒有生存空間,於是現在沒有了工作激情和熱情沒有了動力,就會覺得在崗位上很枯燥,因此筆者建議大家儘量不要去選擇以下這三份沒有上升空間的工作崗位,因為工作時間越長可能會影響你的前途
  • 三十多歲未成家也沒有好工作,每天跑滴滴很迷茫,我該怎麼辦?
    一位三十多歲未成家的滴滴滴司機表示,沒有好的工作。每天一個人跑滴滴,真的好迷茫,我該怎麼辦?孔子說三十而立,不是沒有道理的。你在30歲能拋出這個問題,就說明孔子老先生的高明之處。這個問題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不如你的人到30了還沒好好思考過這個問題。首先我覺得,請不要妄自菲薄,開滴滴也一樣是一份正當的工作,前提是你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可以有不菲的收入。我們再換個角度看滴滴這份工作,每天你的車上都會坐大量的乘客,而且乘坐滴滴的很多都是素質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