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周刊 作者 | 王曉明
近期李迅雷表示2021年公募超高收益難以持續引熱議。誠然近期基金抱團的部分行業多次出現閃崩,市場熱點有暫時轉到低估和順周期之勢。但2021年指望消費、科技等少數板塊繼續拉高收益並不現實,明年投基需要看重哪些方面呢?
2021權益基金大概率跑贏滬深300
過去兩年,部分公募絕對回報非常突出,廣發高端製造等12隻基金漲幅超過200%,高額收益也吸引大批基民投資。不過,權益類基金的倉位限制決定了它們仍然承擔較大風險,以絕對收益來衡量基金表現並不合適。近三年,公募基金的相對收益同樣突出,筆者認為明年權益基金大概率還能跑贏滬深300。
年初以來,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公募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8.74%、46.95%和36.14%(截至2020-12-2),均高於滬深300年內23.69%的漲幅。僅從股票型產品看,不出意外今年已經是公募連續第三年獲得超額收益,且近三年普通股票型基金的超額收益逐漸增長,2018年僅有0.64%,2019年達到11.03%,而今年超額收益達到25.05%。
分年度看,公募往往能在分化程度較高的年份獲得更高超額收益,比如2020年雖然上漲家數多於下跌家數,但仍有1292家公司價格沒有上漲;2019年同樣如此,消費、科技兩大主題幾乎是全年主線。而當A股分化程度趨勢減弱時,公募的優勢也將被壓縮,在短期市場情緒主導的2009年、2014年行情中,公募的選股風格反而會導致跑輸市場指數。
其實,公募依靠專業選股優勢取得超額收益是符合邏輯的。今年漲幅靠前的廣發高端製造、農銀匯理研究精選均大比例布局光伏龍頭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錦浪科技、振華科技可以算是兩家公司「獨門股」,年內353.73%和163.27%的漲幅也分別給組合提供了較大貢獻。
隨著公募賺錢效應深入人心,今年爆款頻出,截至10月底權益型規模合計增長2.43萬億,累計同比增幅69%,公募已成為市場重要的邊際增量。明年,預計公募偏好「高ROE+低估值」的投資風格也會延續,風格偏價值及成長中的價值,傳統價值板塊如消費及盈利能力強的金融仍是配置主線。
另外,受益於小企業訂單轉移,公募逐漸開始布局的部分細分行業龍頭仍將有較好業績,吸引外資流入的同時也會提升估值水平。存量經濟下,市場後期大概率會呈現出結構性慢牛態勢,當然明年經濟恢復、貨幣政策都會回歸常態,那麼在10%-20%的滬深300指數漲幅預期下,公募可能會獲取10%左右的超額收益。
高爆發基金較難把握
「優質爆款」尚可長線布局
雖然權益基金整體能夠獲得超額收益,但是近兩年單只基金業績差異非常大,也有像匯安資產輪動這類去年、今年均出現虧損的產品。實際上每年的冠軍基金都有押注成分,今年以來漲幅超過100%的基金中,廣發高端製造倉位集中於新能源尤其是光伏板塊,工銀瑞信戰略轉型雖然持股比較分散,但行業層面仍然超配了新能源、汽車等行業。押注單一細分領域的「爆款」的確可能在短期聲名鵲起,但是在波動較大、行業輪動加速的環境中,押注型的產品往往領漲又領跌。
按照之前預判,筆者認為2021年仍然會維持結構分化的格局,板塊分化和輪動應該還會持續,因此還是建議基民選擇長期業績穩定的產品。
今年以來,除劉格菘、李元博等2019年業績明星獲得追捧,王宗合、陳皓等長期業績領先的基金經理同樣獲得大規模認購。而從成立以來的業績看,也有一些超大規模成立的產品頂住了壓力作出不錯的成績。雖然部分基金在運作初期會因為建倉時點等原因較難實現超額業績,但穩定運作一段時間後,大多能夠獲得不錯的回報,興全合宜和睿遠成長價值均為此類。兩隻產品的基金經理並非依靠單一行業取勝,因此均衡配置、精選注重風險收益比的基金經理尤為重要。
例如,易方達研究精選年初以166億元的規模成立,在5月底密集建倉後,共獲得了54.83%的收益,行業結構上繼續保持了在網際網路、消費、光伏等行業的主要配置,均衡布局。個股方面,持倉結構基本保持穩定,階段性減持了漲幅較大的隆基、茅臺等個股。
(本文已刊發於12月5日《紅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周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