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舊衣來自太平間,聽到這個標題特別的令人惶恐,可是這樣的事情卻真實上演了,深圳邊防截獲549噸來自國外的舊衣服,醫學專家稱這些「洋垃圾」含有大量病原體,每噸走私舊衣可賣出1000元,並且不排除有愛滋病患者穿過,許多深圳市民也許不知道,斷碼的「進口高檔毛衣」或「外貿服裝」,有可能來自國外的太平間。
近日,深圳查獲549噸從國外走私到國內的舊衣物,這是深圳歷年來查獲走私舊衣服最多的一次。新快報記者了解到,這批衣服中絕大多數來自國外太平間、垃圾站、廢品收購站。收購成本幾乎為零,不法分子將它們翻新後,將以每件幾十元的價格賣給消費者。所幸的是,這批「洋垃圾」在到達福建目的地之前就被查獲,沒有流入內地市場。
走私舊衣堆成山臭味撲鼻,新快報記者前天在深圳大鵬新區土洋碼頭看到,五顏六色的包裝袋壘成了一座大山,足有三層樓高。儘管下著大雨,現場仍能聞到刺鼻的酸臭味。包裝袋裡是大量舊衣物,多數是秋冬季節的毛衣外套。「有的毛衣還挺高檔的。」深圳邊防支隊葵湧邊防工作站站長劉新林拎起一件衣服說,此次一共查獲549噸衣服,是深圳查獲走私洋垃圾歷史之最,這些衣服中的絕大多數來自外國的太平間、垃圾站、廢品收購站。
新快報記者從衣服堆裡面拎起一件厚實的外套,在上面發現一所韓國學校的標誌,在這件深藍色校服上還可以清晰看到一個學生的名字。「這些衣服有可能是傳染病患者穿過的,都不知道有多少病菌,真髒。」劉新林一臉嫌棄地說。疾控中心:舊衣或帶愛滋病毒,新快報記者了解到,走私舊衣物來源複雜,且「品種」齊全,其中甚至有童裝,如果流入市場進行銷售,後果不堪設想.據深圳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科博士魏方介紹,走私舊衣物含有大量致病病原體,「會通過皮膚、口腔等器官進入人體」。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走私舊衣服上帶有血漬,很有可能是愛滋病或嚴重肝病患者穿過的,「身體比較弱的消費者穿在身上,就有被感染的風險」。
他還說,走私舊衣物在運輸過程中進行了捆綁、包裝,裡面的化學製劑無法散發,對人體皮膚會有刺激。舊衣服目的地為福建莆田在碼頭現場,工作人員正用一臺吊機將這座舊衣物壘砌的「大山」一點點向上提,裝上貨運車,再將這些沾滿細菌的舊衣物拖去銷毀。「我們已經拖了100多噸,還有400噸衣物,起碼還需要10天時間。」一名工作人員介紹。新快報記者了解到,在國外收集這些衣物幾乎是零成本。「從國外運來,再以每一噸1000元(在國內)賣出去,金額達到1100萬元。」劉新林告訴記者,違法人員利用一艘名為利運達號的船隻運送這批舊衣物,以香港作為中轉站,運進內地後賣給下家。連這艘用來運貨的船也有可能是套牌的,「利運達」幾個字可能是後來塗上去的。
目前,深圳邊防支隊在走私船隻上一共抓獲了6名犯罪嫌疑人,其中5人(4人為臺灣籍,1人為福建籍)因涉嫌走私廢物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深圳海關準備起訴他們。新快報記者了解到,6名犯罪嫌疑人只是負責運貨,而在福建的收貨人收到風聲後潛逃,目前有關部門已經著手追逃。據嫌疑人交代,這些舊衣物運進內地後,準備再運往臺灣,但劉新林告訴記者,福建莆田才是這批舊衣物的終點站。
新快報記者從深圳邊防支隊了解到,在內地,這些洋垃圾每噸可以賣出1000元,利潤不低。不法商家買到舊衣物後進行翻新,再以「超低價格」、「外貿尾貨」、「出口轉內銷」等名義銷售,受到部分青少年青睞。深圳近幾年查獲洋垃圾不止一次,這次為最大單。據深圳海關負責人介紹,近十年來,深圳打擊舊衣物走私,共處理14宗刑事案件、36宗行政案件。「舊衣物來源是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但這位負責人表示,近幾年,走私舊衣服的案件有所減少,「所佔比例比較低」。
實際上,中國內地每天都產生大量廢舊衣物,不法分子為什麼不收集內地的廢舊衣服進行翻新,而要大費周章走私國外舊衣物呢?對此,劉新林解釋說:「他們就是抓住內地部分消費者愛買外貿貨、喜歡國外品牌的心理。」
市面出售走私舊衣只佔少數,既然有走私舊衣物流入內地,那麼它們多在什麼地方出現呢?「在深圳龍崗、寶安,特別是布吉、西鄉一帶的小店裡,有些牛仔褲每條才賣15元,誰知道這些貨來自哪裡。」深圳服裝協會有關負責人告訴新快報記者,能讓這些沾滿細菌的舊衣物在內地流通,都是受到利益驅使,但他同時指出,市面上出售走私舊衣的商家和購買舊衣的市民都只是少數,走私舊衣更多出現在工廠聚集區。「一些外來工會買些這類衣服,畢竟款式新穎」。
這位負責人稱,據他了解,舊衣物翻新後重新進入市場,更多發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候一些市民崇洋媚外的心理比較嚴重,現在已不存在這種情況」。新快報記者了解到,十幾年前,二手衣服販子活躍在城市各大居民小區和城中村,如今,二手衣服更多被賣往內地偏遠地區,或者售往非洲。品牌連鎖店不會賣問題服裝,深圳市零售商業行業協會負責對生產進行把關的鄧先生介紹,一般連鎖店和大的服裝品牌不會收購來路不明的衣物再翻新銷售。「他們有品控部門,而且有自己品牌服裝的設計要求。如果在自己銷售的服裝上做手腳,等於砸了招牌。」鄧先生說,消費者需要留心的是那些品牌化不高、非專賣店的個體戶。他建議消費者購買外貿服裝時向店家提出查看生產證明等。新快報記者了解到,走私舊衣物往往只有一款式,碼數也很難湊齊。消費者在購買外貿服裝時,可以留心同一款式是否還有其他碼數或其他顏色,因為即使商家以斷碼、清理庫存為賣點,也不會出現店裡所有服裝只有一個碼數的極端情況。如果發現出售的衣服只有1件;商標看著舊,主標和洗標捲曲、發黃髮舊;關鍵部位如腋下、肘部、領口等顯舊;毛衣有起球情況,那麼消費者就要留心了。
來源: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