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稱中國是「亞洲病夫」的美媒,現在不得不對中國換了個詞

2020-12-14 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

大家可能還記得,在今年2月初,當中國正在與新冠病毒疫情進行艱難搏鬥的時候,美國《華爾街日報》卻刊登了一篇唱衰中國的評論文章,更給這篇文章配了一個「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的標題。

可1個多月後的今天,該報卻刊登了一篇態度截然不同的報導,稱中國現在已經成了很多躲避新冠病毒疫情者的「避難所」……

圖為2月3日《華爾街日報》評論版刊登的「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一文

圖為3月16日該報刊登的一篇稱中國已經成為新冠病毒疫情「避難所」的新報導

如上圖所示,在這篇3月16日的新報導中,《華爾街日報》就這樣寫道:

「數周前,人們逃離中國以躲避新冠病毒。現在情況卻顛倒過來。人們開始前往中國,因為他們認為這裡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圖自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該報還繼續描述說:蘋果已經重新讓其在中國市場的店鋪開門,但在周五時卻宣布讓世界其他地方的店鋪關門兩周。一家來自中國新冠疫情暴發地原點武漢的足球隊,如今正準備離開他們在西班牙的臨時訓練營回到中國,因為西班牙的情況惡化起來了。馬雲,創造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的億萬富翁,最近承諾將捐出100萬個口罩和50萬個新冠病毒檢測工具——給美國。

「之前將防疫焦點對著中國國內的中國國家衛健委,周一都宣布現在防疫的重點是防止輸入病例了」,該報寫到。

圖自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不僅如此,《華爾街日報》還在報導中展現了3名採訪對象在過去這兩個月裡心態的變化,稱一位在英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在武漢的疫情暴發之初,因為擔心自己在國內的家人,曾在英國購買了500個口罩寄回身在浙江省的家人。可數周后,她的家人反而擔心她在英國的安全,希望她儘快回國,甚至想買口罩給她寄過去。

這名留學生自己也對英國的防控措施表示不滿,認為如今英國還沒有中國對疫情透明,社會也根本沒有對疫情重視起來,所以她已經購買了返回中國的機票。

圖自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一名在中國上海開診所的美籍華裔牙醫也在過去2個月裡經歷了這種心態的顛覆:在1月初的時候,他曾經在四川看望家人的時候和妻子說得儘快逃出中國,並緊急購買了機票,回到了美國洛杉磯的家鄉。但隨著中國疫情的大大好轉,他發現自己在上海的診所有機會重新開業——與此同時,美國洛杉磯反而持續出現了新冠病毒的確診病例。

圖自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我們認定中國更安全」,他說。他甚至還表示,雖然他在從上海入境時,覺得機場的安全檢查有些繁瑣,但恰恰是這些繁瑣的健康安全檢查流程,以及14天居家隔離的規定,才讓人們更加安心。

圖自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一名在南京當英語外教的美國人還對美國政府對疫情缺乏重視感到擔憂。《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稱,這名美國人原計劃在4月回到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的家鄉,幫助準備生孩子的姐姐。但擔心自己在行程中會被感染新冠病毒,她致電了當地的衛生部門詢問了相關的隔離和防疫措施。可對方有些漫不經心的語氣卻讓她感到擔憂,認為這反映出當地並沒有真正準備好去應對疫情。她也因此決定不再去美國看完即將出生的侄子,並讓自己的老父親待在華盛頓州也別出來了。

「在所有出現確診病例的國家中,我覺得中國現在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她說。

圖自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不過,在美國《華爾街日報》這篇報導之前,不少生活在中國的老外們就已經在介紹中國讓他們感到心安的防疫措施了。一位名叫「Barrett」的英國博主,還將他在深圳經歷的病毒檢測經歷拍成了視頻發到了境外的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上,並獲得了大量的點讚。

他近日還製作了一系列的視頻,呼籲英國學習中國,不要拿人民的生命做賭注,並認為美國在掩蓋疫情的真相。

可荒誕的是,就在中國對於疫情大力防控的措施,已經獲得全世界許多國家的認可的時候,某些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極為差勁,絲毫沒有吸取中國的經驗教訓的國家,如今卻在把他們的無能甩鍋給中國。

