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只有一個鏡頭,《1917》差點就是奧斯卡最佳

2020-12-06 西西片場

電影《1917》豆瓣評分8.5,IMDb評分8.3,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9%,在2020年92屆奧斯卡擁有10項提名,是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最大熱門。導演 薩姆·門德斯也幾乎要把最佳導演的小金人拿回家中,但沒想到92屆奧斯卡給了全世界觀眾一個驚喜,韓國電影《寄生蟲》成了奧斯卡的「史無前例」,將最重量級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都收入囊中,此前最熱門的《1917》只能陪跑,最後拿下了奧斯卡最佳攝影、視覺、音效三項大獎,成了奧斯卡的璀璨遺珠。

「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1917》,為何會成為奧斯卡的頭號種子選手,導演又是如何拍攝兩個小時的一鏡到底,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神作的世界。

導演門德斯的銀幕處女作是大名鼎鼎的《美國麗人》,他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那時他才剛滿34歲,而《1917》這部電影則是他的心血結晶,這個故事已經在他心裡醞釀很多年了。在他很小的時候,祖父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那一年正好是1917年,祖父是前線的傳令兵,負責把戰爭信息傳到不同的哨崗,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導演創作了《1917》。

電影情節很簡單,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上級命令,需立即趕往死亡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這條訊息可以拯救1600將士的生命,時間只有八小時,武器彈藥有限,前方敵況 無人知曉,一不小心就會被敵軍擊斃。但要是兩個少年不完成這項任務,前線將士將會陷入敵軍的陷阱,最後戰死沙場 血流成河。

《1917》之前已經有很多優秀的戰爭片了,《血戰鋼鋸嶺》《拯救大兵瑞恩》《辛德勒的名單》《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些大製作大投入的電影,大多都啟用的是大明星參演陣容,但門德斯認為觀眾對戰爭片需要有新的體驗,需要觀眾對他的兩位主演有陌生感,於是大膽啟用了新生代演員,這對《1917》這麼龐大的製作規模來說,是一項冒險的挑戰。

除了啟用新人演員搭檔主演外,《1917》的最主要特色便是「2小時一鏡到底」。全片兩小時被打造成一個連續畫面的長鏡頭,導演一開始就想用實時方式拍攝這部電影,讓觀眾和兩位少年一同踏上送信的徵途,與主角同步呼吸,所以「一鏡到底」就是講述這個故事最好的方式,這樣就可以讓觀眾產生沉浸式體驗,身臨其境的感受兩位少年所經歷的一切。為了達成這樣的效果,鏡頭基本上不會移開兩位主角,仿佛觀眾與他們一起穿越戰壕,感受炮火逼近的險境,必須和演員的演出同步,一開始就不可以停下來,即便中途有意外,也只能繼續演下去,鏡頭只能向前,不可重來,所以若是用傳統的拍攝手法,就很難感受那種震撼感。《1917》的一鏡到底不為炫技,而是為了達到時空的完整性,以及情緒的連貫和升華。

這種高難度的「一鏡到底」拍攝,攝影師和事前的策劃就顯得非常重要。

《1917》的攝影師是羅傑·狄金斯,狄金斯是當今電影界最偉大的攝影指導之一,在《007:大破天幕殺機》《邊境殺手》中都有出色表現,更是憑藉影片《銀翼殺手2049》獲得過奧斯卡最佳攝影,這一次他憑藉《1917》再度獲得奧斯卡的最佳攝影,可以說《1917》的拍攝經驗已經足夠他拍攝任何一部電影了。

因為拍攝難度過大,攝製組額外為每一個拍攝場景單獨製作了模型,幫助工作人員了解整個場景應該是什麼樣的,譬如影片中主角在黑暗中穿過被摧毀的城市,當時的場景被天空中的照明彈點亮,而照明彈發出的光則是這場戲的主光源,因此工作人員需要知道照明彈在空中點亮的確切時間。拍攝之前,工作人員在模型上用燈光裝置進行了測試,這樣就可以模擬影子移動的方向,以及光線如何穿透建築的窗戶,每一個場景的模型和真實的場地比例一致,而令人最深刻的是,攝製組建造的5200英尺長的戰壕,一些極具動感和挑戰性的鏡頭邊拍攝與這些狹窄的通道上,攝製組必須提前試驗,確保每一項都精準無誤。

掃清外界的拍攝障礙後,最關鍵的一步便是消除剪輯痕跡,攝影機不能後退只能前進,再加上角色也有一個固定的起點,不能後退,解決這個難題就需要讓攝影機移動三百六十度,這樣一來攝影人員就可以不斷向前移動,追蹤角色以運動來模糊剪輯點,所以導演和攝影通過不斷的彩排和實驗,通過一些微妙的方式讓觀眾感覺不到剪輯點,這就為後期剪輯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當演員穿過門道或者進入地堡時,遇到某些能在適當時候擋住鏡頭的物體,便會很容易抹去剪輯點。

