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牛科技
8月26日,有媒體報導稱阿里雲正在忙於測試一款新的個人網盤APP,名為「阿里雲網盤」。此前採用邀請方式註冊登錄,但目前阿里方面已經關閉了面向外界的邀約通道,僅向內部員工提供邀請註冊機會。
根據阿里雲官方的介紹,這款網盤應用將具備更大的空間,更快的下載/上傳速度,AI分類和全新的雲文件管理機制。而根據曝光的截圖來看,阿里雲網盤已經有了相對完善的UI,文件、上傳、個人中心等核心模塊一應俱全,正式上線恐怕也只是時間問題。
阿里打出「不限速」牌,挑戰百度霸主地位
阿里雲網盤的最大亮點,無疑是它沒有制約的下載速度。從測試圖片中可以看出,即使在用戶未升級會員服務的情況下,阿里雲網盤依舊可以提供超過10-20Mb/s的下載速度。
當然,阿里雲也不止培養了阿里雲網盤這一根獨苗,同一時間段,阿里雲旗下團隊Teambition也宣布開始測試個人網盤業務,同樣採用邀請碼模式註冊登錄。Teambition團隊相關人員表示,雖然他們和阿里雲網盤是兄弟團隊,但在產品設計理念上會體現出比較大的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在邀約函中,Teambition還特別向用戶拋出問題:「你想要的是一款不限速的網盤嗎?」在其官網上,「上傳下載不限速」幾個大字也特別醒目。「不限速」這個概念,似乎成為了阿里系網盤共同的賣點。
阿里此番打出「不限速」牌,矛頭直指被用戶詬病已久的百度網盤非會員限速機制。在大多數用戶的心目中,從「百盤大戰」戰場上倖存下來的百度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良心的百度了,100-200Kb/s的限速讓不少習慣了免費高速下載的老用戶們怨聲載道,甚至有用戶表示:「管你是3G、4G還是5G,百度網盤統統給你閹割成135Kb/s。」
根據Urora極光發布的《2019年個人網盤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截止11月,百度網盤的月活用戶達到了8703萬,月活用戶份額達82.9%。而排行第二的騰訊微雲也僅佔到總份額的8.0%,百度的霸主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網盤限速背後:百度繞不開的成本問題
實際上,對於限速問題,百度也是有苦說不出。
個人網盤行業的燒錢程度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是難以想像的,以百度網盤陽泉數據中心為例,其中共計存儲了614萬TB的數據,存儲伺服器約為4萬臺,硬體成本達到19.6億元。算上電費、網費、設備維護等投入,百度網盤每年需要在陽泉數據中心上花掉近30億元,而這樣的數據中心,百度在全國共有三家,其背後的巨額開支讓百度網盤至今無法盈利。
如果沒法盈利,那百度也只有控制運營成本這一條路可走,限制免費用戶下載速度的方法或許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有效的。根據業內人士分析,百度網盤每年花在帶寬與分享系統維護上的成本要遠高於其存儲空間的維護成本。
「雲盤的TB級存儲實際上並不是用戶自己能拿到的空間,而是用戶能分配到空間的上限。只有用戶上傳文件時,服務商才會將這個文件大小的空間分配給用戶。這樣服務商的存儲空間維護成本就不會太高。」該分析人士表示。
正因如此,在面對阿里雲網盤和Teambition的「不限速」挑戰時,百度的應對策略不是同樣解除限速保住用戶,而是免費升級所有超級會員的存儲空間。對於百度來說,這是一套不會傷及自身的反擊招數,但百度能否在不割肉流血的情況下成功留住用戶,恐怕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連續9個季度營收增長,阿里雲盈利在望
個人網盤業務盈利難的問題,阿里深有體會,畢竟它也曾經是那場百盤大戰的倖存者之一。
相較於運營至今的百度網盤,阿里的UC網盤就沒那麼幸運了。2016年的大洗牌使得UC網盤被迫關停,之後阿里又在2018年悄悄將它提回了臺前。不過,煥然一新的UC網盤已經不復當年「看片神器」之勇,包括離線下載,視頻轉碼在內的一系列功能皆被閹割。這樣的UC網盤,顯然不能用作在市場上與百度相互競爭的工具。
在個人網盤領域折戟後,各路雲服務商紛紛轉型面向企業的B端服務。與這些撞了南牆才懂得回頭的企業不同,阿里早在2009年就已經布局雲計算行業,是業內當之無愧的先驅者。到了個人網盤大洗牌的2016年,阿里在雲服務業早已積累下深厚的經驗和豐富的客戶資源。
藉此優勢,阿里雲成為了國內雲服務商中的翹楚,根據其披露的財報顯示,阿里的雲計算業務營收規模近年來一路飆升,從2016年Q1的23.09億元上升到了2020年Q1的245.62億元,並且連續9個季度實現增長。
市場份額方面,阿里雲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達到了46.4%,領跑國內雲計算IaaS市場。在全球範圍內,阿里雲市場份額佔比5%,僅次於亞馬遜、微軟和谷歌。此外,阿里雲盈利情況也正持續改善,從2019年的5%虧損率降低到了2020年6月的3%虧損率,似乎馬上就要踏進盈利的門檻。
狂砸2000億、打造「雲釘一體」,阿里要在個人網盤市場下盤大棋
直到這時,騰出手來的阿里才肯回過頭來重新注視個人網盤市場這潭死水,儘管它打出的「不限速」牌註定要燒掉大筆資金才能做得下去,但阿里最不怕的就是燒錢,今年5月,阿里雲還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內向雲領域投資2000億元。若是能通過燒錢搶佔百度一家獨大的個人網盤市場份額,那麼阿里個人網盤業務的未來確實令人期待。
此外,個人網盤業務也能對阿里最新的戰略方向有所助益。8月20日阿里財報發布後,CEO張勇在召開電話會議時對分析師提到,「雲釘一體」,即阿里雲和釘釘相互配合的戰略是阿里未來要堅持走的方向。
「阿里雲是PC,而釘釘就是Windows。」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這樣形容道。
這倒不是阿里雲在放大話,上半年「黑天鵝」的來襲使得在家辦公、線上授課等需求激增,釘釘的用戶數量也隨之增長。根據阿里披露的數據顯示,釘釘用戶數早在3月份就已突破3億人次,成為了智能移動辦公應用的首選。
作為釘釘最重要的功能板塊,釘盤一直有著個人存儲空間嚴重不足的問題。有分析師認為,阿里未來很有可能會將個人網盤與釘盤對接,利用網盤大容量,不限速的優勢強化釘盤,進而為「雲釘一體」提供更多助力。