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節氣】(八)冬至酒和糯米飯

2021-02-17 簡寧愛靜止

       

       每逢冬至,家鄉家家戶戶都釀酒。而我,以奶奶的自釀酒為至佳。箇中緣由,概莫於愛。

       家鄉的冬至,天已經很冷了,總是離不開被窩。睡夢中,已聞到了糯米的香氣,也不用著急起床,慢慢等身體醒來,一切都溫暖而安寧。等洗簌畢,奶奶已經裝好了滿滿的一碗糯米飯。釀酒用的糯米飯,晶瑩剔透、粒粒分明,單獨吃起來飯香濃鬱,但不免有些太幹了,難於咀嚼。還是奶奶最懂我——不消問,早早就備好了和糯米一起蒸熟的番薯,我拿鐵勺在大碗裡將番薯碾成泥,和米飯拌在一起。糯米的香氣、番薯的甘甜,再配上一碟豬油炒好的鹹蘿蔔乾,熱騰騰得吃上一大碗,整個冬天仿佛都不會再覺得寒冷。

      釀酒的糯米是前夜就泡起來的,不常用到的大木桶也早早洗淨晾乾。天蒙蒙亮,奶奶就開始蒸糯米飯了,竹篩瀝乾了水,等待上籠。每篩的米蒸透所需用時,因上木桶的先後不同,奶奶自有拿捏。大木桶漸漸裝滿了,木蓋子也蓋不下了,奶奶就換來竹製的錐鬥。直到浸泡的米都蒸至需要的成熟度,爺爺和父親小心翼翼的將整桶糯米飯抬至奶奶備好的大米籮裡,將飯攤開來晾涼。熱氣在木屋裡漫開,屋瓦仿佛也排出了一口長長的濁氣,梁柱也點溼潤,露出本色,歲月也嫋嫋娜娜起來。木桶下鋪著的細竹墊子上殘餘的飯粒總是最吸引我的注意,總是忍不住往嘴裡塞,仿佛那竹子紋理的美好和香味也一同沁入胃裡,整個人都清爽起來。等米飯涼透的功夫,奶奶一刻也沒閒著——一頭小心翼翼地給大酒缸裡舀靜過的山泉水,一頭默默祝禱。等裝滿了適量的水,又倒入適量的紅曲米,最後關鍵的一步,奶奶用手感受糯米的溫度,憑感覺將糯米放入大缸裡。然後,一切都交給時間。

     奶奶釀的酒絕大部分都是家庭自用。最多的時候,奶奶在冬至這一天,要釀上三四缸的酒,以備來年一整年待客的用度和燒菜需要的配給。當然,還有盈餘用作陳釀和對我和妹妹的獎勵。所以,每一年糯米的用量和糯稻的種植面積都是在奶奶和父親的計算中,甚或哪塊田用於種植糯稻都精打細算過了。

      奶奶的米酒,鄉裡極有口碑。嘗過奶奶釀的酒的人,沒有不誇好的,尤以分裝入壇,封好陳上兩三年的為最佳。但是,往往不到那個時候,都已經被酒蟲們纏著喝光了。一般有人饞酒來要,奶奶也少駁的。依她看來,酒本來就是興致之物。

    奶奶常說,酒是天時地利,自然饋贈。而長大的我,卻堅持認為——除此之外,必不可少的是我們家的「人和」。釀酒人的心境,說起來玄乎,但是卻紮實落到每個步驟裡、每一處細節中。淡定從容,不與天地爭時;心平氣和,不與四時爭氣;寬容慈和,不與人較輸贏;至誠淳樸,享受欲望不屈服……我時常想像——奶奶那布滿歲月痕跡的雙手,如撫摸嬰兒般握住的每一塊糯米都是喜悅的,就像她不爭而感恩的心;蒸米時爐膛裡的火,就像她即使經歷無數苦難卻對生活恆久不變的熱情;最長用於分享的糯米飯,就像她愛物而不藏私,爽朗大方的性格……這一切交融在一起,就是綿遠悠長和溫暖的代名詞。

