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又過去了一半,你今年定下的減肥計劃完成了嗎?
眼看著天氣越來越熱,很多人再次把減肥提上了日程。然而,節食、瑜伽、輕斷食、針灸、減肥藥,嘗試了十八般武藝,小肚腩還是不肯消失。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減肥永遠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心血來潮就練個兩小時,一上秤發現瘦了一斤,心裡美滋滋。明天約朋友吃飯,一開心吃多了,回來一稱發現又胖了兩斤。如果你跟小黑一樣管不住嘴,倒是可以試試智能減肥,飯照吃、舞照跳,長期下來還能瘦。
管不住嘴,智能叉來幫忙
減肥講究七分靠吃,三分靠練,所以,管住嘴是減肥第一要務,不少減肥失敗的小夥伴,都是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管不住嘴沒關係,智能叉子可以幫你管。這款美國科學家發明的智能餐叉採用藍牙技術,能夠計算用戶每分鐘將餐叉放入口中的次數、間歇時間以及用餐的耗時。
吃飯時,它可以幫你計算好所需要的卡路裡數值,一旦超過它所制定的標準,就會在口腔中發出振動,上面的LED紅燈也會閃爍,提醒用戶不要吃得太多太快。這個時候你就可以了解到自己所攝取的卡路裡已足夠,就可以停下不吃了。
智能減肥叉體積小巧、方便攜帶,適合減肥族用餐使用。同時,該智能餐叉還能夠追蹤用戶的飲食習慣,並將相關信息通過無線裝置發送至智慧型手機供醫生參考。唯一的缺點是叉子不適合國人飲食習慣,要是有一款智能筷子就好了。
有了智能設備,減肥事半功倍
在很多人的減肥理念裡,要瘦下來就是要餓肚子,於是他們選擇瘋狂節食來實現快速減肥,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只有消耗大於攝入,才會瘦下來。人體新陳代謝指的是生命體不斷更新的過程。簡單的來講,就是吸收需要的營養,同時將不需要的物質排出體外。而減肥就是攝入足夠的營養,然後通過運動,將體內多餘的脂肪排出。
運動減肥除了掌握一定技巧之外,專業的智能硬體產品也能讓我們事半功倍。智能可穿戴設備中,智能手環、智能手錶最為常見,它們提供測量步數、心率、睡眠質量、APP提醒等功能。運動時可監測步數、心率、跑步距離、卡路裡消耗等,讓運動數據一手掌控。
少數功能強大的智能手錶還有有氧TE和無氧TE數據,通過測量心率和速度(或功率),以確定運動的益處。比如有的人卻早餐不吃,午飯和晚餐就一個水果填肚,剛開始做運動就氣喘籲籲,體內出現缺氧狀態,有氧運動變成無氧代謝運動,反而對減脂不利。這時候有氧TE數據就能及時反饋數據,並指出訓練是否對用戶的健身水平有保持或改善的效果。
運動之後,就到了上秤看減肥效果的時間了。體重秤也有智能版,智能體脂秤一次上秤便可測得體重、脂肪率、BMI、水分率、基礎代謝率、內臟脂肪等級、肌肉量、蛋白質、骨鹽量、身體得分和身體年齡等身體數據,並可結合所測得數據對用戶身體給出科學直觀的建議,幫助用戶科學減肥。
若是其中哪項結果數值不正常,它會做出特別警告,提醒我們要注意自己的健康了。除了各項健康標準的監測外,還可以記錄下每次的測量結果並進行統計,這樣我們就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到自己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早發現早治療。
邁不開腿沒關係,坐著也能減肥
運動減肥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知有多少人都是因為沒有毅力以至於減肥失敗。如果你實在不願意運動,還可以嘗試一下減肥背心。穿件小背心就能減肥,這種夢中才會出現的懶人減肥法,是不是各位小夥伴一直追求的?
市面上還真有這樣的產品,這些燃脂背心,聲稱貼身穿就能減掉脂肪。這個產品的原理是通過冷刺激,讓身體燃燒脂肪、提供能量。比如說冬天洗冷水澡,冷水澆到身上,體溫瞬間降低,就會燃燒脂肪。但是冬天洗冷水澡實在太冷,還容易感冒,夏天洗冷水澡又沒有效果。於是,NASA的科學家就想到了做個小馬甲,釋放溫和的冷刺激。
這些燃脂背心通過溫度傳感器或者其他手法來「欺騙」我們的身體,讓身體感受寒冷,從而激發脂肪燃燒機制。與此同時,還能上傳數據到手機APP上,實時監控數據變化。不過,這個背心也不是萬能的,一些健康專家指出:「超重和肥胖人士的棕色脂肪組織不會受寒激活」,所以這些燃脂背心對於真正的胖子來說,作用也許不大。
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人類在健身減肥時得到的協助越來越多,可以科學、安全、高效地進行各種減肥活動,不過僅僅依靠智能設備的幫助還不夠,減肥能否成功關鍵還得靠個人自律。唯有一顆持之以恆的決心,長期堅持下去,減肥才會真正成功。六月不減肥,七月徒傷悲,七月不減肥,八月哭唧唧......減肥行動時不我待,小夥伴們一起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