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函分析:n維空間到無窮維空間的幾何學和微積分學

2020-12-17 究盡數學

泛函分析是分析數學中一個年輕的分支,作為古典分析觀點的推廣,它綜合函數論、幾何、代數的觀點研究無窮維向量空間上的函數、算子、和極限理論。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成為一門理論完備、內容豐富的數學學科。

泛函分析的產生

19世紀以來,數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出於對歐幾裡得第五公設的研究,引入了新的幾何學——非歐幾何;出於對於代數方程求解的一般思考,建立並發展了群論;數學分析的研究又促進了集合論的誕生。19世紀的新數學理論都為用統一的觀點把古典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一般化準備了條件。數學家開始著手分析學的一般化工作:

瑞典數學家弗列特荷姆和法國數學家阿達瑪發表的著作中,最先出現了把分析學一般化的萌芽;希爾伯特和海令哲則開創了「希爾伯特空間」的研究;到20世紀20年代,一般分析學開始在數學界逐漸形成,也就是泛函分析的基本概念;在20世紀30年代,泛函分析成為數學中一門研究無限維線性空間上的泛函數和算子理論的獨立學科。由於分析學中分析、代數、集合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存在相似的地方。比如:應用逐次逼近法既能用於代數方程求根,也能用於微分方程求解,並且兩類方程有著極其相似的「解的存在和唯一性條件」。這種相似性繼續在積分方程論中得到表現。

正是分析學中這些乍看起來不相干,卻存在著類似的東西,啟發了數學家從中探尋一般的、真正屬於本質的東西,從而促進了泛函分析的產生,使得古典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得到一般化、幾何化。

非歐幾何的確立,數學家認識到了n維空間幾何,於是多元函數可以用幾何學的語言解釋成多維空間的影響。分析和幾何之間的這種相似的聯繫,使得分析幾何化成為一種可能,這種可能性要求把幾何概念作推廣,以至把歐氏空間擴充成無窮維數的空間。

在無窮維空間中,為滿足現代數學的發展要求,函數概念也被賦予了更為一般的意義:不同於古典分析中的函數概念是指兩個數集之間所建立的一種對應關係;考慮的函數關係是建立兩個任意集合之間的某種對應關係,其中無限維空間到無限維空間的變換叫做算子。可以把不同類型的函數看作是「函數空間」的點或矢量,從而得到個一般的「抽象空間」概念。

泛函分析的內容

泛函分析是研究現代物理學的一個有力工具。n維空間可以用來描述具有n個自由度的力學系統,然而要對具有無窮多自由度的力學系統進行描述,需要新的數學工具。一般來說,從質點力學過渡到連續介質力學,就是有窮自由度系統過渡到無窮自由度系統。現代物理學中的量子場理論就屬於無窮自由度系統。

研究有窮自由度系統要求 n維空間的幾何學、微積分學作為工具,研究無窮自由度的系統需要無窮維空間的幾何學和分析學,這正是泛函分析的基本內容。正因為如此,泛函分析也被通俗的叫做無窮維空間的幾何學和微積分學。古典分析中的基本方法是用線性的對象去逼近非線性的對象,泛函分析仍然沿用了這一思路。

發展到現在,泛函分析以其他眾多學科所提供的素材來提取研究的對象和某些研究手段,並形成了許多重要分支。分支如下圖所示:

泛函分析的發展也強有力地推動著其他分析學科的發展,是建立群上調和分析理論的基本工具。它在微分方程、概率論、函數論、計算數學、連續介質力學、量子物理、控制論、最優化理論等學科中都有重要的應用。近年來,泛函分析的觀點和方法在工程技術方面也獲得了更為有效的廣泛應用。