      一盅冽冽的米酒,可以醇香一整晚的餐桌。而一碗青澀的甜酒釀,是奶奶給童年的我們最好的獎勵。米落酒缸後三四日,就是酒釀最香甜的時候。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和妹妹就醉心在酒釀裡了,以致長大後,我們都對米酒有天然的親近。因為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因為吃多了酒釀醉過,尤其是妹妹,三四歲光景就喝多了酒釀,紅撲撲著臉睡了整整半日。

       

 

      溫暖的午後陽光,孩子的奶氣,淡淡的酒香,那該是童年裡多麼夢幻的一個午後。以致很多年很多年以後,看著妹妹臉上的笑渦,我都能想起那個冬天的暖陽,想起一家人釀酒忙忙碌碌的身影,想起那時酒釀的甜味和香氣,想起那個漫長而倏忽而過的下午,想起整個美好天真的童年。

相關焦點

  • 冬至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北方和南方吃餃子還是湯圓
    12月21日,正式迎來冬至節氣。冬至這天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在講究陰陽的古代中國,冬至的至陰,意味著陽氣始生,是一件喜興事,是一個氣運之拐點。所謂「冬至大如年」,既是「官俗」,也是民俗。
  • 冬至吃餃子,怎麼少得了東龍酒!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而在我們國家北方地區,有一個傳統民俗,就是冬至當天要吃餃子。這是「醫聖」張仲景在傳說中的有一年冬至用餃子舍藥留下的習俗:「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當天,也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最長的一天,標誌著「三九寒天」的到來。這個時候,吃餃子,再配點酒,就更符合時節的需要了。
  • 腊味糯米飯,順德人的冬至儀式感
    冷空氣姍姍來遲,讓順德這個冬至,不至於像去年那樣穿著短袖吃著雪糕過。都說「冬大過年」,冬至這一天,一碗香噴噴的腊味糯米飯,是很多順德人的幸福期待。糯米飯寓意溫暖,吃了全身「暖粒粒」,加上腊味、冬菇、蝦米、雞肉等配料,一碗飯承載起冬日的豐盛。
  • 雙語學節氣冬至(Winter Solstice)節氣都有哪些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雙語學節氣冬至(Winter Solstice)節氣都有哪些習俗? 【今日冬至,歲末寒時】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古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因而冬至亦稱為亞歲或小年.冬至習俗在不同地域存在差異,北吃餃子,南食湯圓,姑蘇一帶還會喝冬釀酒以驅寒.
  • 冬至到,廣東人要「加菜」吃冬至肉,老祖宗的傳統智慧,寓意美好
    冬至到了,廣東人要「加菜」吃冬至肉,老祖宗的傳統智慧,寓意美好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冬至節氣 | 過冬至,幸福至!
    二十四節氣 冬 至 冬至,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 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
  • 明日冬至,這4種傳統美食要記得吃,順應節氣,滋補暖身不怕冷
    明日冬至,這4種傳統美食要記得吃,順應節氣,滋補暖身不怕冷。大家好,我是琦哥說美食,祝大家開心每一天。明天,我們即將迎來24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冬至。對於中國人來說,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節氣,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一直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冬至是第幾個被制定的節氣 冬至還被稱為什麼節
    冬至是第幾個被制定的節氣 :第一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
  • 「傳統節氣」冬至
    冬日清晨的陽光也無法驅散凜冽的寒意,看看日期,已是冬至。不過,一提到冬至,很多朋友腦海之中首先想到的是吃羊肉吧?其實,因為中國幅員遼闊,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著不同的風俗,比如北方多數人有著吃水餃的習俗,而南方大多數人則有吃甜食的習俗。
