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教育部充分發揮智力和人才資源優勢對口支援江西...

2020-12-26 贛州市人民政府

上猶縣,位於江西省西南部,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羅霄山區集中連片扶貧攻堅縣,同時還是庫區移民大縣,全縣14個鄉鎮中有10個鄉鎮屬於庫區。

脫貧攻堅成為上猶縣的頭號民生工程。2012年6月,《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2013年,上猶縣成為教育部對口支援縣。

教育部助力國家級貧困縣脫貧攻堅效果如何?近日,記者深入上猶縣,了解到不少故事。

邊遠山區校的蛻變

紫陽鄉中心小學距離上猶縣城60多公裡,是上猶最遠的一所農村學校之一,也是全縣寄宿生最多的學校。學校教學條件一度十分艱苦。

「整個學校只有幾棟樓,全是土坯房,校門老舊,圍牆破損,幾百個學生圍在一起露天吃飯,學生宿舍全是木製大通鋪。」紫陽鄉中心小學副校長韓芳玖回憶。2013年,上猶縣投資220萬元,為學校修建了集寢室、廚房、餐廳為一體的生活服務樓,如今,學校已配齊鄉村少年宮、籃球場、羽毛球場等體育場所。

不僅學生住宿條件改善,教師的教學和居住條件也大幅改善。2012年以前,學校僅有7臺辦公電腦,教師輪流使用;校舍緊張,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幾乎為零,教師只能用一支粉筆完成授課。如今,學校不僅新建了50套教工宿舍,還都配上了淋浴熱水和網絡。學校每個教室都配有一體機,每個辦公室都配有空調,每名教師都配備辦公電腦。「教師和學生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了!」在學校工作了30年的老教師劉華招感慨道。

對口支援上猶後,教育部各司局辦傾力幫助上猶縣改善辦學條件,受益的遠不止紫陽鄉中心小學這一所學校。

「教育部先後安排資金近1.2億元,用於全縣中小學建設及計算機、圖書、儀器等教育裝備購置。實施義務教育新改擴建項目110個,新增12所義務教育學校,增加學位2萬多個。」上猶縣教育科技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羅華志介紹,此外,教育部還安排18萬元資金,幫助特殊教育發展,開辦偏遠農村學校特殊教育班;通過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幫助和支持上猶公辦園、普惠性民辦園建設,8年共建成20所公辦園,增加學位3780個。

為教師專業發展注入生機

「以前我常想,能被媒體稱為『全國最牛班主任』的老師,總該是威猛或嚴厲的,但她卻常常微笑著,態度十分溫和。她的從容淡定、誠樸謙和及其深刻的教育思想,給了我莫大的啟示……」剛剛從華中師範大學一附中跟崗回來,上猶中學教師郭潔和同事們說起感受。

郭潔口中的「全國最牛班主任」就是華中師範大學一附中教師範莉。2018年12月,郭潔前往華中師範大學一附中跟崗學習。這次「影子」式的學習,郭潔收穫特別多,尤其是在實踐與教學的結合上。

在教育部對口幫扶支援下,自2018年10月起,華中師大一附中與上猶中學結對。幫扶至今,華中師範大學及一附中先後6次共派出100多位名師到上猶縣開展幫扶活動。上猶縣先後10次派出管理人員、骨幹教師、優秀學生赴華中師範大學一附中跟崗培訓和學習交流。

教育部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在教師及教育管理幹部培訓、教育科研指導、優質學校結對等方面給予傾力支持,累計培訓校長、教師3萬多人次,同時積極協調10餘所名校及60餘位名師來上猶對口幫扶、講學,並與上猶二中、上猶五小、上猶中專等成為姊妹學校。此外,教育部還先後派出4名幹部到上猶縣掛職,他們各自整合資源,為當地教師專業發展注入生機。

職業教育不一樣的精彩

家住上猶縣油石鄉清溪村的藍鋒,中專畢業沒多久便已成為一家汽車銷售網點的合伙人。2013年,初中剛畢業的他卻因家庭貧困想要放棄讀書外出打工。

「符合條件的學生在上猶中專可享受國家免學費政策,同時還可享受每年2000元國家助學金,雨露計劃每年資助3000元……」藍鋒了解到這些優惠政策後,選擇了上猶中專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這是上猶中專引企入校聯合打造的專業。