相關焦點

  • 泛函分析中距離空間的完備性一些總結
    在數學分析中,我們知道柯西收斂準則、區間套定理、聚點定理等六大定理它們在實數中是成立的,但是在有理數中卻不再成立。今天我們要探究的就是這個問題。為了在一般的距離空間中也建立起極限論,進而可以像微積分那樣去討論收斂等內容,我們首先要定義距離這個概念。
  • 從1維到10維,這複雜的維度空間中,到底蘊含著怎樣的秘密?
    維度空間的理論是非常複雜的,就算如今科學家對此有很多的猜測,但是很顯然,這也都是停留想像之中。那麼在科學家們看來,維度空間究竟有什麼秘密呢?從一維空間到10維空間它們又各自代表著什麼呢?如果想要了解維度空間,首先從字面上,要了解維的意思。
  • 從2維空間到26維空間,「維度」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的?
    在中世紀後期,在柏拉圖和畢達哥拉斯(亞里斯多德的主要學術對手)的影響下,一種觀點開始在歐洲傳播開來:上帝根據歐幾裡得幾何學的法則創造了世界。因此,如果藝術家想要真實地描繪它,他們應該在他們的表現策略上模仿創作者。從14世紀到16世紀,像喬託、保羅·烏切羅和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這樣的藝術家發展了後來被稱為透視法的技術——一種最初被稱為「幾何形體」的風格。
  • 人類為什麼進不了四維空間,四維空間真的是穿越到另一個世界嗎?
    因為克萊因是一個數學家,他研究的幾何學,人們在翻譯克萊因平面的時候錯翻譯成克萊因瓶。其實克萊因瓶子是永遠無法真正造出來的,市面上所出現的只是瓶身上開個洞然後傳過去和底面連接而成的。真正的克萊因瓶是通過四維空間的方式連接在一起,目前只能停留在思維模型中,無法真正製造出來。
  • 圖解:1維空間到10維空間
    但是在四維空間裡,能看到時間線上所有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但是不能去到過去,就像影片《星際穿越》裡一樣。 五維空間 五維空間就相當於是由三維空間構成的面,在五維空間裡你可以看到你未來的不同分支可能性,類似平行宇宙,但是沒法改變你的過去和未來。 六維空間
  • 18世紀數學的發展,代數、幾何、分析三大分支開始形成
    自17世紀,創立微積分學以來,便大量應用於理論物理、力學和天文學等領域,並因此刺激和推動了微分方程、無窮級數論、微分幾何、變分學和複變函數論等新分支的產生。這些新學科與微積分本身的發展成為18世紀數學最重要的內容,使分析學形成了在內容和方法上都具有鮮明特點的、獨立的數學領域,與代數、幾何並列為數學三大分支。
  • 時間和空間是連續的麼,是可以無限分割的麼?
    我們知道,電磁學理論並沒有限制電磁波的波長——它們的波長可以從0到無窮大。然而根據波數與能量的關係,如果存在一個波長為0的光子,那麼它的能量以及能量密度就是無窮大。物理學家總希望公式是自洽的——如果公式允許出現一個不合理的東西,那公式可能就出了問題。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有人就認為,由於時空之不連續,波長會存在一個最小值,從而避免出現能量無窮大的問題。
  • 每個維度空間有什麼差別?一維空間到多維空間是怎樣的?
    我知道四維是三維的拓撲空間,你們不用顯擺了,第四維不一定是時間維,也有可能是溫度維,不好意思,我作為寫文章的人,我只會寫大家容易懂的東西,普遍認為四維是三維空間加時間維,我就說時間維。
  • 德國數學家,證明4維空間真實存在,人進入4維空間後會變成什麼?
    四維空間不同於三維空間,四維空間是指標準的歐幾裡德空間,它可以擴展到n維;四維時空是指對閔可夫斯基空間概念的誤解。在物理學中,用來描述物質變化的參數叫做量綱。一些參數只是幾個維度。例如,描述「門」的位置只需要一個角度,所以它是一維的而不是二維的。簡單地說:零維是一個點,沒有長度、寬度和高度。一維是由許多點組成的線。
  • 玩出來的空間立體感,幾何學的基礎培養
    一般小孩到了初中就要學習幾何,如何培養空間立體感,成了解題的關鍵性問題。孩子的空間立體感較差,就很難理解幾何學習中的一些問題,培養空間立體感其實很簡單,空間立體感都是玩出來的,推薦以下幾種玩具,可以培養孩子的空間立體感。