  • 香噴噴的冬至糯米飯,學起!【卡兒烹飪】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吃糯米飯的習慣,那如何做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糯米飯呢?
  • 冬大過年:一起來動手做碗誘人的腊味糯米飯
    在這個重要的節日,最重要的是要一家人吃一頓團圓飯!敬神明、拜祖先、「飼耗」、吃湯圓、做腊味糯米飯、殺雞宰鴨燉八珍。在佛山,冬至受重視的程度非同尋常。  拜神曾是冬至必做之事。很久以前,佛山人就有冬至拜神的習俗,殺豬宰牛、做戲拜神、拜祖先等等,可謂熱鬧非凡。
  • 清遠人的冬至,就應該這樣過——除了吃,還是吃!
    日子過的飛快2020年已經偷偷溜走翻開日曆過幾天就是冬至節氣了
  • 明日冬至,這4種傳統美食要記得吃,順應節氣,滋補暖身不怕冷
    明日冬至,這4種傳統美食要記得吃,順應節氣,滋補暖身不怕冷明天,我們即將迎來24節氣中的第
  • 別問了,廣州的冬至,真不止吃湯圓!
    但其實,冬至並不只是吃湯圓餃子!特別是在廣州,冬至的習俗和美食,你都完全了解嗎?舊時的冬至習俗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古人認為冬至陽生,過了冬至,白晝就會一天比一天長,所以自古以來,冬至都是最受重視的節氣之一。古代的廣府人過冬十分隆重,有祭拜祖先、舉行開學禮、吃魚生、餵耕牛吃「大餐」以及「飼耗」等習俗。祭拜祖先
  • 冬至節氣插畫壁紙
    冬至節氣插畫壁紙 冬至日起,寒冬至。同時,陽氣回升,白晝時間也將逐日增長。正所謂「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節氣插畫壁紙 冬至日起,寒冬至。同時,陽氣回升,白晝時間也將逐日增長。正所謂「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 2020年冬至節氣最新祝福語,冬至祝福簡訊大全!
    一、冷風吹,冬至到,寒冷莫忘吃盤餃,工作再忙不忘記,今日冬至節氣到;送祝福,發信息,願用溫暖織成衣,相陪左右不分離,快樂幸福送給你!二、滑鼠可以點擊經濟縱橫,卻點擊不到人與人之間的熱忱,傳真可以發出價值連城,卻發不出你我之間的真誠,發條簡訊,聯絡感情,朋友,祝你冬至快樂!
  • 冬至已至,陽氣復來,為什麼說「冬至」是一個寶藏節氣?
    今天是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節氣,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早在春秋時期,冬至節作為一年的初始,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春節,也就是說,古人認為冬至就是「大年初一」。說冬至節是「寶藏節氣」一點都不誇張我們中國人最看重的春節只是一個「節日」而已,而「冬至」卻是槓槓滴託起了「冬至一陽生」的重任!因為在一年的陰陽變化之中,冬至掌管著天地間「陽氣」的生發和開始,沒想到吧?
  • 冬至吃餃子與誰有關?24節氣中,為何民間認為:「冬至大如年」
    冬至吃餃子與誰有關?24節氣中,為何民間認為:「冬至大如年」 12月21日(農曆11月初7),是2020年庚子年的冬至節。 」冬至「是一年中「數九」的開始,用民間的老話習俗說:這一天不吃餃子,是要凍壞耳朵的。
  • 冬至是個節氣,為啥說冬至大如年,還要吃餃子呢?
    鬥轉星移、時光飛逝,轉眼之間又是一年寒冬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22個節氣,也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清朝時坊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時至今日它在人們的心中仍然佔據重要的位置,關於吃餃子還是吃湯圓的論斷從未停歇。
  • 冬至吃什麼,冬至節這個節氣代表什麼意思,民俗冬至節有什麼講究
    冬至吃什麼,冬至節這個節氣是代表什麼意思,民俗冬至節會有什麼講究鐵筆居士今年2021年冬節是在12月21日這一天。冬至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是冬節,冬節代表一年的寒冬是真正的到來,在唐代以前,我們中國過年是以冬節這一天為新年開始。在易經中來講,冬節是至寒的時候,雖然後面還有一個小寒和大寒這兩個季節存在,但冬節在節氣中,是屬於大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