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1月13日電(記者華義 郭威)他是隈研吾,日本建築大師、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場館設計者。他擅長將建築的古典與現代風格融為一體,其設計的建築以禪意和東方美學著稱,遍布世界各地。
他是王傳峰,知名旅日華人畫家,以畫魚見長。他的作品兩次登上日本郵票,多次在國內外著名博物館展出,也曾被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收藏。
一位是建築界的傳奇,一位是美術界的大咖,當他們倆跨界聯手會發生什麼呢?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東京銀座多了個「網紅打卡地」
近日,王傳峰的個人美術館在日本東京落成,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到場祝賀。
美術館位於銀座,由王傳峰多年的好友隈研吾親自操刀設計。而「王傳峰美術館」這幾個題字則出自日本已故著名畫家、原日中友好協會會長平山鬱夫。
這是在日本東京銀座拍攝的王傳峰美術館外景。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隈研吾選擇了鋁合金板材作為建築的「骨骼」,深灰色的磚牆配上一條條細密剛勁的鋁材向天際延展。
美術館內也由隈研吾設計的竹子藝術品裝飾,他認為竹子是中日兩國共通的文化元素。
在這座五層小樓中,每一層都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區間進行展覽。現在展出了王傳峰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的20餘幅代表性作品,包括王傳峰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創作的「魚水情」系列紀念郵票原版作品等。
在日本東京銀座王傳峰美術館內,王傳峰(右)和隈研吾交流。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他畫的魚呆萌又可愛
上世紀九十年代,王傳峰在杭州西子湖畔的中國美術學院求學,專攻花鳥水墨畫。1992年東渡日本深造的他,已經在國內畫壇嶄露頭角。
然而,他不滿足於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希望取得繪畫藝術上的融合創新。日本畫壇大師東山魁夷、平山鬱夫等人的作品深深地吸引了他,讓他將目光投向東瀛。
在日本東京銀座,一名觀眾在王傳峰美術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在日本,王傳峰找到了自己的繪畫方向,「魚」成為他獨特的個人符號。他的作品充滿色彩變幻和魚水靈光,他畫的魚和他本人一樣,有一種呆萌和可愛。
衣著不怎麼講究、有些憨態可掬的王傳峰,乍看起來不像是一個藝術家。剛過知天命之年的他也常常以沂蒙山的農家子弟自居,但他的藝術成就卻令人肅然起敬。
這是在日本東京銀座拍攝的王傳峰美術館一角,牆上是王傳峰的美術作品。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2002年,他的作品與畫家鄧林的作品一起入選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紀念郵票;
——2004年,他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這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建館100多年以來第一次為在世的藝術家舉辦畫展;
——2008年,他又與日本著名畫家平山鬱夫聯袂為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創作紀念郵票;
——2010年,他的作品還作為中日友好協會禮品被贈送給日本天皇明仁。
除了畫畫,他還喜歡收藏竹筐
在繪畫創作之外,收藏是王傳峰的主要業餘愛好。
在日本東京銀座王傳峰美術館內,王傳峰(左二)向來參觀的嘉賓介紹作品。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2011年「3·11」大地震及餘震讓他多年收藏的陶瓷器毀於一旦,而地震中完好無損的古老竹筐讓他看到了這種藝術品的生命力和魅力。
王傳峰開始專心收藏上百年的老竹筐,還和隈研吾以及日本攝影大師筱山紀信一起跨界創作——以歷時5年在世界各地收集的200個老竹筐為主體,在隈研吾設計的30多處建築空間內,完成即興插花,再由筱山紀信拍攝,最後出版作品集《餘香·插花藝術》。
「不期待女兒們成為畫家」
在王傳峰看來,他的成功離不開在背後默默支持自己的家人。
這是在日本東京銀座拍攝的王傳峰美術館一角,牆上是王傳峰的美術作品。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20多年前,他在日本留學時和中國妻子結識,後來他們陸續有了3個女兒。如今,大女兒在上海留學,二女兒在大阪上大學,只有小女兒還在家讀高中,一家人幸福美滿。
原先三個女兒都不會說中文,而如今在中國上學的大女兒,中文已經說得相當不錯。王傳峰和妻子都表示不會強迫孩子學什麼,或者給她們設定什麼人生目標,「她們都會畫畫但並不期待她們成為畫家。」
「文化交流是我的使命」
自1992年赴日以來,王傳峰長期活躍於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線,既和眾多日本藝術家往來密切,也和許多中國頂尖藝術家有過合作。
因為在中日交流方面的突出成就,他在2011年被中日友好協會授予「中日友好使者」稱號。
「不管外界賦予了我何種身份,我始終是一位畫家,文化交流是我作為一名畫家的使命。」王傳峰說,希望我們華人在世界上能給人類、給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王傳峰告訴記者,未來他將在美術館持續更新自己的作品。他還計劃每年舉辦兩到三次主題展覽,吸引全世界的藝術家來到這裡。
在日本東京銀座,王傳峰(左)和隈研吾在王傳峰美術館門口合影。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編輯:金正、王豐豐)(相關圖文視頻融合報導請關注「新華國際頭條」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