  • 從四維「超立方體」到四維空間
    圖為超立方體,從三維投影看,一個在四維空間中繞一個平面旋轉的四維超正方體。超立方體又稱為四維超正方體或正八胞體,是一種存在於四維空間的一種物體。在幾何學中,四維超正方體是立方體的四維類比,有8個立方體胞。四維超正方體之於立方體,就如立方體之於正方形。
  • 科學家探索高維度空間,建造6維空間模型,結果卻得到十維空間!
    科學家建造6維空間模型,最終卻意外得到十維空間!從高維度來看,低維度看起來就是一個密閉的空間,每個維度和每個維度之間都有著某種聯繫,但是這個聯繫是從哪裡得到了,他們又是如何進行聯繫的,我們都無從得知,每個空間除了長寬高照必備的三個維度之外,還有著其他的7個維度來決定。科學家探索高維度空間,建造6維空間模型,結果卻得到十維空間!
  • 四維空間真實存在嗎?如果人類進入四維空間會發生什麼?
    答案:四維空間在數學中真實存在,被用於解析數學模型,但物理學上的高維空間從未被證實。維度這個詞最早是在數學的空間幾何中使用的。在數學領域,n維空間表示一個空間,其中n條垂直線可以穿過空間中的某一點。例如,在三維空間中,三條相互垂直的直線可以通過某一點,即空間直角坐標系。
  • 拓撲空間關係
    最近三調接近尾聲,數據檢查是個大工程,其中拓撲檢查必不可缺今天咱們來好好聊聊「拓撲」和處理文末有神奇插件喲拓撲學是幾何學的一個分支,它研究在拓撲變換下能夠保持不變的幾何屬性——拓撲屬性拓撲有一個形象說法叫橡皮幾何學,為了得到一些拓撲的感性認識,假設歐氏平面是一張高質量無邊界的橡皮,該橡皮能夠伸長和縮短到任何理想的程度(許多地理現象模型建立的基礎就是嵌入在一個坐標空間中,在這種坐標空間中,根據常用的公式就可以測量點之間的距離及方向,這個帶坐標的空間模型叫做歐氏空間,它把空間特性轉換成實數的元組特性
  • 我國數學家成功證明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歷時11年
    ,對幾何分析,尤其是裡奇流的研究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微分幾何學起源於 17 世紀,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是以分析方法來研究空間(微分流形)的幾何性質。對物理學、天文學、工程學等產生巨大推動作用。歐拉、蒙日、拉格朗日以及柯西等數學家都曾為微分幾何學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 在微分幾何學領域,陳秀雄和王兵團隊的研究方向是 「裡奇流」 的收斂性。
  • 那些難以企及的人物——愛因斯坦和畢卡索之間的第四維
    在這部奇特的著作裡,作者分析了上述兩位天才的案例,他們各自的生活經驗、工作經歷和創造性中的相似性,尤其是在上個世紀的頭一個十五年,也即他們二十歲到三十五歲(最具創造力的)那段時期,不僅為我們揭示了他們思考方式的共同點,也讓我們窺見了藝術創造和科學發現的本質。然而,這部著作最讓我感興趣的部分是,連接愛因斯坦相對論和畢卡索立體主義的紐帶竟然是數學中的第四維,也即黎曼幾何學的一種特殊形式。
  • 德國數學家證明了4維空間真實存在,進入4維空間後人會變成什麼?
    德國數學家證明了4維空間真實存在,進入4維空間後人會變成什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幻想,假如人可以進入四維空間的話,那麼進入四維空間的人還能稱之為是一個完整的人嗎?讀過此文的科學家紛紛感嘆:黎曼為人類提供了研究維度空間的新思路,人類的思維將不再被局限在二維和三維空間內。未來,人類將開啟探索四維空間的旅程。
  • 帶你看懂0維到11維空間,終極維度只能用神話理解!網友我太難了
    作為標準的三維產物,三維空間大家一定不陌生。不過嚴格意義來說,我們生活在一個「3+1」維度的宇宙中,其中包括三個物理維度,還有一個時間維度。我們可以在3維空間中靜止,但在時間維度上是單向不可逆的。而這並不是宇宙的巔峰,在90年代提出的M理論中,宇宙是11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