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小夥伴對iPhone12pro Max的攝像頭都有點疑惑,為什麼都說這次「牙膏擠多了」?這是微米啊,1.7微米和1.4微米有這麼大差別嗎?
其實,這個1.7微米是指「像素尺寸」,並不是感光元件也就是「底」的大小。iPhone12的鏡頭是1200W個像素,每個像素點都更大,實際CMOS尺寸是1/1.87英寸左右。用來對比的iPhone12pro,CMOS是1/2.55英寸的,這樣來看,是不是差距就很明顯了?
從這張圖也可以看出蘋果走的方向是和安卓手機不一樣的了,蘋果的方向是大底,大像素,低像素密度。而現在安卓旗艦手機的方向都是大底,小像素,高像素密度。
大底可以帶來更好的進光量,帶來更高的寬容度。廠商可以選擇是塞得下更多的像素點帶來解析力的提升也可以塞入更大的像素點帶來更高的進光量,兩個方向也談不上哪個更好,只是側重點不同。當然現在的所謂一億像素也談不上什麼「為了解析力」,因為單位像素麵積實在太小以及CPU的算力不足等問題,一億像素真正可用的還是4合1甚至9合1(由多個像素點組合成一個像素來使用)的模式來使用的,出片的其實也就是超採樣到2500W甚至還不到1200W像素的照片,最終提升到還是進光量而不是「超高解析力」。
iPhone這次換的底雖然也不小但也沒有48MP/64MP的1/1.7英寸CMOS那麼大,所以蘋果選擇大像素12MP配1/1.87英寸,沒有強上更高的像素的方向也是合理的。而且不管是選大底高像素還是大底大像素,總是需要一個大底作為基礎的。
要說CMOS尺寸確實也不是拍照的全部,iPhone11系列也只憑藉1/2.55的CMOS就硬生生的超過了不少大底的手機,1/2.55,1.4微米,這只是2017年旗艦機的水平,但比iPhone11系列拍照更優秀的手機也只有幾款專注於手機攝像的安卓旗艦手機,並且這些手機的CMOS尺寸比1/1.87英寸的12pro Max還要大很多,甚至還有1/1.33英寸的超級大底,但與之相比iPhone11pro的拍照卻並沒有遜色很多,仍然在手機拍照第一流的層面。
因為蘋果優秀的計算攝影能力,早在iPhone4,5,6時代的iPhone就以真實的色彩表現和出色的白平衡著稱。到了iPhone11,在smartHDR,深度融合等技術的加持下,哪怕只有1/2.55英寸的「超級小底」,憑藉強大的A13仿生處理器的算力和多年積累的機器學習能力,保證了iPhone11可以靠數字來硬拼大底的。
但計算能力再強也有極限,這只是在原片的基礎上進行「優化修圖」,如果原片質量可以得到提高,那麼最終出圖效果也會有更高的上限。
iPhone11的拍照用下來是很滿意的,相比XS和之前的iPhone也都有很大的提升。但使用過程中也是經常可以感覺到這套拍攝系統最大的缺點就是攝像頭素質了。換句話說就是攝像頭有點拖計算攝影的後腿了,如果鏡頭不換,那麼哪怕A14再次提升計算能力,對拍照的提升也是事倍功半。而哪怕只要攝像頭素質有一點點的提高,也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提升!因為攝像頭素質已經成為iPhone拍攝系統的木桶中最短的那塊兒木板了。
所以iPhone12這一次全系都更換了鏡頭,加大了光圈來提升拍照原片的素質,在iPhone12pro Max上就利用體積的優勢,使用了更大尺寸的CMOS,1/1.87英寸,1.7微米像素點,也是比較平衡的設計,配合A14仿生的計算能力,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也很令人期待。
位移式傳感器機械防抖
這是iPhone12pro Max又一個攝像系統的巨大進步了,大家都知道OIS對於攝像頭拍照有多麼重要的作用,而12pm使用的Sensor-shift (傳感器位移式) OIS 光學防抖系統不像其它手機的 OIS 光學防抖那樣通過移動鏡頭來抵消防抖,12pm的攝像頭直接移動整個成像傳感器,並能以每秒五千次的頻率對它進行微調整,在防抖方面效果要比普通的OIS系統有明顯優勢,這不僅是相機的技術,更是只有高端相機才會使用的防抖技術。
這項技術帶來的效果就是夜景和暗光環境更穩定好拍了,拍攝視頻防抖更會有極大的提升而iPhone11表現比較一般的的視頻防抖能力也同樣是木桶最短的木板之一。
所以結合大底帶來的寬容度和進光量優勢,加上專業級的防抖技術,今年iPhone12pro發布會上著重強調的也是夜拍和夜拍視頻的細節表現力。而加入LiDAR後,更是可以提供夜拍環境下的景深模式效果。
這種樣張,在以前說什麼也不會相信是拿iPhone拍出來的
與眾不同的RAW直出功能
iPhone 12 Pro系列還加入了更專業的 Apple ProRAW 格式的拍攝功能,為什麼叫AppleProRAW?為什麼技術到了蘋果這邊就好像多麼與眾不同?因為這個和一般手機拍的RAW功能也是有不同的,蘋果的RAW格式功能更加的pro。
對於手機拍照來講,相機通常只會輸出JPG格式的照片,而比如像暗部細節和色彩深度等信息就會直接損耗在壓縮之中了。並且很多國產手機廠商還酷愛給照片加料,這些所謂的機器學習,AI攝影技術其實就是自動強化的濾鏡,濃墨重彩的風格實際上並不討喜。
正常的RAW直出的步驟是這樣的:
相機拍下 RAW 格式的照片後,把照片導入電腦,然後藉助 LR 或者 PS 等專業修圖軟體來對照片進行多幀降噪等後期上的調整。
而 iPhone 12 Pro 系列的RAW功能是這樣的:在拍照選擇RAW直出的時候,直接在拍照時就調用降噪和多幀曝光的算法來對照片進行處理,而拍好之後在自帶的照片 App 裡還能直接就編輯 RAW 格式的照片。使得拍攝的RAW格式照片不僅能夠保存所有標準RAW信息,還附帶Apple的圖像管線數據,能夠對曝光、噪點、色彩以及白平衡等方面進行更加精準細緻的調節,跟其他手機相比,顯然iPhone 12 Pro在後期方面更具優勢。
其實從iPhone12的影音部分就可以看出蘋果對iPhone是有其自己的方向的,並不會輕易被其他機型,直接點就是安卓機所影響。很多人以為蘋果會不會像安卓機一樣堆高像素,潛望鏡式鏡頭,高倍變焦,AI濾鏡等。但顯然蘋果走的是另一個大底低像素,使用LiDAR配合變焦和景深效果,位移式傳感器防抖等技術的方向,再配合AI方面與很多安卓機AI自動加濾鏡截然不同的深度融合,分區域smartHDR技術來配合硬體進行軟硬結合的調校。
蘋果對於新技術其實是又激進又保守的,激進的話可以在全世界都玩屏幕下指紋時使用Face ID。卻也只有在新技術可以達到「搭載即成熟好用」的時候才會使用,而一旦採用就不會輕易改變(哪怕3D touch都從iPhone7用到了iPhone XS)。所以蘋果的三攝一上來就完美切換到令人感覺不到這是三個攝像頭,而其他手機直到現在多攝像頭還是沒能給人「一個攝像頭」的感覺。因此對於iPhone12pro Max的首次大底+專業級防抖的表現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還是十分令人期待的。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我是Mikan,如果有興趣歡迎關注我,會帶來新鮮的資訊和可能有點不一樣的觀點,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