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四年》的播出,讓一位皇帝重回大眾的視線。
明憲宗朱見深,後代給他最常見的標籤就是口吃、懦弱和萬貴妃搞姐弟戀。
土木堡之變不光帶給了明英宗一年多的階下囚經歷,也間接改變了朱見深的性格,兩次被立為太子,前途因為自己的父親和叔叔的鬥爭而飄忽不定,造成了朱見深口吃。
從朱見深對萬貴妃的寵愛,可以看出當時是多麼黑暗的一段日子,他的生死全在叔叔一念之間,他的皇后都得靠做針線養活自己,當時還是宮女的萬貴妃是他們唯一的生活支持。
即便父親復位,朱見深還面臨著弟弟後來居上的可能,最後還是撞大運登上了那把龍椅,此時擺在他面前的局面不比崇禎好多少。
朱見深17歲登基,他面臨的是土地兼併、流民起義、河套失守、女真入侵和天災,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沒佔上。
但凡朱見深像朱由檢那樣折騰,明朝早就在這時亡了。
明憲宗在此時表現出了闊達的心胸。
他對叔叔泰景帝沒有進行任何清算,反而恢復了叔叔的帝號,並竭力為于謙平反,哪怕于謙在自己被廢太子之位時袖手旁觀。
隨後,朱見深開始了一邊賑災一邊平亂,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堅持派項忠去平定陝西。
當時的項忠不過是一個無名之輩,再加上當時天有異象,彗星撞北鬥,以那時的迷信水平,平定陝西之事肯定要黃。
結果項忠不但按時出發,還出色地完成了朱見深交給他的任務,從此一戰成名。
世人都說朱見深懦弱,但他可能是明朝中後期最重視軍事的皇帝。朱見深舉行過兩次對在京武臣的考核,他親自上陣看閱。
結果令朱見深十分失望,本應該靠武藝吃飯的大臣們只有四個人能做到三箭都射中靶子,二十三個人能兩箭射中,九十九人能射中一箭。剩下的人則一箭都射不中,更有甚者連弓箭都拉不開,氣的朱見深直接下令罷免這些人的官職。
過了7個月,朱見深再次召開對這些大臣們的考核,並把9名不合格的人全部罷官回鄉。
朱見深的軍事態度無疑是十分強硬,麾下的王越雖是文官出身,但卻以軍功封伯。他在朱見深橫掃邊疆的時候脫穎而出,一仗打得讓當時的蒙古大汗跪地求饒,從此不再來河套。
這正是紅巖池之役。
過了7年,等到成化十六年的時候,新繼位的蒙古大汗在威寧海子一站又被王越打是屁滾尿流,隻身逃離。
這樣的人,怎麼也說不上是懦弱。
在明朝,言官和宦官的利益爭奪十分激烈。而朱見深是為數不多能掌控言官的皇帝,要知道,朱見深是個口吃,卻要面對著整個天下最能說會道的一群人,卻依然堅定地表示:「不必固請、慎勿再言」。
當然,也有是在說不過的情況發生,這是朱見深就會下令「當場杖責」,最壯觀的時候,朝堂上有五六十位大臣被打屁股。
然而,朱見深是一位十分溫和的統治者,很少動用生殺大權來濫殺無辜;盡心盡力派人去安撫流民,而不是像崇禎那樣把流民當作土匪屠殺。
除此之外,朱見深的文學造詣極高,《一團和氣圖》流傳至今。對於在黑暗時期給了他莫大幫助的萬貴妃,也沒有始亂終棄。
縱使也有設立西廠、皇莊和傳奉宮的黑點,土地兼併問題也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但是瑕不掩瑜,朱見深依然是一個及格乃至出色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