今天在個人帳號上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的美國總統川普,就十足地展現了這種「無能者的狂怒」,更暴露出了他「種族主義者」的本質。

而作為跪舔川普的《華爾街日報》評論版,他們會在2月3日寫出「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這種標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是令這些傲慢的美國白人種族主義者萬萬沒想到的是,這新冠病毒疫情竟如此地「不講政治」,轉眼之間就已經抽腫了他們自己的臉。

圖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曾稱中國是「亞洲病夫」的美媒,如今又換了個新詞來稱呼中國
    中國新年伊始,受疫情影響中國掀起了全國抗疫行動,那時候也許誰也沒想到新冠會以這樣的方式和世人見面,彼時還是看客的美國同樣沒想到,飽受疫情影響的中國會在兩個月之後成為很多人口中「躲避新冠疫情的避難所」。
  • 被指「亞洲病夫」,中國反應過度了嗎?
    Sick man of Europe(歐洲病夫),指的是窮困潦倒面臨嚴重經濟問題的歐洲國家,它第一次出現被用在十九世紀深陷債務危機的奧斯曼帝國身上。而這也被普遍認為可能是sick man of Asia(亞洲病夫)的起源。
  • 美媒:亞洲將出現超級大國,但不是中國,而是「它」
    在很多人眼裡,西方國家經濟十分發達,其發達程度遠遠超過了亞洲國家。沒錯,在過去這樣的現象的確是存在的,但是近些年,亞洲國家也是「奮起直追」,有很多國家都交出了一份十分漂亮的成績單,比如:中國。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很多人都用「奇蹟」這一個詞來評價。
  • 中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那「西亞病夫」是哪個國家?
    今日問題 ⊙「西亞病夫」是哪個國家?⊙ 晚清時期,「東亞病夫」(Sick manof Asia)的稱呼令我們倍感恥辱。
  • 美媒稱路易威登不懼中國經濟放緩:高端消費仍會增長
    參考消息網2月5日報導 美媒稱,唐培裡儂香檳、克裡斯汀·迪奧、寶格麗、泰格豪雅、戴比爾斯鑽石珠寶,以及全球最具價值的奢侈品牌路易威登,都同屬於一家公司——路易威登集團。這家法國奢侈品公司旗下擁有70個品牌,其中多個位居全球最具聲望品牌之列。因此,這家企業被認為是高端消費業的領頭羊也就不足為奇了。
  • 美媒稱中國正主宰機器人市場:力爭成為該行業領袖
    參考消息網10月28日報導 美媒稱,瑞典-瑞士合資自動化行業巨頭ABB公司的執行長說,中國正主宰著機器人市場。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10月26日報導,ABB執行長史畢福26日說,這個亞洲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機器人市場」,而且明年情況還將如此。
  • 李誕老婆黑尾醬:在家掛「東亞病夫」牌匾橫幅,稱本是東京人!
    2017年,因為在《吐槽大會》中的優秀表現,李誕獲得了"中國綜藝峰會匠心盛典"的年度創新藝人獎。隨後,李誕一直活躍在各大脫口秀綜藝節目上,經常因為爆"金句"而上熱搜。李誕最著名的那句金句,莫過於"人間不值得"。不知道這句話戳中了多少網友的內心,還讓多少網友以此為鑑,熬過了那些難熬的日子呢?
  • 和清朝同時期西亞病夫,曾經稱霸歐亞大陸,現在分裂成數十個國家
    在弱肉強食的時代裡,我們中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這對我們中國而言,無疑,意味著極大的侮辱和諷刺,但你曾聽說過西亞病夫嗎?奧斯曼帝國曾與清朝時期的中國並稱為:東西亞病夫。或許有人不解,奧斯曼曾經可是能和羅馬帝國相提並論的一個大國,怎麼會和當時腐敗、懦弱的清朝並稱為東西亞病夫呢?
  • 美媒稱亞洲人付款方式新奇:蘋果支付「跟不上潮流」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 美媒稱,當蘋果公司於2014年首次推出蘋果支付時,被稱為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更簡單的方式。拿出手機,貼到信用卡讀卡器上,就行了。看起來很方便,不是嗎? 但是亞洲一些消費者認為有更好的支付方式。
  • 美媒:中國海軍不可能像現在這麼高速發展
    圖 051型飛彈驅逐艦據美媒福布斯新聞網近日的報導稱,別看現在的中國海軍高速發展壯大,這種發展速度不久就會放緩,給出原因是,維持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需要大量的時間、金錢、人力成本,就算是中國也會因為資源有限而放緩發展速度。