除此外則需要更巧妙的巧妙的轉場,譬如電影中主角跑過戰火紛飛的城市,從懸崖上跳入河中,電影呈現的時候一氣呵成,觀眾看得時候也是為主角捏一把汗,屏住呼吸,這組鏡頭是如何抹去剪輯點的呢?原來是主角跑過城市後,通過一些視覺效果的處理跳到一個墊子上,然後剪輯師們才能夠天衣無縫的將懸崖與河流,這兩個不同的場景連接在一起,為了拍攝剪輯點的這一幕,攝影組要確保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和演員完全同步,在一些複雜的場景裡,為了追逐著拍攝演員,需要把攝影機安裝在摩託車上,而拍攝好飛越這個鏡頭,攝製組則需要一個更長更靈活的搖臂。

難怪導演門德斯會說《1917 》的拍攝難度是其他電影的5倍,這種耗時耗力,一鏡到底需要全體員工的精密配合,出了任何一個問題,都會影響最終的呈現效果,這是一場極致的視聽盛宴,故事節奏掌握的恰如其當,長鏡頭的調度更是震撼人心,錯過奧斯卡最佳電影,實在是太可惜了。

相關焦點

  • 全片只有一個鏡頭的《1917》,為什麼會是奧斯卡電影的最大熱門
    倘若下個月,《1917》真的拿下最終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它會是影史最易懂的一部奧斯卡最佳電影。這不是一部靠故事取勝的電影,因為恐怕一個10歲孩童也能輕易明白它在發生著什麼。GQ說它是一部技術至上的命題作文,在「一鏡到底」的概念確立之時,它就是一場技術冒險。
  • 整部《1917》只用一個鏡頭展現,這部一鏡到底的電影到底有多牛?
    《1917》因為兩件事被討論:一個是《1917》獲得了10項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僅次於《小丑》(Joker,11項);另一個則是這部電影使用了「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全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鏡頭!一鏡到底為什麼會被熱議?
  • 《1917》影評:有1/2的概率會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電影是一門視聽藝術,不斷提高觀眾的「沉浸式體驗」,是電影持續向前發展的追求所在,追求更大的屏幕,追求更好的院線播映設備是如此,3D電影的遍地開花也是如此。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拍攝手段也能做到「沉浸式觀影」的效果,那就是本片《1917》所採用的方式:全片一鏡到底。
  • 「奧斯卡探秘」透過「一鏡到底」優與劣,評說《1917》的優與劣
    「一鏡到底」的優與劣《1917》憑藉「一鏡到底」這個不甚新奇的拍攝技巧,先後在「英國電影學院獎」評比與「金球獎」評比上大放異彩,獲獎甚豐!其後來到「奧斯卡」雖然稍有不振,但該拿的獎(最佳攝影)卻終究沒有旁落,而什麼是「一鏡到底」?
  • 說到《1917》,還是得談談一鏡到底的藝術
    電影是科技和綜合藝術作品結果的結晶,技術若做到淋漓盡致當然就會增加得獎機率,像是史上首部「偽」一鏡到底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鳥人》。單就這技術而言,提名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1917》可謂青出於藍。
  • 羅傑·迪金斯二度拿下小金人,《1917》原來是「偽一鏡到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北京時間2月10日上午,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15次獲提名的好萊塢傳奇攝影師羅傑·迪金斯憑《1917》拿下最佳攝影,上一次他憑《銀翼殺手2049》已獲得一尊小金人。《1917》讓人讚不絕口的「一鏡到底」讓羅傑·迪金斯實至名歸。同時該片也拿下了最佳視覺效果獎,破碎了《復聯4》的奧斯卡夢。
  • 十項奧斯卡提名,兩個小時一鏡到底的《1917》有多厲害?
    這部電影就是不久前爆冷拿下金球獎兩項大獎(電影類最佳劇情片和最佳導演),還獲得了下周開獎的奧斯卡十項提名的《1917》。《1917》的全片就是布萊克和斯科菲爾德一路帶著信件,分秒必爭地前行,走出戰壕,跨過戰地,途徑農場,歷時許久後送達信件的過程。
  • 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1917》的長鏡頭為什麼還不夠好?
    長鏡頭在電影中不是一種新鮮的表現手法了,最初的長鏡頭只是機械的記錄畫面,如今科學的進步使得長鏡頭可以長到「一鏡到底」,《1917》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也充分肯定了利用科技與電影語言的結合所帶給大家的視覺享受。
  • 《1917》中的一鏡到底只是「噱頭」?那是你不了解羅傑·狄金斯
    第92屆奧斯卡頒獎雖已落下帷幕,而有些影片的口碑卻在冉冉升起。正如這部斬獲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視覺效果三座小金人的影片《1917》。導演薩姆·門德斯和攝影大師羅傑·迪金斯,合力為觀眾真實還原了一個「舊世界」和那時人們想像中的「新世界」。
