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應對不斷升級的疫情,美國國防部採取了一系列新舉措。其中,美國海軍向紐約和洛杉磯派出了兩艘大型醫院船,此舉也引發熱議。
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海上漂浮醫院」,美軍的醫院船是什麼來頭?在抗疫期間能夠起到哪些作用?
並非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仁慈號」醫院船 圖片來源:美國海軍資料圖片
為了應對不斷升級的疫情,緩解美國各地醫療系統的壓力,美國國防部使出了「大招」。
據外媒報導,美國五角大樓已經啟用美國海軍「仁慈號」(USNS Mercy)和「安慰號」(USNS Comfort)兩艘大型醫院船進行抗疫工作。
據美國ABC新聞報導,23日,「仁慈號」醫院船已經開往洛杉磯,預計將在本周下半周抵達洛杉磯港。
「仁慈號」船長、海軍上校約翰·羅特拉克(John Rotruck)說:「我們確實感受到了緊迫感,我們希望儘快趕到那裡,支持地方政府。」
不過,美國海軍官員也表示,雖然「仁慈號」停靠的聖地牙哥海軍基地距離洛杉磯不遠,但這艘船抵達港口前,必須在海上進行必要的操作認證,因此無法馬上投入使用。
另一艘美國海軍醫院船「安慰號」抵達的時間則將更晚。
美國海軍研究協會網站(USNI)稱,美國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Mark Esper)24日表示,「安慰號」將在14天內前往紐約市。目前,「安慰號」正在維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進行維修,該船將在下周繼續召集醫務人員,並為之後的行動做好準備。
據悉,兩艘醫院船前往的紐約州和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其中,紐約更是已經成為美國新冠疫情的「震中」,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5000例。
不過,「仁慈號」和「安慰號」並非用來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目前,海軍第三艦隊已發表聲明,稱「仁慈號」將作為轉診醫院,為在岸上醫院的非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醫療護理服務,包括重症護理和緊急護理等。聲明稱,此舉可以讓當地醫務人員集中精力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並為他們騰出重症監護室和呼吸機。
據悉,「仁慈號」上將配備超過800名海軍醫務人員和支援人員,此外還有70名船員。海軍官方稱,「仁慈號」抵達洛杉磯港後,將與當地官員合作制定方案,並儘快將病人送到船上。當地醫務人員也將加入,船上醫務人員總數將會增至1100多人。
為了避免對各地醫療系統造成影響,船上的現役醫務人員和預備役醫務人員都不是抗疫一線人員。
為了防止病毒在「仁慈號」上傳播,美國海軍軍醫總監布魯斯·吉林漢姆(Bruce Gillingham)表示,在登船之前,將對包括醫務人員、患者在內的所有人員進行症狀篩查。如果需要核實患者或工作人員是否感染,他們也將在船上進行病毒檢測。
名副其實的「海上醫院」
「安慰號」醫院船內部景象 圖片來源:法新社
這兩艘「海上醫院」能給疫情「重災區」帶去哪些幫助?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醫院船,「安慰號」和「仁慈號」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醫院」。
兩艘船上都有1000張病床床位,80張重症監護病床,並將配備1000多名醫護人員。據ABC新聞報導,船上還有12間設備完善的手術室,並將給各地帶去船上的血庫,這對解決美國各地血庫短缺的情況來說至關重要。
此外,船上還有大量醫療設備。據美國海軍官網介紹,「仁慈號」和「安慰號」上都配備了先進的醫療設施,包括醫學實驗室、藥房、驗光實驗室和兩個制氧設備,船上還可以進行放射治療、物理治療、燒燙傷治療等。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由於這兩艘醫院船是為了戰時救治傷員而改造的,因此並不適合用來收治新冠肺炎等傳染病患者。
有報導指出,醫院船上的病床很多都是上下床鋪,船員的床鋪甚至有三層,這被認為可能會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
因此,「安慰號」和「仁慈號」主要起到的是輔助支援作用,通過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來減輕陸地上醫療系統的負擔,為新冠肺炎患者增加更多生存機會。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認為,醫院船也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美國政府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為民眾打氣。
「醫院船的白色船體和紅色十字標誌在世界各地都是一個受歡迎的景象。醫院船一直站在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人道主義使命最前沿,代表了美國人最優秀的一面。」 美國海軍代理部長託馬斯·莫德利(Thomas Modly)說。「現在,他們將在這個危急時刻為我們的人民服務。」
多次執行海內外任務
「仁慈號」醫院船 圖片來源:美國海軍資料圖片
在和平時期,「仁慈號」和「安慰號」經常在世界各地巡航,進行人道醫療方面的援助。據悉,美國歷史上有多艘船被命名為「仁慈號」和「安慰號」。現在投入使用的兩艘醫院船都是從大型油輪改造而成,於1986年和1987年服役。在此後的30年間,兩艘醫院船都參與了十多次任務。
大部分任務都在美國境外進行。比如,「安慰號」2018年就在南美洲開展了一項為期5個月的人道醫療援助任務,這也是自2007年以來,美國海軍第七次在該地區部署「安慰號」。「仁慈號」則在2018年前往斯裡蘭卡進行人道援助。據悉,2004年「仁慈號」曾前往印度洋海嘯災區,向10萬多名受難者提供醫療服務。此後,「仁慈號」則多次前往太平洋地區,在救災行動中提供援助。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醫院船並非沒有在國內部署的先例。
讓紐約人記憶猶新的是,上一次「安慰號」前往紐約,就是在2001年「9·11」事件三天後。《紐約郵報》認為,「安慰號」為受傷的倖存者提供醫療服務和心理輔導,這「令人難忘」。
作為「本職工作」,美國醫院船也曾在戰爭時期服役。「仁慈號」就曾參加美軍1990年8月至1991年4月在海灣地區的「沙漠盾牌」作戰行動,完成戰傷救治和相應手術。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時,「安慰號」也在波斯灣為受傷的美軍和地方戰俘提供醫療服務。
還有哪些國家有醫院船
2017年停靠波多黎各的「安慰號」醫院船 圖片來源:法新社
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是否也有醫院船?
由於維護成本較高,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醫院船。
其中,中國的「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就是中國專門為海上醫療救護「量身定做」的專業大型醫院船。「和平方舟號」2008年服役以來,已經為43個國家和地區、23萬餘人次提供醫療服務,贏得了國內外高度讚譽。「和平方舟號」和美國的兩艘醫院船一樣,也不具備傳染病收治條件。
在俄羅斯,也有3艘ob級醫院船,但規模較小,只有100個床位。2007年,其中一艘船被銷往中國。
儘管醫院船在和平年代較為稀有,但醫院船的歷史卻很悠久。
早在公元前5世紀,希臘艦隊就已經有了專門進行傷員救治的船隻,這就是醫院船的雛形。在1850年代的克裡米亞戰爭期間,現代醫院船開始出現。英軍在克裡米亞半島上作戰的唯一軍事醫院就是一艘停靠在達達尼爾海峽附近的「斯庫臺號」(Scutari音譯)船。
在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中,俄國海軍的「奧勒爾」號醫院船被日本海軍擊沉。這起事件也讓國際組織看到法律的空白,並促成了一項對醫院船進行界定與保護的法規。1907年籤署的海牙第10公約明確指出,攻擊或擊沉一艘合法醫院船將被視為戰爭罪行,因此醫院船成為當時唯一受到國際法制約和保護的艦船。
不過,由於醫院船造價高昂,使用成本及日常保養費用也不斷增高,不少國家在和平時期已經不再使用醫院船了。如今,醫院船更多被用作人道主義援助,因此也成了「生命之舟」的象徵。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