  • 日媒:亞洲經濟正"中國化" 美國獨大時代漸成過去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參考消息網1月10日報導 日媒稱,一直依賴美國的亞洲的經濟結構正迎來重大轉變期。預計到2030年前後中國對亞洲和日本的經濟波及效果將超過美國,域內經濟的「中國化」將加速。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月9日報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亞洲各國來說世界最大的消費地美國長期佔據著第一大出口對象國的位置。
  • 西方為啥不稱日本是「病夫」?賠償儀式上,30名武士現場表演切腹
    「東亞病夫」是我們不願聽到的一個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這個詞代表著西方人對中國的偏見。有趣的是,西方人似乎仍活在近代歷史帶給他們的優越感中,對中國人的偏見仍未消除。這不,最近許多涉及「辱華」的新聞也是鬧得沸沸揚揚,漫威電影《上氣》的選角事件也成了當紅話題。
  • 中國已經取得早期領先,美媒叫囂:中國不能獨享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中國科技的話題再度被炒熱。中國科學院研製的量子電腦原型機「九章」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美媒稱,史上第一次,一臺利用光子構建的量子計算機的表現甚至超越了運算速度最快的經典超級計算機。
  • 為啥澳大利亞不斷招惹中國?美媒解讀有意思了
    美媒注意到,澳政客這是急著向美國證實自己的價值呢……12月1日,美國《紐約時報》在文章中給出了以下發現:過去幾年,澳大利亞一直衝在「反華」前線,第一個禁了華為5G技術,最早通過意在遏制中國影響力的所謂反外國幹預法,第一個不懷好意地煽動調查新冠病毒源頭。
  • 美媒:中國男士保衛髮際線 近三分之一90後稱頭髮稀疏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美媒:中國男士保衛髮際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4月5日報導,原題:隨著脫髮增加,亞洲男性努力解決禿頭問題 儘管父親的髮際線呈M形,但中國東北的亞歷克斯·韓從沒想到自己會年紀輕輕就脫髮。
  • 美媒稱臺灣是中國一個省!島內炸鍋,「臺獨」惱羞成怒
    美媒稱臺灣是中國一個省!
  • 美媒稱中國消費者仍狀態良好:只是不那麼重視奢侈品了
    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導 美媒稱,在中國經濟放緩之際,中國消費者仍在繼續消費,只是消費方式更有眼光,對奢侈品和高價商品不像以前那麼重視。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17日報導,迎合中國人日常需求公司的股票,比那些服務高端消費公司的股票表現更好。
  • 美國餐館恢復營業在即 美媒:亞洲餐廳已提供復工樣板
    舊金山當地媒體「SFGATE」26日刊文盤點了中國餐館恢復營業後一些值得借鑑的經驗。美媒報導稱,包括中國在內亞洲國家已謹慎地逐步解除「居家隔離令」,飲食行業隨之恢復營業。重新開張後的中國的餐館實行體溫檢測、掃健康碼、降低上座率、保持安全就餐距離、服務員佩戴口罩等措施,以保證當地民眾外出就餐安全。成都一家餐館門口,服務員檢查一名顧客體溫。
  • 美國在中國抗擊疫情中表現如何?疫情就像鏡子,讓我們看到了這些
    有「病毒獵手」之稱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傳染病學專家利普金教授在疫情發生後第一時間來華,同鍾南山院士等中國同行一道對病毒進行研究,並表示願無償提供新型診斷試劑。還有很多美國友人和專家學者主動向中方提供新型疫苗以及潛在醫療藥物等信息。許多美國普通老百姓向中國駐美使領館表達深切慰問與支持。
  • 中國控制疫情犧牲了「自由」?老「陰陽人」《紐約時報》又來了!
    新年伊始,儘管中國出現了一些零星的疫情,但是與西方世界相比,中國成為世界的「安全島」。美媒《紐約時報》也承認這一點。它在1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稱,當許多國家仍飽受新冠之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國在2020年全年報告的感染人數不到10萬人。自去年11月初以來,美國每天報告的病例都超過了這個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