  • 電影《1917》,憑什麼獲得2020年奧斯卡金像獎10項提名?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剛剛上映不久的由美國夢工廠出品的戰爭片《1917》,全片時長119分鐘,由國際知名演員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主演的,影片主要講述兩個年輕的士兵,穿越戰線,冒死拯救戰友的故事。好廢話不多說,我就直接切入主題。
  • 《1917》憑什麼能夠獲得金球獎?!一鏡到底太牛了!
    今天,小編看了奧斯卡最佳提名影片《1917》感觸頗深。看這部電影令人最為佩服的技術就是一鏡到底在,雖然一鏡到底今天已經完完全全不是什麼新鮮事,一鏡到底的優缺點爭論,也和膠片還是數碼一樣站著兩方陣營,因此這也讓一鏡到底成為了《1917》最吸引人的地方。
  • 如果讓我選,我選《1917》拿奧斯卡最佳電影
    本來《1917》是最有希望得到奧斯卡最佳電影大獎的。不僅在頒獎季收割了眾多獎項。更是被大多數媒體看好。可惜《寄生蟲》神兵天降,1917遺憾沒能奪得大獎。電影劇情簡單,能獲得這麼多獎項就是因為它「一鏡到底」的形式。不同於很多一鏡到底的電影只是單純為了炫技。《1917》的一鏡到底和它的戰爭題材天生適配。通過這種長鏡頭,讓我在觀影過程中非常沉浸在電影之中。身臨其境,代入感很強,仿佛在玩使命召喚一樣。
  • 論「一鏡到底」製作技術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這部119分鐘的大片,採用「一鏡到底」製作技術,憑藉這一技術,影片《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聲音和最佳攝影大獎。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談談他給這部電影帶來的價值。1、什麼是「一鏡到底」?電影《1917》是一部改編自真人故事的戰爭電影,由夢工廠製作。
  • 談「一鏡到底」的製作手法在電影《1917》中的運用
    這部時長119分鐘的大片,用了「一鏡到底」的製作手法,憑藉這個技巧,電影《1917》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和最佳攝影三項大獎。下面我將為大家簡單介紹「一鏡到底」的製作方法,並聊一聊它給這部電影帶來了什麼價值。1、「一鏡到底」究竟是什麼?電影《1917》是一部由真人故事改編的戰爭類影片,由美國夢工廠出品。
  • 《1917》一鏡到底
    我把2020年度個人最佳電影給了《1917》(雖然是2019年的電影),該片最大的亮點就是給觀眾呈現了一個一個半小時的,從頭到尾只有一個長鏡頭的神奇電影。其實在《1917》拍攝過程,並不是真的一個鏡頭拍到底(也不可能),而是運用了巧妙的運鏡和特效,把22個鏡頭完美地拼接在了一起。
  • 戰爭片《1917》藏了14個彩蛋:一鏡到底是假的,兩男演員來自權遊
    最終,該片除了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他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編劇的提名,確實是很厲害了。隨之,便引出第2個彩蛋——劇本的首尾呼應。電影一開場,是士兵史考菲(喬治·麥凱 飾)與布雷克(迪恩·查爾斯·查普曼 飾)身著軍裝躺在樹下,不久他們便接到任務。
  • 告訴畢贛們:僅有一鏡到底是遠遠不夠的
    懸念和節奏此前知道《1917》,是聽說這是一部完全「一鏡到底」的電影。2016年,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用一個42分鐘的長鏡頭,贏得了國內外影壇的關注。兩年後,他又在《地球最後的夜晚》中用了一個長達一小時的3D長鏡頭,卻遭到眾口一詞的批評。
  • 《1917》:「一鏡到底」的反戰宣言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激烈階段,德軍從法國北部的一個戰略據點撤離,英國德文郡軍團打算乘勝追擊,贏得戰爭的勝利,不料這竟是德軍的一個圈套。為了避免軍隊落入敵人陷阱,白白犧牲1600位士兵的性命,英國軍隊長官命令布雷克和斯科菲爾德兩位年輕的士兵向德文郡軍團傳達「立刻停止進攻」的情報。
  • 影史上最牛的12部一鏡到底影片,你看過幾部?
    今天社長來推薦10部影史上最牛的一鏡到底影片,你都看過嗎?1、《1917》一鏡到底的戰爭片神作,今年奧斯卡獲獎影片,最佳攝影,最佳視效,兩座小金人收入囊中,超強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尤其是最後逆向奔跑的鏡頭,震懾人心。
  • 《1917》是最好看的戰爭片?
    13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是攝影界的「無冕之王」。憑藉《銀翼殺手2049》和《1917》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是當今最優秀、最勤奮的攝影師之一!《1917》在奧斯卡前哨戰中共拿下76個獎項,光是羅傑·狄金斯的最佳攝影就拿了20多個獎。最終,今年奧斯卡拿下最佳攝影、視覺效果、混音效果三個獎項,沒有拿到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有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