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護膚品,海外的護膚品總是更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和信任,而說到國貨,大家的想法就是沒那麼高檔,沒那麼靠譜,也沒那麼有效。
小編覺得,那麼多人對國貨存在偏見,一是在於很多國貨的顏值不高,二是在於國貨的價格相對來說都是比較低的,畢竟很多人對於護膚品的認知都是貴的才是好的,所以價格太低的護膚品都太敢輕易嘗試,因為怕爛臉。
而第三個原因就在於,國貨在營銷上真的比不上海外護膚品那麼到位,這就使得很多品牌或者或者說是不懂營銷的品牌得不到消費者的太多關注和青睞。
在這個消費者更迭迅速的時代,如何留住原有的消費群體以及不斷吸引新的消費群體,是每一個品牌應該思考的問題,護膚品品牌也一樣。
曾經一度要消失的百雀羚,後來強勢逆襲,變成國貨護膚品中的NO.1,這其中的轉變,小編覺得跟它的營銷有很大的關係。
不管是搞笑的《四美不開心》,還是呈現模式與清明上河圖一樣的長圖文《1931》,又或者是以大氣恢宏的故宮作為開頭的《百雀羚——東方簪》,百雀羚的每一次廣告營銷中都有一個故事內核,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迎合了他們的消費需求。
我想正是因為百雀羚的廣告文案中充滿著故事性和能引起共鳴的情感訴說,才會在每一次推出的時候都能強勢刷屏。
在這裡小編我要解釋一下,我這麼說並不是在強調,國貨就一定要像百雀羚這樣走情感路線,用故事去打動人心。
現在已經是9102年,消費的主力人群已經變得更加年輕化,所以和年輕人的對話可以用一些看起來跟簡單、很容易接受的方式,比如IP跨界,又比如現在流行的明星效應。
在這方面,法蘭琳卡就玩得很溜。
小編我對於法蘭琳卡的感受,其實並不多,還停留在它大手筆投放廣告,獨家冠名湖南衛視王牌劇場《鑽石獨播劇場》上。由一眾老戲骨加盟的網劇《將夜》掀起了一陣熱潮,小編我自然不會錯過,在我追劇的過程中,發現這部劇中竟然出現了法蘭琳卡的門店。
這個發現點燃了小編我對於法蘭琳卡的好奇心,於是就去扒了一下這個品牌,發現這個專注於有機護膚的品牌,在營銷方面真的是挺有一手的。
在《將夜》裡,主角寧缺的侍女桑桑在前期人長得又黑又瘦,法蘭琳卡結合人物的特點,推出了定製護理方案,它們家的全新產品玫瑰花苞水也換了一個包裝,在劇情裡面花式出場。
雖然產品頻頻亮相,但又沒有損害劇情和故事本身;避免了讓人一看就厭煩的生硬的廣告展示,又符合了現在年輕人看劇的娛樂需求,對於提升品牌知名度還是很有幫助的。
《將夜》同款玫瑰花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