藍鋒在無數次的水槍衝刷和扳手揮動中度過了3年的中專生活,在學校練就一身技藝的他在頂崗實習期就深受企業器重和培養,剛畢業年薪就近8萬元,開啟了不一樣的精彩人生。

上猶中等專業學校作為上猶縣唯一的普通中專,7年前,租用校舍辦學,學生數不到400人,得益於教育部的對口幫扶,近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聯合辦學、擴大招生、產業幫扶、科研指導……教育部充分發揮智力和人才資源優勢開展幫扶工作。

「職成司還協調華夏基金會為我校捐贈了價值10萬美元的數控工具機設備;促成南昌理工學院、江西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援建我校建築專業實訓樓;2018年上猶職業中專升格為普通中專。如今,學校通過『培育一生』,實現了『就業一人,致富一家,帶動全縣』,這些都離不開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上猶職業中專校長劉科陽說。

現如今的上猶中專校園面積擴大近4倍、學生規模擴大5倍、專業實訓設備價值擴大30多倍,給上猶貧困學子提供了更多享受職業教育和實現夢想的機會。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21日第3版

版名:新聞·要聞

作者:本報記者 甘甜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組織開展組團式對口支援滇西師範教育工作
    11月27日,華東師範大學、南京曉莊學院、長沙師範學院、雲南師範大學對口支援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工作座談會在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召開。會上,華東師大等四校與麗江師專籤署組團式對口支援協議,並舉行首批對口支援名譽院長、兼職教授聘任儀式,四校共50名學者受聘為兼職教授或名譽院長。
  • 華東師範大學牽頭,四校對口支援麗江師專正式籤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教育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教育部組織三省教育廳和四所高校組團式對口支援麗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以華東師範大學為牽頭單位,合力幫助麗江師專「長大長壯長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夯實人力資源基礎,服務滇西北乃至雲南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 國傑研究院充分發揮高智力人才資源優勢和智庫作用
    有力有為 有聲有色國傑研究院充分發揮高智力人才資源優勢和智庫作用□ 本報記者 王惜純這是一支特別的團隊。他們當中,有院士,有學科創始人,有行業專家,有教育戰線上的老兵。他們當中,有的從事學術研究、智力服務,有的從事科技諮詢、經濟開發,還有的從事企業診斷等。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景:肩負社會責任,堅守「博學敬事」的理念,為增強社會創新能力作出新業績。他們,就是國傑老教授科學技術諮詢開發研究院(以下簡稱國傑研究院)的專家們。
  • 發揮「網際網路➕」信息優勢 打造抗疫「江西力量」
    ,省衛生健康委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優勢,實現了隔離病區、留觀病房的醫生和患者與外界的實時音\視頻會診、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防控與救治工作和因新冠肺炎帶來的就醫等問題,省衛生健康委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和信息技術優勢,及時出臺《關於充分發揮信息化作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首先,聯「孤島」,實現院內通。為打破院內隔離病區、留觀病房的「孤島」,各定點醫院迅速搭建院內會診和信息傳輸網絡。
  • 完美世界教育與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攜手,培養中國電競職業人才
    來源標題:完美世界教育與江西泰豪動漫職業學院攜手,培養中國電競職業人才深化產教融合是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指示,國務院、教育部陸續發布國家級和省級教育工作意見或實施方案,推動校企合作發展。江西省為首批試點建設省份之一,在產教融合制度和模式創新上,為全國探索可複製借鑑的經驗。
  • 教育部 關於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提質創優的意見
    充分利用革命老區的獨特優勢,深入挖掘與職業教育緊密相連的紅色教育資源,探索建立一整套適應職業院校學生和教師的紅色文化傳承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推進思政課創新和紅色基因傳承,打造德技並修的技術工人和大國工匠隊伍。  ——建成職業教育體制機制的創新高地。
  • 「脫貧攻堅」的教育力量
    對口支援和幫扶上猶後,教育部傾力幫助上猶縣改善辦學條件,受益的遠不止是紫陽鄉中心小學這一所學校。「教育部先後安排資金將近1.2億元,用於全縣中小學學校建設及計算機、圖書、儀器等教育裝備購置。實施義務教育新改擴建項目110個,新增12所義務教育學校,增加學位2.05萬個。」
  • 「十四五」新詞典:「發揮在線教育優勢」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我國教育行政部門發出了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建議,各地積極響應號召,迅速行動,充分發揮「網際網路+教育」的優勢,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在線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服務,提供了豐富多樣、可供選擇、廣泛覆蓋的優質網上教學資源,確保做到了在線學習「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落下」,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教育危機貢獻了中國經驗。
  • 蘭州文理學院與中國傳媒大學籤訂合作框架協議
    經兩校經過充分醞釀和協商,中國傳媒大學將在專業凝練、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蘭州文理學院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和幫助。蘭州文理學院也將依託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科專業優勢和雄厚辦學實力,不斷加強內涵建設,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立足甘肅區域社會實際,培養適應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合格人才,提高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
