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入秋,後臺就會收到非常多關於愛情的困惑。
比任何一個季節都要多。
似乎秋天是愛情的中轉站臺,下車、換乘,改變路徑。
太多人在旅程中都發出了「我該怎麼辦」的疑惑。
恰逢長假,我們整合了7個近期後臺的高頻問題。
每晚22:22的溫馨「答疑」,連續七日睡前陪伴。
或許輾轉反側的夜晚,這能幫你解決心裡的惑。
雖然總有人說「女人拜金」,但在我的交友圈子裡是從來沒感覺到。身邊十個女孩八個比男朋友有錢就不說了,還有好多一花男朋友錢就渾身刺癢。
每天嘴上嚷嚷著「想被包養」,但男人要是真給錢了,我們一分都不帶花的。可別誤會女的都拜金了,這就是咱當代口嗨女孩現狀罷了。
後臺隔三差五都會有姐妹提問戀愛關係中「錢」的問題,剛好前兩天我在豆瓣看見一帖子,是說女孩因為沒花男朋友開的親密付,男朋友生氣的事兒,乾脆我們並在一起,聊聊親密關係裡的「金錢觀」。
這個帖子中的聊天截圖雖然有點凡爾賽,但確實也很現實了——
親密付更像是一種「我願意給你花錢」的態度,但是在女生看來,你願意給是一回事兒,花起來有沒有負擔又是另外一回事兒,不能一概而論。
當時我們編輯部聊起這事,同事說男朋友剛在一起時,就給她開了三千的親密付額度,一轉眼這都五年過去了,她一分都沒用過。
問其緣由,她說一是自己不缺錢,想要啥了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二是就算知道他不會在乎,但花別人的錢也覺得怪怪的,總歸是沒有花自己的踏實。
說白了,大家都是打工人,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正是因為自己體驗過賺錢比吃屎還難,才會更明白花別人錢的重量。
說到這兒,我自己也有過類似的體驗,並不是在感情裡計較你我,而是「給錢花」這個行為,會讓很多女生在關係裡倍感壓力,而不是快樂。
之前交往過一個男友,他曾經提出過給我一張銀行卡,他會每個月往裡存兩千塊給我花,不花的話就存著結婚。乍一聽是個挺不錯的點子對吧?
但等我真正拿到那張銀行卡的時候,卻突然有一種被包養,甚至是被侮辱的感覺(我也不知道為啥)。
這段感情自始至終,我都沒有花這張卡裡的一分錢,可這張卡的存在卻最終導致了我倆分手:比如他會很大男子主義地認為,他每個月為了這筆錢付出了很多,我應該更加「聽話」。
而我雖然沒花過這筆錢,可潛意識裡卻覺得,這段關係不再平等,也不再讓我那麼舒適了。
如果你在百度和知乎上搜索:「為什麼不好意思花男朋友的錢」,你會得到這樣的答案:
「這是一種對更深入的親密關係的恐懼...」
「是你不確定眼前這個人...」
球球了,真的不是這樣的,我們不花男人錢的女孩可能有一部分確實是信不過男人,但也有一部分只是花別人的錢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所以選擇花自己的錢,讓自己更舒坦,僅此而已。
如果你不好意思花男友的錢,只能說明你是個尊嚴感很強的好女孩,而不是對關係沒有自信,請不要這樣PUA自己。
不想在關係裡低人一等,不想把生活的重擔都壓在對方那裡,不想為了錢在感情裡別彆扭扭,也不想對方明明在意被花錢還要為了愛假裝不在意。
這些都可能是不花男朋友錢的理由,怕委屈對方,也是為了自己。
有人花男朋友錢能獲得快樂,但不意味著所有女孩都這麼想。
雖然年代有點久遠,但我記得臺劇《我可能不會愛你》裡有一句話,真的是對經濟獨立的女孩們最好的詮釋。那句話是「我要花自己的錢,買自己的包包,裝自己的故事」。
如果你還在為一段親密關係中的消費觀苦惱,那我只能將自己的消費觀念分享給你,對我來說,我只想花自己的錢,談自己認為對的戀愛,讓兩個人都舒適。
插圖 / 《她很漂亮》
頭圖 / 阿仁
「今晚22:22的報時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