  • 青春「並蒂蓮」在雪域高原「怒放」——北京團市委第二輪對口支援...
    三年來,北京團市委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對口援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北京市委對對口援藏工作的部署要求,踐行「首善、創新、奉獻、律己」的北京援藏精神,立足西藏工作實際,發揮共青團社會動員和青少年工作專業優勢,做深做細做實對口支援工作,不斷推動援藏工作再上新臺階。
  • 努力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
    要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納入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一體化建設,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貫穿落實到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各族師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切實增強各族師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19年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印發〈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專項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教民〔2012〕6號)要求,根據各地需求情況,經商財政部同意
  • 介紹教育部直屬高校扶貧工作進展及成效[圖文直播] - 中華人民共和...
    2020-11-26 10:08:11劉昌亞:  四是發揮高校優勢,打造高校扶貧特色路徑。各直屬高校積極發揮優勢,創新幫扶形式,把高校人才優勢、科技優勢、資源優勢與貧困地區扶貧短板結合起來,把先進的理念、人才、技術、經驗等要素傳播到貧困地區,推進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讓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
  • ...中國教育新聞網 - 記錄教育每一天! www.jyb.cn 教育部直屬...
    趙雙良告訴記者,區緣優勢、學校歷史文化、發展空間及學校對人才的支持力度等,都讓他願意在這裡奮鬥。    「學校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各項待遇不折不扣落實,學校領導對引進人才入校後的順利發展也格外重視。」趙雙良坦言,學校對待人才的種種舉措讓他備受感動,他十分願意為學校發展出一份力。    學校要發展,人才是關鍵。
  • 發揮資源優勢 打造智創寶地
    國家一流大學園區的廣州大學城,是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交流的聚集之地,具有學、研、產一體化的發展優勢,是華南的「信息港」和「智力中心」。區政府加大力度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對於入駐企業制定不同的優惠政策和配套服務,給雙創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出臺相應政策,從資金、場地、活動等方面全方位支持高校畢業生和港澳臺青年創業創新。
  • 2019年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教師...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印發
  • 教育部:扭轉「唯帽子」建設人才隊伍的不良傾向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今天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的通知。通知指出,正確理解人才稱號內涵。人才稱號是在人才計劃或項目實施過程中給予人才的入選標識,是對人才階段性學術成就、貢獻和影響力的充分肯定,不是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籤,也不是劃分人才等級的標準,獲得者不享有學術特權。通知強調,正確看待人才與人才稱號的關係。人才稱號獲得者是優秀人才的代表,是高校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尊重人才、愛護人才、平等看待各類人才。
  • 「高校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調研座談會在中石大克拉瑪依校區召開
    陳大恩代表對與會人員表示歡迎,向教育部離退休幹部局以及各兄弟高校給予校區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他表示,銀齡教師有力填補了現階段校區師資隊伍建設的短板,感謝各位老教師在專業教學、學科建設和指導青年教師等方面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下一步校區師生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校區畢業生重要回信精神,發揮好銀齡教師的獨特優勢,推動校區建設再上新臺階。
  • 中國最幸運的3所「雙一流」大學:考上就是賺到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有利於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柱。
  • 教育部:推進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工作
    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呂玉剛司長指出,線上教育確實在疫情期間有效地支撐了「停課不停學」工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部將把做好線上教學工作作為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的戰略工程來看待,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抓手,也就是以教育信息化來引領、帶動教育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